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建水紫陶“三难”

 宽和茶馆 2018-07-30

建水紫陶身为中国四大名陶,没点“真本事”,何以扬威立名。紫陶的真本事除了天赐良土以外,更多在工与艺的完美契合。有工无艺,止在于精,有艺无工,止在于美。

论建水紫陶“三难”

紫陶是极难的陶,其难大致为三,造型之难、装饰之难、烧制之难。这些工艺流程甚至有些许偏执,但正也是这些牛角尖式的执拗,成就了紫陶非凡的气质。

造型之难

或许有人会说:车盘一转,一坨泥巴一双手,一气呵成,这有何难?其实非也,建水紫陶的泥料是非常细腻的,虽然粘性很强,但不够紧实,不同于紫砂越拍越紧,紫陶泥料易松散崩塌。因此紫陶器物的成型,须靠拉坯,修坯两步走。

论建水紫陶“三难”

传统的建水紫陶艺人习惯一次性精准的拉出坯体,再进行细微修坯成型。而近年来一些外来的师傅更愿意先大体拉出个雏型,通过大量的修坯最后定形。无论是哪种方式,对于紫陶坯体厚薄尺寸比例的拿捏,都需要手艺人拥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反复的大量实践才能拉出一件像样的器物。

论建水紫陶“三难”

装饰之难

我们都说书画装饰是建水紫陶是灵魂,既然是书画,何必要刻填,直接写画不就得了?效果肯定比刻填的还要好,但直接写画在陶坯上的话,在经过1200℃高温烧制后,画面会难以保留。就算运用其他的工艺,保留住了画面,那做出来的东西跟其他地区的青花、粉彩、釉下彩又有何异。

论建水紫陶“三难”

刊刻填泥这道工艺非凡之处,正是在于它为紫陶留下的不灭妆容,画面更像是从陶坯里生长出来的一样,相互交融,从百年前先人研习这一技法到如今,一直流传。而刻填之难,难于繁琐,一个色块一个模,一个萝卜一个坑,踏踏实实填好每一道泥,关键所填泥料还必须得与坯体泥料湿度泥性相近,否则功亏一篑。与其说“没事找事”不如说“传承相守”这份执拗是否值得为之动容。

论建水紫陶“三难”

论建水紫陶“三难”

论建水紫陶“三难”

烧制之难

烧制之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后一道关口,却最不可控。紫陶的烧制更像是一场期末考试。之前所有肉眼不可见的问题,一把火就全都烧出来。哪怕是一丁点的气孔,也无法逃脱。前功尽弃,或许就是温度计上几度之差。烧废几窑似乎总是常理之事。由属柴窑最为透彻,祭窑这一仪式也因此孕育而生,一则祈福,二则定心。

论建水紫陶“三难”

论建水紫陶“三难”

论建水紫陶“三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