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下去,赔了8万,基层医生该“狠”点心了

 昵称41082923 2018-07-30

导语


一针下去,赔了8万!恕笔者直言,基层医生接诊特殊患者,该“狠心”的时候还得“狠”得下来。

作者:春风拂面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据有关媒体报道:患者黄某于2018年3月3日下午独自到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某卫生所就诊,主诉头痛、失眠,陈医生给予2ml安痛定肌注,针后黄某称头疼缓解,自行回家后20分钟不慎摔倒,后脑着地致颅内大出血,送医抢救后现昏迷不醒。


医患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在当地医调委调解下达成由卫生所人道主义补偿患方80000元的调解协议。对于这件事故医调委认为黄某体质特殊(患有慢性酒精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等),属于诊疗过程中风险较高的病人。


医生与黄某是同村人,相对熟悉,医生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是有一定了解的,卫生所为黄某注射之前确实简要询问过病史,曾建议患者到上一级医院就诊。但是针对此类危重患者应该予以拒绝并通知患者家属带其到上一级医院检查治疗。


1医生不够“狠心”导致医疗纠纷


从报道来看,陈医生明知道患者黄某身患多种危重疾病,但还是给予肌注药物。虽然患者死亡与所用药物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错在不该接诊和用药。


据悉,一开始陈医生也建议过患者到上一级医院就诊,但是最终因为不能狠心拒绝患者的要求,于是一针下去,赔了8万,实在是可惜。


我们经常听闻这样的事例,基层医生平时遇到熟人要求治疗,明知其病情危重但因为邻里乡亲的抹不开情面,不好狠心拒绝,于是给予治疗,结果惹上麻烦。


比如,前不久某地乡村医生反映,一位患多种慢性疾病的老人平素体虚,连续到附近几家诊所(卫生室)想输些补药,但是前面几家都拒绝了,当走到最后一家诊所时,该诊所医生看到老人可怜,不忍心拒绝,于是给老人输了些补药,结果一瓶药还没输完老人突然死亡,这家诊所因此摊上了官司。这个时候,基层医生常常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狠心”有时候能救患者


“狠心”并不是见死不救,而是对患者生命的负责。因为对于危重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治疗更为重要。当基层医生认识到患者病情严重时,狠心拒绝治疗并要求其去上级医院就诊,实际上是为了患者健康着想。


老李是某村卫生室一名医生,本村居民都很信任他。一天一位老大爷进来就要求输液,李医生知道这个老人是一名心衰患者,一年要住院数次,每天药不离口。


李医生让老人坐下,为他进行心脏听诊后发现严重心律不齐,再询问完老人的症状后建议其去医院住院治疗。老人再三要求先输液一天,明天再去医院住院。虽然看到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一直哀求,但是李医生还是“狠心”拒绝了他。老人后来去了上级医院并于当天被收治入院。


基层像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在发生,不少基层医生让患者去上级医院检查后被确诊是严重疾病,总是感到庆幸,还好没接诊,否则生死攸关的大事谁都说不清。


3“狠心”是一个医生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记得在北京一次培训上,某教授在指导基层医生如何防范医疗风险时强调:对能治疗的患者及时治疗,不能治疗的患者及时送走。


尤其是基层医生,每天面对的患者大多是附近的熟悉的群体,对他们的既往史和病史都比较了解,所以一旦发病能够评估预后,对于风险大的没有把握治疗的一定要拒绝治疗,让他们去上一级医院就是对他们的健康负责。如果觉得抹不开情面,抵不过患者的请求,一旦出了问题可没有谁来怜悯你。


最后,笔者还是那句话,当我们面对一个没有把握的患者时,一定要够“狠心”!


医学论坛网

cmt_1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