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源:《史记》精读辅导(三)

 WHC超级英雄 2018-07-30
拾伍   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

今天我们的课程目标是:

通过--胡佛知识信息管理系统的案例,掌握四步建立档案管理的方法;

争取建立个人专属的极简知识管理系统;

用这套方法精读史记最后的6个专题。

精读方法:如何搭建知识管理系统
 
一、胡佛的知识与信息管理系统

胡佛,美国FBI的创始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破案进行科学化管理的人。

他在有生之年一手搭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信息网络(数据系统)。
 
胡佛这个知识管理系统一共有四层:

① 最底层:全国范围的数据系统(基于指纹、DNA的全国人口档案库)

② 倒数第二层:环环相扣的情报网络(FBI特工组成的情报网)

③ 第二层:不断完善的档案系统(专题档案库)

④ 最顶层:私密档案库(最重点的人的最重点的信息)
 
前面两层属于信息搜集,后面两层其实就是知识管理。
 
二、人人都该有个自己的档案系统
 
1,所谓很专业,就是有数据
 
胡佛说:信息就是权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信息就是能力

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是职场的核心技能,它是区分专业度和小白的重要指标。
 
2,所谓很精英,就是有清单
 
用心法指导自己做人生选择和重大决策,是所有智者的选择。

查理芒格:

一个普通人一辈子能掌握八九个自己提炼出来的思维模型,就足以成为一个拥有普世智慧的人。
 
3,所谓很智慧,就是会积累

平时读书、听音频,咨询的时候,尽可能做些笔记

哪怕是简单精要的几个字,定期整理,这些定向积累的素材在做决定时说不定能提供重要参考。
 
三、如何建立个人专属的极简知识管理系统
 
根据胡佛的四层系统,我设计了一个适合大家的极简知识管理系统(参考下图):

image.png

关于信息搜集和精要笔记的3点小建议:
 
1、善于运用搜索引擎帮助我们查找需要的信息

2、从平时的一点一滴的小笔记开始,不断定向积累相关素材,定期整理专题档案

3、有意识的提炼积累人生清单,不断完善思维模型


「明日内容彩蛋」:

① 给大家介绍一个心法清单,总结成功者的心法

② 介绍定向积累素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这个习惯

③ 最后以「天才者」系列的8篇文章为例,具体阐释--这套心法在素材积累上的运用
 
涉及篇章:

乐毅列传(80)、田单列传(82)、张仪列传(70)、范雎蔡泽列传(79)、樗里子甘茂列传(71)、廉颇蔺相如列传(81)、鲁仲连邹阳列传(83)、郦生陆贾列传(96)

拾陆  心法清单 | 总结成功者的心法

          ——如何定向积累素材,制作一份终身受用的素材库

今天我们的课程目标是:


通过战国时期--大辩论家游说列国的故事,串联整个「天才系列」的所有文章


借此实操定向积累素材能力,让大家养成定向积累素材的习惯,提升自己的「输出能力」


精读方法:想要有东西能「输出」,就得定向积累素材


涉及篇章:


乐毅列传(80)、田单列传(82)、张仪列传(70)、范雎蔡泽列传(79)、樗里子甘茂列传(71)、廉颇蔺相如列传(81)、鲁仲连邹阳列传(83)、郦生陆贾列传(96)


一、如何定向积累素材?

 

1,素材为什么重要

 

所谓「定向积累素材」:


就是把平时积累的例证、心得感悟、有画面感的场景、动人心脾的句子嫁接到逻辑链、思路和框架里面。

 

只要坚持养成这个习惯,积累下来的素材能成为一笔财富


不仅能让你侃侃而谈,而且更能系统的思考问题。

 

2,台词是个好素材

 

举例:

 

《触龙说赵太后》经常出现在各种电视剧里,是很多编剧都借鉴的一种经典写法。

 

故事介绍:


赵太后有个小儿子叫长安君,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很危险,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要把长安君送去做人质才肯出兵。


赵太后不乐意,不允许百官劝谏。

 

局势危机,总有人需要出面说服赵太后,这时触龙犯险劝谏。


他用的办法很巧妙。


先是跟赵太后话家常,聊身体状况和爱子心情,拉近双方心理距离。


等赵太后强调女人更懂心疼儿子时,触龙开始了他精彩的劝说:


高举「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大旗,说赵太后这样看似是爱儿子的表现


但作为一个被护短不让去为国家立功的王子是容易招人记恨的,不是真正的为他计长远。

 

这番劝说之后,赵太后不再坚持,终于统一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换取齐国出兵解围赵国危机。


同样的编剧写法在《大明王朝1566》也出现过:


嘉靖皇帝想让严嵩管管儿子严世藩用的也是这个方法。

 

此后,发现《史记》、《三国志》、翻《战国策》,有很多这样经典对话。


也就开始了自己记台词串联素材的习惯。

 

二、「天才系列」逻辑梳理

 

这个系列全是战国大辩论家的故事,里面大段都是《触龙见赵太后》这种段落。

 

这八篇除了《郦生陆贾列传》是刘邦时代的人,其他的都是战国时候的人(按岁数来算,郦食其也是战国人)。


这里面除了乐毅和田单之外,都和秦国有关系。


所以选择以秦国作为线索,把其他人穿插进去看。



1,秦惠王和张仪:《张仪列传》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大了。


秦孝公死后,儿子秦惠王继位,对商鞅施以「车裂」之刑。


张仪是秦惠王时代的重要人物。

 

张仪之前是苏秦「合纵术」


联合六国弱国对抗最强大的秦国。


张仪上台后(苏秦已死)破了合纵,改成了「连横术」。


和他同时代的除了屈原之外,还有陈轸和公孙衍,这两个人也被写进了《张仪列传》。


但后两个人写的不详细,所以重点看张仪就可以了。

 

在张仪纵横各国时,齐国和燕国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


燕国有个君主叫燕哙,学尧舜禅让,结果引来齐国为首的五国入侵,差点亡国。


新君主燕昭王上台之后励精图治,任用乐毅进攻齐国,大破齐国,连下70多城。


后来乐毅被罢免,齐国任用了田单,田单发明火牛阵,把燕国又赶了回去。


这是《乐毅列传》和《田单列传》的主要内容。

 

在张仪纵横期间,还发生了著名的「渑池会」:


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


再后来渑池会秦王要羞辱赵王,还是蔺相如化解为难(《廉颇蔺相如列传》前半部分讲主要内容)。

 

2,秦武王和樗(chu)里子、甘茂:《樗里子甘茂列传》


秦惠王死后,秦武王上台赶走了张仪,任用樗里子和甘茂,这是《樗里子甘茂列传》大背景。

 

3,秦昭王和范雎蔡泽:《范雎蔡泽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秦武王死后,秦昭王继位,在位56年,是秦国统一六国决定性时期。


一共发生了五件大事:


 任用宣太后芈月、外戚穰侯


 任用范雎赶走穰侯,执行「远交近攻」策略,联合齐国夹击赵魏韩。


后来范雎退居二线,又任用蔡泽。


蔡泽是范雎的接班人,一直侍奉秦国到秦始皇时期。


这部分是《范雎蔡泽列传》主要内容


 白起和赵国主力决战长平,坑杀42万赵国士兵,信陵君窃符救赵。


《鲁仲连邹阳列传》讲的主要是这个时候的事


 灭掉西周国


 吕不韦奇货可居。


秦昭王的太子妃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吕不韦把赵国人质公子异介绍给华阳夫人做儿子。


公子异就是秦始皇的爸爸

 

4,秦始皇时代


秦昭王死后,孝文王(华阳夫人丈夫)在位一年而死,公子异成为秦庄襄王,三年后也死了。


秦始皇嬴政继位,开始了全新时代。


《樗里子甘茂列传》提到甘茂的孙子甘罗就是这时的事。

 

三、重点篇章解读(重要次序递减)

 

1,《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是魏国人,蔡泽是燕国人,两个人后来都做了秦昭王的丞相。

 

范雎最开始在魏国时不受重用,后来改名换姓张禄在秦国发达。


范雎人生两次大转折,一前一后:


前一个是他被秦王重视


后一个是他主动辞去相位,明哲保身。


战国七雄.jpg


在毛遂自荐后,范雎向秦昭王建议「联合老三夹击老二」以及针对「穰侯专权」的主张通通奏效,范雎位极人臣,成为秦昭王身边大红人。

 

范雎劝说秦昭王的策略:举案例,同时找活靶子,分析靶子的问题,让人有危机感。

 

范雎鼎盛时期,蔡泽登场,他造势说自己是来取代范雎的,然后双方见面后,两人一通辩论,但蔡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完胜范雎。随后范雎拜蔡泽上座,把他推荐给秦昭王,自己装病交出相印,自此隐退。

 

《樗里子甘茂列传》里面甘罗说服别人用的办法和蔡泽说服范雎的方法一样:先是问你觉得你比那谁如何?大王比那谁如何?都不如,那还不赶紧想办法。


11-战国历史.jpg


2,《张仪列传》


张仪原来是楚国相的门客,和苏秦是师兄弟。


后来张仪去了秦国,被秦惠王拜为客卿。


当时苏秦已死,他想帮秦王破合纵格局。


他一整套的游说策略,缜密且精彩:


A,魏国:被打怕的魏国一吓唬就服软了,最先被分裂出合纵阵营


B,楚国:打压


凭三寸不烂之舌几次斗智楚怀王,不仅骗来了土地还离间他与大臣之间的关系。


一通折腾完楚国之后,凭借一套五连环的逻辑:


 分析敌我形势 

 指责苏秦道德有瑕疵  

 计算利弊得失 

 吓唬

 画饼


成功游说楚国再次和秦国结盟


C,韩国、齐国:吓唬


先是直接吓唬七国中最小的韩国,然后以韩国处境为例


借楚魏合作之事实给齐王营造紧迫感,然后提出联合主张


D,赵国:忽悠


对于新王,画了个渑池会的饼,让他觉得这次避免被吞并的最后机会


E,燕国:挑拨


抓住雄主的弱点:容易暴躁,借赵国参加渑池会挑拨和燕赵关系,易怒的燕昭王一气之下和赵国断交。

 

自此「合纵」完全破裂,张仪完胜。


只可惜秦惠王死了,秦武王上台了,他不喜欢张仪,把他的主张全推翻了。


3,《鲁仲连邹阳列传》


秦国围攻邯郸,赵国危急,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国大将辛垣衍不敢和秦军较量。


鲁仲连主动提出由他去服魏国、燕国帮助赵国。


鲁仲连从「打不过认怂」业未必有好下场来刺激准备服软的魏国,成功说服辛垣衍进攻秦军。

 

这里鲁仲连的说服策略是:


描述最极端场景,最好有画面感,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屈辱感。

 

4,剩下四篇重点提示

 

《樗里子甘茂列传》的重点是甘茂。


主要是讲:


他说服秦武王遵守双方的盟约,在他攻打韩国期间不听信谗严,给他足够时间打下韩国的故事。


甘茂的策略是讲段子:


用曾子杀人的故事作为说服策略。

 

这个方法不管是战国的韩非经常用,连美国总统林肯也经常使用


大家可以参考一个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林肯》。

 

《乐毅列传》和《田单列传》:


乐毅是重点,田单的故事是尾声。

 

乐毅故事的重点不是他帮助燕昭王复国,而是他后来得罪了新燕王,被赶走之后,田单又把他攻下来的70多城给抢回来了。


新燕王之后后悔了,让乐毅回来,乐毅饱含深情地给燕王写了封信。


这份信的重点在于乐毅占住了道德制高点(不辱没先王),新燕王看看也十分感动。

 

《郦生陆贾列传》里面郦食其是重点,陆贾在经学史上比较有名


他的经典瞬间是质问刘邦:


你在马上得天下,难道要在马上治天下吗?

 

郦食其认识刘邦的时候已经是六旬老翁了。


他给刘邦出的好多建议都是传世经典。


重点阅读郦食其说服齐王那一段,他的主要策略也是占据道德制高点:


说项羽没道德,背信弃义,刘邦人品好,愿意跟人分享利益。


「明日内容彩蛋」:


「大一统系列」相关篇章重点学习掌握专题档案的整理方法


以及借此完成汉朝之前近两千年历史的串联(会有思维导图哟)

 

涉及篇章:


《孝景本纪》(11)《吴王濞列传》(106)《袁盎晁错列传》(101)《梁孝王世家》(58)《绛侯周勃世家》(57)《管蔡世家》(35)《赵世家》(43)《田敬仲完世家》(46)



拾柒整理专题档案(上)|串联一份跨度两千年的

                        「大一统」系列档案 


今天我们的课程目标是:


掌握专题档案整理法,学会用逻辑--串联汉朝之前两千年的历史


用学会的精读方法完成「大一统系列」相关篇章阅读


精读方法:专题档案整理法 & 逻辑串联记历史


涉及篇章:《孝景本纪》(11)《吴王濞列传》(106)《袁盎晁错列传》(101)《梁孝王世家》(58)《绛侯周勃世家》(57)《管蔡世家》(35)《赵世家》(43)《田敬仲完世家》(46)

 

一、专题档案的整理方法

 

1,个人专题档案的由来(举例)

 

因为兴趣爱好和各种机缘巧合,我先后整理过:


草原民族专题档案、三农问题专题档案、歧视档案、八旗档案、法国大革命档案

 

分别对应以下节目:


《忽必烈的二次创业》、《土地私有,到底有多痛》、《被排斥的中国人》、《南明为什么扛不住》和《丰满理想下的残酷杀戮》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优酷搜索收听。

 

2,如何整理专题档案

 

专题档案,大小因人而异,它没有精要笔记那么标准。


可以写很长,也可以只写几页纸,但不是说可以记流水账,它还是有一些技巧的。

 

专题档案整理原则:「心法+案例」

 

所谓心法,就是核心论点,或者说大逻辑。


在大逻辑之下会有一系列的小逻辑


小逻辑后面跟上案例,这样就可以抓住所有重点。

 

高手读书:


大逻辑:先查作者,然后直奔核心论点,理解了核心论点


小逻辑:直奔各个分论点


读完每一个小逻辑之后,随手记住一两个案例,这样读书是最高效的。

 

以上是关于档案整理的方法,下面进入实操环节,先从「大一统」系列开始。

 

二、分裂与统一

 

1,中国历史的第一大主题

 

中国历史非常特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


每隔几百年就有一次大分裂和大统一,这个话题凝聚了老祖先们两千年的智慧精华。



大一统和分裂的问题:


从周朝开始,到秦统一六国发展到高潮,到汉武帝时期基本上有了答案


正好是《史记》记录的这段时间。


2,「6个阶段+2份解药」理解远古时代到汉朝两千年的「分合」


image.png


三、如何制作整理一份「大一统档案」


大一统系列针对的是皇族威胁皇帝的安全,主要是指:


皇帝的兄弟、堂兄弟,和他同姓的人造反


其中「七国之乱」是重点。

 

1,大逻辑(核心论点)

 

《史记》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前后将近2000年,如果从武王伐纣算起也有将近1000年。


这一千年的历史逻辑上有个总趋势:


解决最高统治者权力分散问题,也就是治理割据势力问题。


当分裂势力一点点被削弱,君王最终确立绝对权威。

 

2,小逻辑+案例(即分论点和对应篇章)

 

周武王制度创新:分封同姓国监督异性国


案例选篇:《管蔡世家》


管叔和蔡叔,是被分封到宋国周边去监督他们的国家。


后来这两个国家叛乱了,被周公镇压。


他们的案例,就是周朝制度创新的佐证。

 

B 东周确立过程:周王室衰落过程


案例选篇:《郑世家》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平王迁都到中原,郑国作为天子的保护者,本来应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但郑庄公竟然打周王。


因为郑庄公没起到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导致周王室到了河南之后,地位一落千丈。


诸侯国开始各自为政,春秋时代开始。

 

C 晋文公时代,武力对抗楚国,保卫周王,成了霸主。


但国内军头势力同步增强,最后「赵魏韩」三个最大军头瓜分了晋国,战国时代开始。


案例选篇:《赵世家》《田敬仲完世家》

 

 三家分晋牵头的是赵国,所以重点选读《赵世家》。


赵家是晋国最资深的老军头,他们的祖宗赵衰在晋文公的时候就跟着他在各国流浪。


赵家后来还出了个赵氏孤儿的故事,其实也是他们和君主对抗过程中一个小失败。


韩厥拼死保护赵氏孤儿,也是因为这些军头要抱团取暖。

 

《田敬仲完世家》


战国开始有两个标志:


三家分晋是一个,齐国田氏取代姜氏。从此之后齐国还叫齐国,只不过国君改姓田了。

 

故事梗概:


陈国前后两次被楚国灭国,重建之后又被灭国。


陈国最后只有一个公子只身逃到了齐国避难。


到齐国之后改名换姓,取名田完,他就是田氏的祖先。


那时是齐桓公时代,200多年后等春秋五霸轮番上台一轮,田家的后人田成子终于杀了齐国国君,自己做国君,复兴了陈国。

 

《韩世家》在第五讲提过,大家可以翻阅

 

D 秦始皇、汉高祖强化皇权时期


案例选篇:《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原来和刘邦是老乡,织席贩履之人。


后来跟随刘邦打天下,他全程参与了刘邦一步步分封异姓国,最终消灭异姓国的过程。


周勃后来还参加了镇压吕后家族的叛乱,他的传记是对这些事件非常完整的记录。

 

E 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一生基本都在削藩平叛


案例选篇:


《孝景本纪》《吴王濞列传》《袁盎晁错列传》《梁孝王世家》《绛侯周勃世家》


这几篇文章合起来,可以看到汉景帝时代:


如何决策削藩,如何引发藩王叛乱,最终怎样在周亚夫、袁盎等人的谋划和梁孝王的协助之下平定叛乱的故事。

 

F 汉武帝时期任用酷吏迫害藩王,推恩令出台的前后过程


案例选篇:


《平津侯主父列传》、《酷吏列传》和《淮南衡山列传》(复盘阅读)

 

以上是一份大一统档案的雏形。


「明日内容彩蛋」:


「外戚专题」为逻辑脉络,串联中华两千年帝制的重点内容。


借此了解外戚在皇权斗争过程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历史意义。(会有思维导图哟)

 

涉及篇章:


《吕太后本纪》(9)《外戚世家》(49)《穰侯列传》(72)《魏其武安列传》(107)


拾捌  整理专题档案(下)|「外戚系列」 如何使用笔记文档?

今天我们的课程目标是:


掌握专题档案整理方法


学会以「外戚」为逻辑脉络,串联中华两千年帝制的历史记忆法


了解外戚在皇权斗争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历史意义


精读建议:抓住一切机会,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完善专题档案


涉及篇章:


《吕太后本纪》(9)《外戚世家》(49)《穰侯列传》(72)《魏其武安列传》(107)

 

一、关于专题档案整理的两点小建议

 

 抓住一切好的时机,带着去整理


通过抓住那些--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的小细节,去完善专题档案 

 

整理档案,也是整理心情,可以让生活更有秩序更有条理。

 

案例


自己文章被盗版→「版权档案」→后来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


《正版上天堂,盗版走天下》的罗辑思维节目

 

 用行动反推专题整理,再用专题来促进和强化你的判断。

 

不要强迫自己整理档案,而是带着目的去整理


用一些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自己整理档案。

 

案例


研究生期间对未来人生规划很焦虑→整理「读书人的活法」档案→毕业离开校园加入了创业团队

 

二、中华两千年帝制历史的记忆方法

 

外戚专政:


皇家的姻亲家族威胁皇帝的安全,就是皇帝的祖母、母亲、妻子家的姑舅亲戚、舅舅、小舅子造反。


外戚专政是汉朝从始至终的一件大事,从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武帝都没有解决。

 

1,皇权的五个敌人

 

皇权的五大敌人:


诸侯、军头、外族、外戚、宦官


这是中国两千年帝制时代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五个系列。

 

2,汉朝的敌人:外戚和宦官


3,三国两晋南北朝:外族和军头


4,隋唐:五大矛盾集中爆发



5,宋元明清:外族问题


记忆法.png


一般来说,大臣都威胁不到皇权


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大臣是皇权最忠实的朋友


他们会偶尔制约皇帝,但是不会威胁皇帝。


6,小结:中华帝制两千年的基本逻辑


中华.png


三、外戚专题解读

 

外戚是司马迁所在汉朝的一个主要特色。


1,大逻辑


外戚主要优点


相比于皇族,外戚出身卑微,因为母以子贵,他们能成为皇帝忠实的朋友,而不是皇位的觊觎者。


历史上只有极少数外戚会有篡夺王位之心,比如王莽和武则天。


因为根基不深,下场一般都不好。


外戚主要问题:


很有可能在新老皇帝交替的时候残害皇帝的子孙。


解决办法:


找到新皇权结盟者—宦官和科举选拔的大臣,外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2,小逻辑和案例

 

外戚雏形


案例选篇:《穰侯列传》

 

▼背景交代


周朝宗法制度下,「家国一体」,国君不太可能重用外戚。


因为国君的事都是国事没有私事,所以宁可重用同姓大臣,也不会重用外戚。

 

但战国时代,周天子认证名存实亡,「家国一体」结束,开始了诸侯「家天下」。


这个趋势在秦国最明显,秦楚三百年联姻,楚国公主嫁到秦国做王后。


这个趋势发展到秦昭王时期,外戚专政开始有雏形。

 

《穰侯列传》两大重点提示:


 穰侯作为外戚,有宣太后芈月撑腰,权倾朝野。


他主控秦国的外交,制定了一套国策,和大将白起联合蚕食六国。


他的功劳无限高,封地和权力也无限大。


 范雎上场,主张远交近攻,联合山东的齐国夹击赵魏韩。


而穰侯的政策是进攻齐国。


政策分歧导致范雎上位时诋毁穰侯,跟秦昭王说穰侯已经权倾朝野对王权是威胁,不能纵容。


秦昭王听进去了,把舅舅穰侯贬到了陶邑,最后死在了这里。

 

穰侯故事说明了两点(这也是外戚的主要特点):


① 外戚政治是绝对权力的伴生品,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是当时王权最强大的诸侯国,他们最先有了外戚政治


 外戚就算再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旦威胁到王权,王权要解决他们,他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外戚的副作用:《吕太后列传》

 

《吕太后列传》写的是汉高祖的皇后吕雉的故事。


她前半生和刘邦出生入死,帮助刘邦清除了韩信、英布这些威胁到皇权的诸侯和军头。


但后半生,刘邦死后她把儿子汉惠帝架空成了傀儡


把竞争对手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重用家族子弟,给他们封侯。

 

吕后的做法遭到了很多元老大臣的愤恨,吕后死后,几个吕家人图谋不轨,最终被周勃等人铲除。

 

吕后的故事说明了两点:

 

 外戚上位一般都是圣主临朝时


他们开始作乱往往是在老王去世后,把持儿皇帝,甚至会杀光老皇帝的其他子孙


(吕后是这样,武则天是这样,慈禧太后也是这样,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差一点也这样)


 外戚执政没有合法性,很难持久


吕后的例子不是孤证,她其实很有能力,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因为根基不深,在她去世后权力也就没有了。


(宣太后、武则天、汉武帝奶奶窦太后、清朝的慈禧太后也是如此)

 

3,《魏其武安列传》

 

写的是汉武帝的姑舅窦婴和舅舅田蚡的故事。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贤德之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大功,一度权倾朝野。


汉武帝为了压制他,重用亲舅舅田蚡。


窦婴朋友灌夫想帮窦婴巴结田蚡,遭拒,灌夫在酒席上公开辱骂田蚡,田蚡生恨报复他。


窦婴搬出皇家诏书为灌夫求情,由于没能找出诏书,以「矫诏罪」被斩。


田蚡被吓疯,不久也去世了。

 

司马迁在「太史公曰」里嘲笑田蚡,说他是凭借外戚身份上台,不学无术的小人。


「明日内容彩蛋」:


通过「淮阴侯列传」韩信和八大异姓王的故事,向大家介绍错误清单的具体做法。

(会有思维导图哦)

 

涉及篇章:


《淮阴侯列传》(92)《韩信卢绾列传》(93)《张耳陈余列传》(89)《樊郦滕灌列传》(95)《楚元王世家》(50)《荆燕世家》(51)《齐悼惠王世家》(52)



拾玖 心法清单(上)|「错误清单」 从「妄人系列」
                      看积累错误清单的价值

今天我们的课程目标是:


通过对《淮阴侯列传》的重点解读,掌握制作「错误清单」的方法


借此了解「妄人系列」在那个时代的事迹,思考如何避免那样的悲剧。


心法实操:如何积累「错误清单」


涉及篇章:


《淮阴侯列传》(92)《韩信卢绾列传》(93)《张耳陈余列传》(89)《樊郦滕灌列传》(95)《楚元王世家》(50)《荆燕世家》(51)《齐悼惠王世家》(52)

 

一、「心法清单」是精读的终极心法


1,清单该怎么写?


心法清单可以分成「错误清单」和「智慧清单」

 

从我们整理过的档案,阅读过的素材里,提炼一些心法


然后把这些心法做成目录,可以随身携带


或者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平时做决策时多拿出来看一看,避免自己犯错误。


2,为什么说秦汉是一本职场百科全书


从战国末年到秦朝,再到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再到汉朝建国,算上项羽一共经历了四个朝代。


但这四个朝代的历史加起来才42年:


秦始皇登基亲政是公元前238年,韩信被吕后处死是公元前196年。

 

但这42年是中国历史最精彩的42年,这些人占了《史记》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


这里面有昔日战国七雄的王子王孙、公卿大臣、将门之后,也有平民百姓、底层公务员和屠猪杀狗之人。


在一个风雨激荡的时代,他们中有些人找准了位置成了大赢家,有的人没能看清形势最终输掉了一切。

 

3,「妄人系列」逻辑梳理

 

妄人系列共有7篇文章


《淮阴侯列传》《韩信卢绾列传》《张耳陈余列传》《樊郦滕灌列传》《楚元王世家》《齐悼惠王世家》《荆燕世家》

 

这里面重点文章是《淮阴侯列传》:


内容是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扭转了乾坤的淮阴侯韩信


其中《韩信卢绾列传》、《张耳陈余列传》可以配合《淮阴侯列传》来看。

 

《韩信卢绾列传》是三个人的传记


韩王信、卢绾和陈豨。


他们和《张耳陈余列传》里面的张耳都是刘邦的队友/盟友。


《韩信卢绾列传》这个韩信是韩国的公子,名字叫信,后来还过一段时间韩王


为了和淮阴侯韩信区分开来,一般称他为韩王信。

 

《樊郦滕灌列传》讲的四个人


舞阳侯樊哙、郦商、滕公夏侯婴和灌婴。

 

刘邦一共封过9个异姓王


前燕王臧荼(他是汉武帝母亲王太后和武安侯田蚡的祖宗)、楚王韩信、后燕王卢绾、赵王张敖(张敖是张耳的儿子)、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和长沙王吴芮。


除了长沙王之外,其他8个都被刘邦背信弃义地铲除了。

 

刘邦铲除了异姓王后把自己的刘姓族人分封到了韩信原来控制的地方,这三个人是:


楚王刘交(刘邦的弟弟)、齐王刘肥(刘邦的大儿子)和荆王刘贾(他们家的远支)。


后来刘邦灭了陈豨后,又封了一个燕王刘泽。

 

这四个王,便是《楚元王世家》《齐悼惠王世家》《荆燕世家》的由来。


后来黥布叛乱杀掉了荆王,等刘邦平定叛乱之后在荆王的地界改立刘濞做了吴王。

(《吴王濞列传》在大一统系列里有讲过)

 

二、《淮阴侯列传》细节重点解读


1,《淮阴侯列传》核心大意

 

《淮阴侯列传》不仅写了韩信怎么帮助刘邦打江山,而且还写了韩信的悲惨命运。


可以说韩信是让刘邦下定决心,把曾经分封的异姓王全部铲除的导火索。


前面读过的《魏豹彭越列传》、《黥布列传》以及《韩信卢绾列传》其实都是韩信谋反事件的余波。

 

2,韩信都经历了什么

 

韩信 VS 刘邦,四回合大战:


第一回合:刘邦完败

第二回合:韩信犹豫不决,拒绝项羽橄榄枝,错失自立良机

第三回合:刘邦挽回局面

第四回合:韩信惨死

 

三、韩信错在哪?

 

1,有能力的人不要中途加盟一个创业公司,除非将来准备自己创业


韩信的故事真实的揭露了一个残酷的道理:


有能力的人不能中途加盟一个创业公司,除非你将来准备自己创业。

 

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韩信在有机会独立单干的时候,始终没有主动把握机会。


韩信仍然以职业经理人心态追求一种「受人尊敬」的虚荣感。


最终皇权安全面前,刘邦选择了拔出这个潜在的能人。

 

2,倒台异姓王下场对比



总之,这8个异姓王:


刘邦发小卢绾

刘邦师傅张耳

前朝将相臧荼和陈豨

王子贵胄韩王信

有革命的元勋彭越

从项羽那叛逃来的布衣韩信和英布。

 

他们一起悲催的原因容易理解:


刘邦不希望国内再有割据势力,韩信倒台让刘邦有了信心。


这里面还能再详细分类:


 刘邦的老相识张耳和卢绾下场是相对最好的,最不悲惨。


卢绾的子孙后来从匈奴回到了汉朝,张耳的子孙后来也被赦免了。


 韩王信、臧荼、陈豨、彭越这一组相对惨些。


因为他们自己原本就是一方诸侯,相当于是分公司被刘邦的集团并购了。


等刘邦做了皇帝,等于公司上市了,他第一件要做的就是把他们清洗掉。


 原本的布衣,从项羽那逃出来,在刘邦这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韩信和英布下场是最惨的。

 

3,一个职场心法选择

 

任何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都会经历三次重大转折:


 找到公司商业模式之后,淘汰能力不行的人

 公司初具规模之后,慢慢淘汰不忠诚的人

 公司上市前后,淘汰一批职业经理人,换上新人

 

总结:


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有三轮淘汰员工的历程:


 公司摸索出商业模式之后会淘汰能力不行的人——


感觉找不到位置的最好赶紧离职,否则最好忍辱吞声


 公司进入快速扩张期会边高薪挖人才边淘汰不忠诚的人——


所以要么让公司辞不掉你,要么安守本分,不要表露野心


 公司上市前后,淘汰许多高薪挖来的人——


甚至一部分原始股东,不要幻想老板会恩赐自己股份


你要么有办法确保他一定兑现,要么自立门户。


「明日内容彩蛋」:


读完《史记》15个系列里的最后两个系列


并通过这些篇章为大家梳理出一份人生高效行动的「智慧清单」

 

涉及篇章:


「明白人系列」:《留侯世家》(55)、《吕不韦列传》(85)、《货殖列传》(129)、《日者列传》(127)


「诸子百家系列」:《老子韩非列传》(63)、《司马相如列传》(117)、《司马穰苴列传》(64)、《佞幸列传》(125)



贰拾  心法清单(下)| 智慧清单

今天我们的课程目标是:


读完《史记》15个系列最后两个系列


结合相关篇章的内容梳理心法清单


其中重点解析关于张良的《留侯世家》和关于经济的《货殖列传》

 

终极心法:如何梳理一份「智慧清单」

 

涉及篇章:


《留侯世家》(55)、《吕不韦列传》(85)、《货殖列传》(129)、《老子韩非列传》(63)、《日者列传》(127)、《司马相如列传》(117)、《司马穰苴列传》(64)、《佞幸列传》(125)


素材补充:《秦始皇在隐瞒什么》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OTIwNDQzNDEy.html


一、「智慧清单」

 

「智慧清单」:


即识别靠谱项目的心法清单。


学了「决策心法」,最好配合「执行心法」,才能保证自己做事高效。

 

二、心法

 

《留侯世家》是张良的传记,张良是战国时韩国五代相国之后


秦始皇灭了秦国之后他散尽家财雇人刺杀秦始皇。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张良开始加入起义军,那时他和刘邦就是好兄弟,经常喜欢给刘邦讲兵法。


但张良没有加入刘邦的军队,他一直在韩国当官,辅佐韩国的后代。


他和刘邦时分时合,大部分时间还是在韩国,但他给刘邦出的主意都很神奇,一次次在关键节点上帮到刘邦。

 

为什么说张良是刘邦团队里智慧最高的人?

 

当大家都在争地盘,他劝刘邦给韩信、英布他们分地盘


当大家都在找刘邦要回报,他把刘邦的赏赐给项伯送去了


鸿门宴摆明了项羽要杀刘邦,他却让刘邦去


刘邦这一去,项羽也就放松警惕了,最危险的地方反倒是最安全的地方


韩信抢功劳,本来刘邦该开除他,张良却让刘邦忍痛先成全韩信


大家都在争功劳,他只要个留县,怕刘邦找他清算


那些异姓王都在扩大地盘,他却让吴芮自解武装,把地盘都让出去


这就是典型的反直觉思考,刘邦听了这些劝告,才让他比其他诸侯更胜一筹


这是张良最宝贵的心法:反直觉得胜算

 

三、《吕不韦列传》和《货殖列传》重点提示

 

《吕不韦列传》和《货殖列传》(《勾践世家》里的范蠡):


都是讲商人故事的。商人职业比其他所有职业更讲究反直觉思维。

 

1,《货殖列传》重点提示

 

《货殖列传》是《史记》正文的最后一篇。


主要讲商人如何做生意的,一个国家怎么发财致富的。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的开头引用了不少老子的政治主张。


重点讲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相当于是「太史公曰」。

 

《货殖列传》主要讲了两个道理:


① 人人嫌弃时--低价囤积

人人争抢时--高价卖出去

这个差价决定了人和人的富有程度


大商人陶朱公范蠡就是用这个思路,下海经商富甲一方的。

 

② 推动历史进步的不是战争,而是贸易(经济学基本原理)。


《货殖列传》长篇累牍地介绍中国各地的土特产


还举了好多商人的故事,白圭、漪顿等


讲他们把货物从一个地方晕倒另一个地方的故事(倒买倒卖)


充分肯定了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价值。

 

这篇列传最后,司马迁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商人和指挥官一样,都是靠智慧取胜的


比如说《田叔列传》的田叔,原本就是个盗墓贼,后来也发财了。

 

《货殖列传》出了不少金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一年殖谷,十年树木,百年树德」。

 

2,《吕不韦列传》内容介绍

 

吕不韦堪称商人中的战斗机。


他早前是山西的一个富商,靠倒买倒卖起发家的,后来他把商人的智慧用到了政治投机商。


他散尽家财投资公子异人(秦庄襄王子楚),还花了很多钱结识了当时的太子妃华阳夫人,让她认子楚做干儿子。


后来秦昭王死了,华阳夫人的老公做了秦王,子楚做了太子,一年之后秦孝文王死了,子楚做了秦王。


三年之后他也死了,吕不韦献给子楚的儿子嬴政继位,也就是秦始皇。

 

吕不韦投机了一个王太孙,五六年时间就得到了一个王儿子。


他也成了丞相,还封了文信侯,号称仲父。

 

《吕不韦列传》里这些故事在 《秦始皇在隐瞒什么》(点击收听)都复盘过


有兴趣的可以再听一听

 

以上两篇列传心法总结:


 商业的本质是反直觉思维,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商业改变世界,带动物资流通,让人们变得更富裕。


人们富裕了,民风自然就淳化。

 

四、《老子韩非列传》和《司马相如列传》重点提示

 

《老子韩非列传》是四个人的合传


老子、庄子、申不害和韩非


前三位是道家,后一位是法家。

 

司马迁虽然不太喜欢韩非,但《报任安书》里提到了: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也是他当做榜样那个系列的


所以他没评价韩非,只是大段引用了《说难》。

 

司马迁记载了庄子不愿意做官,说自己宁可像小鱼那样在泥里面游的故事;申不害更简单


所以《老子韩非列传》的精华主要是老子那一段。


司马迁用八个字概括了老子思想的精华


放弃欲望,清静无为。


道家三宝


一曰慈,二曰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都是说给统治者听的。

 

道家心法核心:


对人对事对所谓政治正确都搂着点,别做的太过分,控制自己的欲望和野心。

 

《司马相如列传》里面的司马相如也是这个主张的贯彻者。


他和司马迁基本上属于同时代的人,历任汉景帝、汉武帝两朝。


司马相如文章词赋写的精彩绝伦,《上林赋》、《子虚赋》都是经典名篇。

 

司马相如一直都是底层官员,但他的文章司马迁非常欣赏。


因为他写的文章都是讽谏文章,而且非常华丽,很多都在劝说汉武帝不要铺张奢侈。


司马迁在《司马相如列传》里大段大段地引司马相如的文章选段,可以看做是道家华丽文章的选段。

 

五、兵家心法:《司马穰苴列传》

 

司马穰苴,本名叫田穰苴,因为做了大司马,所以叫司马穰苴。


田氏就是在司马穰苴的时候开始在齐国崛起的。

 

齐景公时代有两个大名人


一个是晏婴,还有就是这个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是个大军事家,写过著名的《司马穰苴兵法》。


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出自他之口。

 

因为司马穰苴治军严明,在攻打晋国之战中旗开得胜,被齐景公封为大司马,相当于国家军委主席。


后来他的家族一步步崛起,最终取代了齐国。


齐国田氏从齐威王开始就严格贯彻祖宗司马穰苴的心法,逐渐成为战国时期非常强大的国家。

 

兵家的核心心法:


令行禁止,追求执行效率。决策与执行分开进行。

 

六、《史记》终极心法:《日者列传》

 

日者,就是星盘师,平时看天相研究宇宙规律,然后在国家有大事需要参谋时,给出占卜意见。

 

这篇没讲所谓的封建迷信,主要讲一个叫司马季主的占星师和贾谊的一段对话。


贾谊有次和好友去拜访这个占星大师,同吃同住,相谈甚欢,畅聊人生宇宙哲学,直到贾谊问了这么句话:


先生这么有才华,怎么不入朝做官,怎么干这个呢?

 

司马季主回了这样一段话,贾谊听完再拜而别,很久说不出话。

 

司马季主的回答主要有三层意思:


 你们觉得我有见识,但地位低下


那是因为你们觉得位高权重的人他们都是有才有德之人,这个想法是错的。


真正有德之人追求的是劝说别人,教化别人,反复劝说不成他们就退居乡野。


见到位高权重的人,也不屈尊巴结


 你们所谓的位高权重之人,靠巴结奉承、结党营私、甚至托关系走后门窃取高位。


上位后也不为百姓做事,更有甚者做官就是利用法律做谋私的工具,追名逐利,对百姓横征暴敛。


这样的不配称作有德之人


 我们每次占卜之前都严守规定,一丝不苟,这是遵守礼仪的表现。


我们做事都是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就是真正有至高无上道德的人都不觉得自己有道德


现在那些所谓的忠臣谏言之士,说的全是拍马屁的话,道德都不如我们


 君子之所以大隐于市,是为了避开人伦的束缚,好体察大自然的规律和道理


我们追求的是获得真理,而不是地位和荣誉。

 

这段话里有司马迁的愤懑,他是借占星师的话讽刺了所有的统治者,顺带表达了他志向高洁的品格。

 

人生其实有两种选择:


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还是做一个成功的人。

 

儒家讲求天理,道家讲求天道。


人类之所以发明道德,就是为了对抗丛林法则,让人和动物有区别,但追求道德也有问题。


人性本自私,逼着每个人都成为道德楷模,实际上会阻碍社会进步。


把人人都变成伪君子,甚至变成礼教禽兽,用道德绑架别人。

 

《日者列传》最大的启发点:


除了做道德楷模和成功人士之外,人生还有第三种选择——


做一个掌握自然规律的智者。


智者能够理解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又不用道德绑架别人


顺应规律又不急功近利,既不用功名利禄折磨自己


又会作出最聪明智慧的人生选择。


在过去一年两季传记课,我已为大家总结了——48个人生心法


20.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