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架的?

 江山携手 2018-07-30

yfc 大筑建筑学社

中国古代大部分地区使用木构承重的建筑,广泛分布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的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取材方便

①资源丰富,黄河流域等地散布大量茂密的森林;②木材易于加工,利用石器即可完成砍伐、开料、平整、作榫卯等工序。后来青铜工具以及后来的铁制斧、斤、锯、凿、钻、刨等工具的使用,使得木结构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架的?

2)适应性强

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倒”之谚。房屋内部可较自由地分隔空间,门窗也可任意开设。使用的灵活性大、适用性强,无论是水乡、山区、寒带、热带,都能满足使用要求。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架的?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Eg.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佛宫寺塔,两者均为辽代建筑。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架的?

4)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唐宋以后使用了类似今天的建筑模数制的方法(宋代——材;清代——斗口),各式木构件的式样也已定型化,因此可对各种木构件同时加工,制成后再组合拼装。

Eg.欧洲古代一些教堂往往要花上百余年才能建成——明成祖兴建北京宫殿和十王府等大规模建筑群,从备料到竣工只有十几年。嘉靖时重建紫禁城三大殿也只花了3年,而西苑永寿宫被焚后仅“十旬”百日就重建而成。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架的?

(科隆大教堂耗时约600年)

5)便于修缮、搬迁

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都比较容易做到。

Eg.历史上宫殿、庙宇拆迁异地重建的例子——山西永济县永乐宫,一座有代表性的元代道观,整组建筑群已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卸迁移至芮城县境内。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架的?

(图为山西蓟县永乐宫)


当然,木构架也不是没有缺点,下面就跟着大筑君一起来看看的木架建筑根本性缺陷吧:

1)木材越来越稀少,森林的大量砍伐,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了发展的前提。

到宋代,建造宫殿所需的大木料已感紧缺,因此《营造法式》用法规形式规定了大料不能小用,长料不能短用,边脚料用作板材,柱子可用小料拼成,等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到了元代的时候,更是因为连年战乱,主动或被动的采取了减柱造和移柱造的做法。

Eg.明永乐时造的北京宫殿,不得不从远处西南和江南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采办木材。而清代营造宫殿木料主要来自东北。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架的?

(减柱造平面图)

2)木材自身缺陷

①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各地城镇因火灾而烧毁的大片房屋的记载不绝于书。

Eg.明永乐时兴建的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在迁都后的第二年即遭雷击而焚毁,以后又屡建屡焚。

②在南方,白蚁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

③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限制了继续发展的前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