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北往事】一幅拍卖价上亿的画作竟是“复制品

 雨的印记odwz2z 2018-07-30

我们一起欣赏一幅画

舀水、抬水、转弯处让路,拾级而上、登高远行……


这幅画生动描绘的是重庆旧时挑水工的生活。大比例的条幅画面体现山城重庆的特征,也更能展现挑水工汲水登高的艰辛之路。


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画中的题字有提示哦~(再返回去点开大图仔细看一遍)


这幅画的作者,就是被称作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的徐悲鸿大师(1895—1953)。



题字写道:


忍看巴人惯挑担

汲等百丈路迢迢

盘中粒粒皆辛苦

辛苦还添血汗熬


二十七年晚秋

随中央大学入蜀即写 

沙坪坝所见 悲鸿


而这幅《巴人汲水图》正是徐悲鸿先生在位于江北盘溪的石家花园创作的


▲位于江北磐溪石家花园的徐悲鸿旧居


在重庆江北区磐溪渡口的山头上,矗立着一片中西合壁式的楼房庭院,集书法、石刻、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富有江南庭园色彩,人称'石家花园'(现石门渝江村一号)。齐白石、于佑任、郭沫若、张大千等社会名流、文人墨客都曾是这里的常客。


石家花园的主人石荣廷与人合伙经营山货、药材、盐业起家,是当时重庆著名的商人。石荣廷将房屋免费提供给徐悲鸿长期居住。


徐悲鸿于1942年秋天至1946年夏天,在江北盘溪的石家祠堂,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校舍就是忠烈祠的两排房舍,外加一间地下石室。现在,那里仅剩下徐悲鸿住过的一栋小楼。


徐悲鸿的画室设在忠烈祠南楼上,面积约70多平方米,室内摆设极为简朴。一张床,一个写字台,两把藤椅和一张帆布躺椅,屋内除必要的生活用品外,主要被绘画用具和绘画资料所占据。有时他也到地下石屋工作。在这里,徐悲鸿先后创作了数百幅国画。


《五骏图》↑

《巴之贫妇》

徐悲鸿的妻子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的书中,这样描写当时的石家花园:

有宽阔的院落,中间有座亭子,内置石家的祖宗牌位,两侧是两座两层的小楼,隔亭相对而立。小楼全部是木结构,制作粗糙。但在战时的重庆,这已是难觅的佳园了。周围有黄葛苍松,梅竹掩映,十分幽静。

▲徐悲鸿与妻子廖静文


那是一段清贫艰苦的岁月,廖静文曾回忆徐悲鸿在江北的生活:

清晨,徐悲鸿步行到嘉陵江畔,在小摊上买两个烤白薯当早餐,然后坐渡船过江,再步行至沙坪坝中央大学上课,直到中午才返回。午饭后,他从来不睡午觉,时间总是用于作画,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也是埋头作画,就像那上足了发条的钟摆,一刻也不停息。

在这里,徐悲鸿灵感迸发,佳作不断,完成了《巴人汲水图》、《巴人贫妇》、《六马图》、《愚公移山》等300幅作品。其中,《巴人汲水图》被誉为“五百年来罕见之作”,是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


这幅画幅长3米,宽63厘米,有人说,观看这幅画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旁边放置一个楼梯


当你一级一级上楼,一步一步看画,仿佛进入画中,跟随挑水工攀登到了江岸的顶端,对其中的甘苦也能有所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