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沙古城墙

 国民一员 2018-07-30
在浦东新区档案馆里收藏着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上方一片蓝天白云,左侧有两人泛舟河上;右侧一段城墙勉强伫立,上面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城墙上魁星阁、岳碑亭古迹依稀可辨。照片拍摄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照片下方的注释为:川沙城墙东南一角、环城河。面对着这样一张历史的原照,看着它由于年代的久远而形成的表面发黄,和画面与周边的稍稍磨损。这不可倒转的历史景象透露出一种神奇的魅力。让我们一下子会感觉到自己和历史的距离拉近了,不仅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川沙古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即1557年,工程作为防御倭寇的海防千户所由川沙百姓自发修建,三个月内即告完工。建好后的城池有4座城门、4座月城和12座炮台,城宽12丈深1.5丈,颇具规模。凭借此城墙,川沙军民成功地击退了倭寇的多次侵袭。此城墙不仅保了一方平安,更是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物证。至清嘉庆年间因经费缺乏加之防御地位减弱,城墙的修葺基本中断。民国时,索性拆下城砖铺设街道。1925年川沙城内各公团协议除保留北门真武台和东南城角两段,以及其上的魁星阁岳碑亭古迹外,其余城垣全数拆除。至照片拍摄时仅剩下东南角一段。川沙城墙建成时意气风发,在历史的风云中犹如中流砥柱一般傲然挺立;在随后的岁月中老城墙安逸守成,看着日出日落静静的保卫着一方平安;到照片拍摄时它已入风烛迟暮,虽然破败不堪却因见惯岁月的风霜雨雪而散发出一种的从容淡定超然的魅力。
    思绪收回,静观此照片我觉得“珍”者有三:其一在“图”。照片构图大胆,完全压向右边的城墙和左侧天空的大片白云、左下河上的二人小舟虽然不完全对称,却因之产生了一种留白效果而使观看者的心理形成一种安逸和稳定的感觉。而且由于年代久远造成的泛黄与早年机器性能所限而形成隐约的对焦模糊竟隐隐的让图片有了一种质朴灵动的意境,似乎成了一副充满想象力的写意山水画;其二在“静”。大胆的构图与写意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效果,而这种静谧就像魔力一般将人深深的吸引。使人沉浸其中并且与之互动、共鸣;其三在“思”。在我看来欣赏老照片,不仅是在这个色彩斑斓眼花缭乱的年代里能够安安静静的坐下来,感受一份美。更是去沉思时间的轨迹和历史的沧桑。面对着这段斑驳衰颓的城墙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感受一段奇妙的时光倒流,让我们喧闹的头脑能够安静的体验历史的别样温情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
(文/赵肖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