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忽逢南京桃花源 享烟雨江宁之美

 昵称58243592 2018-07-30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先生千百年前给世人留下了对无忧无虑的桃花林的遐想。千百年后,后人对桃花源也有着向往之情,其中,更多的是深处喧嚣城市的人儿对寻得一片宁静之地的迫切。“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桃花源深谙现代人们的内心,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金陵城,以江南古典园林为文脉,打造了一座满足当代人生活习惯的中式园林居址。 

南京桃花源是融创桃花源系列的又一力作。“本于自然,超于自然”,这是江南园林建筑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南京桃花源遵循的造园理念。有着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依山傍水、湖泊环绕、沃野平畴、四时俱备,地理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融创为了复兴千年金陵盛景,重现“南都繁会”,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群山环抱中,佛手湖深湖半岛之上,呈现了一个山地间的立体桃花源,虽由人作,宛如天开。俗话道:园林惟山林最胜,此为上等园林则址。南京则占据江南园林建筑的最大优势,融“山林地、江湖地、城市地”于一体,利用坡度高差、地形特征,将一栋栋中式建筑依坡而建,庭院参差多态,集大成者。户户因地制宜,开门见山,推窗见湖,风景怡丽,舒心自得。

南京桃花源追求浑然天成的自然效果,通过老山-园林-庭院的排布,形成山中园,园中院的格局,将宅院一体的最高境界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其中,在造景手法上,采用抑扬起伏的古园韵律,多出设置抑景、透镜、添景、夹景、障景、对景、隔景以及框景等,通过双重“障景”的手法,巧妙地化解了高差,达到了曲径通幽、移步异景的效果。抬眸望去,半开放的半亭,视线可至园林空间,视线开阔,收放自如。

南京桃花源的工艺延续着江南园林的古法制园,亭台楼榭元素融为一处,亭桥跨水,游人驻足,与自然对酌,好不惬意。园内每一套珍品,均借鉴传统中式大宅府院规制,设有礼仪前厅、私享后院、四水归堂的天井和静雅侧院等多重院落,自居一处皆可拾得芳华满庭。南京桃花源此次依旧携手“故宫缔造者”香山帮非遗传人,一砖一瓦,反复手工雕琢,传承古法,多次打样,打造真正的苏派建筑,保证中式建筑的原汁原味。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落日余晖之时,褪去城市喧扰,采菊东南,悠然自得,在南京桃花源的江南山水熏陶下自我陶醉,岂不是一件人生美事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