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1年,我的唱歌是语文老师教的 l 马以鑫

 老鄧子 2018-07-30


  

1961年秋天,我小学毕业进入敬业中学上初一。语文老师苏惠民身材颀长,双目炯炯,鼻梁挺拔,两颊络腮胡印痕明显,说话声音有磁性。很快,我们都爱上语文课。

 

苏老师经常是在上课预备铃响了之后来到教室门口,左手语文书,右手一支红粉笔。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开始了。至今我印象很深的是,一次次作业、作文讲评,苏老师拿同学中的错别字调侃,说有人喜欢在“人”字的第二笔捺的上面再加两撇。说着,苏老师提起自己的两条手臂往上斜着,说,如果我们在马路上看见有这样的人走路,我们会不会被吓死?教室里顿时爆发哄堂大笑。苏老师还说,有人写“国”字,里面是一个王,而不是玉。同学们,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宝贝儿只是一个王,这还成为一个国吗?又是一阵大笑。还有,苏老师说有同学写欢庆的“庆”,偏要在里面大字头上加一点——那就太可怕了!正是在这样的说笑中,这些错别字大概再也不会出现。还有,我至今印象很深,念到“铁”,苏老师发现有同学用上海话读,于是普通话发音就错成了“踢”,说着,还做了一个抬脚踢的动作。又是在笑声中,谁也不敢再念白字了。我至今还受用的,是苏老师教的汉语拼音声韵母连读。一般汉语拼音多为一个字、一个词念,然后加上声调。但苏老师教我们的是一口气把一组词或一个句的声韵母一起慢慢念,很自然地,声调会自己出现——那真是省时省力。

 

其实,苏老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分管的敬业中学学生艺术团中。我记得有合唱队、管弦乐队、话剧队、舞蹈队等好多个“专门”团体。我当时参加了合唱队。平时排练、演出基本上都是苏老师一个人忙忙碌碌。我至今记得,有时合唱队演出,管弦乐队在合唱队队伍前伴奏,总是苏老师一个人为小号长号圆号一个个对音,然后轮到弦乐,为大提琴、小提琴一一对音,还要试着演奏。其实,这些乐手大多都是苏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对此我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苏老师真是样样都会啊。

 

 

苏老师最擅长的是弹奏钢琴,当一切都准备就绪,排练场地鸦雀无声,苏老师在钢琴面前一坐,然后双手一按琴键,顿时乐队和合唱就有了最美妙的起头。苏老师还擅长作曲。我记得当时我们演唱的好多歌曲都是苏老师作词作曲的,至今有些旋律和歌词还唱得出来。一次“三秋”后,苏老师写了分声部的混声大合唱,其中有:“茅草屋,稻草铺,时代青年好熔炉……”

 

那几年,每年都举行“敬业之春”音乐会,基本上是“专业”团队的汇报演出。我至今印象很深的是曾经表演过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那是震惊了四座。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来自录音播放,而演出者中有我的同班同学。我后来问跳舞的女同学,是谁教你们这段舞蹈,她很骄傲地说,是苏老师!

 

苏老师自己还能演戏。记得那是在文庙路200号当时的敬业中学大礼堂,苏老师和杨彦莊、董梅蓉、黄政民老师演出独幕话剧《寒夜》,苏老师出演一位中年教师。两个家庭,不一样的悲惨遭遇,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国民党垮台之前的市民生活。当时的大礼堂里观众全神贯注,只有苏老师等扮演的四个角色在台上活灵活现地表演。无疑,苏老师就是其中的“男一号”。

 

敬业中学每年还要在沪南体育场举行春季和秋季运动会,苏老师总是运动会的摄影师。他举着相机,拍摄种种运动场面,要知道,那时候会用照相机的人还是不多的。

 

离开敬业中学已经有五十年,我时时想念苏老师,曾打听过他的联系方式,但学校说他们已没有苏老师的电话了。多年来,不管是我的初中同学还是高中同学,一说起当年中学总会不约而同想起苏惠民老师,大家从心底里佩服他的多才多艺——少见的多才多艺。大家总忘不了说苏老师是一个好人,我们都有着再见见苏老师的心愿。前年夏天,高中同学的手机群里出现苏老师在瑞金医院分院住院的消息,我随即赶到那里,终于见到了苏老师。然而,曾经教我们读写和歌唱的苏老师行动不便,已经不能言语。师母在边上慢慢给他解释,指点着他多年前的学生们……我强忍着泪水,请师母给我和老师留下一张合影,以作为我永远的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