分享

从《川沙县志》的缺憾谈起

 国民一员 2018-07-30

1990年版《川沙县志》有些小小的缺憾。比如,关于南跄盐场的位置,其说法前后矛盾。其93页“概述”说南跄盐场在淞南:“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以吴淞江古道为界,淞南有南跄盐场,时为华亭县高昌乡滨海之地;淞北有清浦盐场,时为昆山县临江乡滨海之地。今属川沙辖境”。其12页“大事记”又说南跄盐场在淞北:“南宋乾、淳年间(1165—1189年),下沙盐场北部和淞北的南跄盐场在今川沙境内”。

为什么前后矛盾?其实质是吴淞江的位置搞不清楚:不知南跄盐场在其南面还是北面。

再比如,浦东沿海有条老护塘,但其始筑年代至今众说纷纭。学识渊博的浦东名人黄炎培在民国主纂《川沙县志》时谓:老护塘“始建年代,已无从确考”。1990年版《川沙县志》也引用《黄志》,对老护塘的始筑年代依然没有定论。

1990年版《川沙县志》是部优秀方志。以上缺憾,吴淞江和老护塘都是属于浦东的早期历史,说明我们对浦东的早期历史确实研究不够,知之不多,所以很有深入研究之必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