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脉络5(辽金元),大筑建筑学社今日讲解

 江山携手 2018-07-30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脉络5(辽金元)

虽然说,游牧民族策马扬鞭曾给中国带来战火纷飞,但也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历史的篇章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辽代、金朝、和元代的建筑精品。

辽 907 ~ 1125 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吸收汉族先进文化,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张,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人河北、山西北部地区,形成与北宋对峙的局面。由于辽代建筑是吸取唐代北方的传统做法而来,工匠也多来自汉族,因此较多地保留唐代建筑的手法,从留下来的辽代建筑看,不论大木、装修、彩画、以至佛像,都反映

出这一点。但辽代墓室除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常用圆形平面,这是它的特色,可能和游牧民族居住的"穹庐"毡包有关。佛塔则多数采用砖砌的密檐塔,楼阁式塔较少。不少密檐塔的外观极力仿木建筑,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柱、梁、斗拱、门窗、檐口等都用砖仿木构件,与宋楼阁式砖石塔的仿木化可谓异曲同工,其中著名的有北京天宁寺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河北易县泰宁寺塔等。辽代留下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唯一的木塔,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金 1115 -1234 年

女真贵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收宋、辽的文化,逐渐汉化,建造京城(中都,在今北京市),仿照宋东京的制度,征用大量汉族工匠, 因此金朝建筑既沿袭了辽代传统,又受到宋朝建筑的影响;现存的一些金代建筑有些方面和辽代建筑相似,有些方面则和宋代建筑接近。由于金朝统治者追求奢侈,建筑装饰与色彩比宋更富丽,一些殿宇用绿琉璃瓦结盖,华表和栏杆用汉白玉制作,雕镂精丽,是明清宫殿建筑色彩的前驱。在金墓中可以看到砖雕花饰的细密工巧,已走向繁琐堆砌了。

金中都复原图

西夏1032 ~ 1227年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宋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 "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里,倚贺兰山为固",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川市),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建立典章制度,并仿汉字创 西夏

文。立国19年,后被成吉思汗所灭。从遗存下来的众多佛塔来看,西夏佛教盛行,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藏文化双重内涵。

元 1279 ~ 1368 年

蒙古贵族统治者先后攻占了金、西夏、吐蕃、大理和南宋的领土,建立了一个疆域广大的军事帝国。但他们除了在战争中大规模进行屠杀外,又圈耕地为牧场,严重破坏农业与工商业,致使两宋以来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和文化遭到极大摧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明显的阻碍作用,建筑发展也处于凋蔽状态,直到元世祖忽必烈采取鼓励农桑的政策,社会生产力才逐渐恢复。

妙应寺白塔

由于统治者崇信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都等都有所发展,使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尤其是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得到元朝的提倡后,不仅在西藏发展,内陆也出现了喇嘛教寺院,如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就是位于元朝都城(大都)内的一座喇嘛塔,系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的。此后藏传佛塔成了我国佛塔的重要类型之一。

山西洪洞广胜下寺 曲木做梁

木架建筑方面,仍是继承宋、金的传统,但在规模与质量上都逊于两宋,尤其在北方地区,一般寺庙建筑加工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弯曲的木料作梁架构件,许多构件被简化了。例如在祠庙殿宇中大胆抽去若干柱子(即所谓 "减柱法"),或取消室内斗拱,使柱与梁直接连接,斗拱用料减小不用梭柱、月梁,而用直柱、直梁;即使用草楸做法或弯料做梁架不加天花等等,都反映了社会经济凋零和木材短缺而不得不采用了种种节约措施。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后果当然不完全是消极的,因为两宋建筑已趋向细密华丽,装饰繁多,元代的简化措施除了节省木材外,还使木构架进一步加强了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加强 梁、檩与柱子之间直接的联系,减柱法虽然由于没有科学根据而失败,但也是一种革新的尝试。

山西永济永乐宫 加强梁柱联系

目前保存的元代木建筑有数十处,可以山西洪洞的广胜下寺山西永济永乐宫(因原址建水库,已迁至芮城)为代表。广胜下寺正殿是元朝重要佛教建筑遗迹,正殿柱列布置采用减柱法,去了6根柱子,有4榀梁架搁置在内额上,但因内额跨度大,后来不得不于内额下补加柱子作为支撑,说明了减柱法是失败的。檐口屋面由斜梁挑出承托,斜梁后尾压在殿中的内额上,上面再搁梁架,斜梁是用弯曲的木料作成的。永乐宫则是当时的一所重要道观,现存中轴线上一组建筑全为元代遗物,正殿三清殿大木做法规整,较多地保存了宋代建筑传统,不同于广胜下寺正殿的革新做法。永乐宫3座殿内都有壁画,艺术水平很髙,是我国元代壁画的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