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迷宋词:烟花散尽在何处(四)

 紫色梧桐318 2018-07-30

图片



  芸窗钟鼓沉沉,
黄昏独自展孤衾,

  欲睡先愁不稳。一念静中思动,

  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

  怎奈凡心转盛。
-----题记---- 


做女人当如陈妙常,痛快!
 

  从开篇之词就可以把这个女人读清楚:一个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为了自己的
真性情也要拼着命往里跳的一个女人。而且这时候,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
是尼姑庵里的一个标准青春年少的小尼姑,而一个尼姑却写下叫平常人看了
都要脸红心跳的艳词,来表达自己那颗向往滚滚红尘之心。
 

  “松院青灯闪闪,芸窗钟鼓沉沉。”从这两句词里,已经看出这个小尼姑在松院里
每天对着青灯佛经两眼光闪闪,在芸窗边听这钟鼓只是双耳昏沉沉。
这个小尼姑已经对自己每日的必修课感到了厌倦。
 

  “黄昏独自展孤衾。”这句里最引人注意的是“独自”二字,一个人在黄昏
去展孤衾,衾就是被子的意思。一个正值妙龄的少女在黄昏时分孤零零地整理
自己的被子,那么就是她要准备睡觉了,但是“独自”、“孤”两个词
已经显示出对自身的孤独有着深深的自怜了。
 

  “欲睡先愁不稳。”有愁情而睡不稳,是什么样的愁情呢?下面的词可谓是上面睡不稳的准确回答。

  一念静中思动,

  遍身欲火难禁,

  强将津唾咽凡心,

  怎奈凡心转盛。

  看这个小尼姑回答得多么真诚和坦荡:欲火难禁,想“强将津唾咽凡心”,
但是怎奈何这凡心却是在心头越来越繁盛,犹如纸包不住火一样,一舔,这火苗就烧出来了。

  奈凡心转盛这个小尼姑在思春,有一出京剧叫《思凡》,便是对这首词的精彩演绎。
 

 《思凡》里对这首词的理解是:

  削发为尼实可怜,

  禅灯一盏伴奴眠。

  光阴易过催人老,

  辜负青春美少年。
 

  好一个“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和汤显祖的“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在深闺自怜的味道一样。不同的是这女子在尼姑庵自怜。
 

  于是,这个小尼姑很是懊恼地自白:小尼,赵氏,法名色空。自幼在仙桃庵出家,
终日烧香念佛;自幼在仙桃庵出家,终日烧香念佛;到晚来,孤枕独眠,好不凄凉人也。
 

  好不凄凉人也,因为终日烧香念佛,在晚上却是一个人。

  好大胆,在清净佛堂却说出这等污秽放肆之语。如果被师傅知道,
那不知道要受到怎样的责罚。出家人应该是六根泯灭,她却要指明自己“欲火焚身”。

  

  这段唱词里,自己思凡不仅没有背逆师傅的忏悔之意,反而还有着对
师傅的抱怨之意:我正值青春年少,女孩子最漂亮的时候,你却把我的头发削掉了,
没有了这一头青丝,恐怕会得不到男子的爱恋。
 

  常在尼姑庵,见得的男子少得可怜,偶尔遇到山门外游玩的年轻男子,
心中的那一股思春之情便燃烧起来,和他眉来眼去。就为了成就这一段孽缘,
哪怕是死后在阎王殿里受尽折磨也是值得的。更何况,此时的事情哪里会知晓将来的结果
现在压抑在心中的情感犹如火烧在眉毛边上,只能顾眼前,无暇去顾及以后的因果报应。

  看这因为思春而焦急的样子,真是叫人忍俊不禁。
 
春心萌动,眉头心头无法可解,于是决定出去散散步。
 

只因俺父好看经,俺娘亲爱念佛,

  暮祷朝参,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供佛。

  生下我来疾病多,

  因此上,把奴家舍入在空门为尼寄活。

  与人家追荐亡灵,不住口的念着弥陀,

  只听得钟声法号,不住手的击磬摇铃擂鼓吹螺,

  平白地与那地府阴司做工课。

 
这段已经说清楚了,自己为什么要做尼姑呢?因为从小生下来就多疾病,
母亲又是个爱佛之人,于是就被送到了尼姑庵。
 
 
京剧的表演把陈妙常的心理挥洒得淋漓尽致,好像被人说中心事般地支持着
小尼姑的思凡,痛恨佛家宣讲的六根清净。
 


图片 


 
 现实中的陈妙常,有两个男人疯狂地痴迷过她。

  第一个是张于湖,也就是著名的词人张孝祥,一日留宿女贞观,听到一阵抚琴声,
于是寻声而去,见到陈妙常美丽非凡,便吟诵道:

  碧玉簪冠金缕衣,雪如肌;从今休去说西施,怎如伊。

  杏脸桃腮不傅粉,貌相宜;好对眉儿共眼儿,觑人迟。
 

  因为陈妙常是道姑的身份,她听到张孝祥的词时,早就怀着思春还俗之心,
见这词不同凡响,心中顿时暗生一些情愫,觉得自己的爱情似乎就在这个男人身上,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自己是那般的美好,他说白雪好似自己的肌肤,
还说好对眉儿共眼儿,这不是暗示要和她结成夫妻之意吗?
 

  但是激动之后,马上又觉得不过仅仅是一面之缘,就马上写下这等口无遮拦的词,
因为一种自我保护和尊重的意识,害怕是张孝祥在调戏逗耍于她,便婉言谢绝了,
继续抚琴弹唱道:

  清净堂前不卷帘,景幽然;湖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

  独坐黄昏谁是伴,一炉烟;闲来月下理琴弦,小神仙。
 

  这词里颇有矜持之意,指明给张孝祥的意思就是说自己颇为享受这孤独,你这狂徒休得调戏!

  事情过了之后,陈妙常才知道这个人是大名鼎鼎的张孝祥。胸中有点墨水的女人
总是对大才子有些倾心的,陈妙常也不例外,何况她的待嫁之心如此迫切。
 

  当她再次见到张孝祥的时候,脸上就开始笑意连连了。一个女人怀此春心是无可厚非,
也不需指责的。但是女人往往会因为这个无需指责的事情而痛苦万分,那么这个时候指责
已经毫无用处了,因为她已经陷进去了,好似一个倒栽葱深深埋在污泥里。除了心目中这个男人,
外界的一切已经与她无关。这样的女人在爱情里是没有尊严可言的。
 

  古代的女人身份地位是很低下的,如果还要在爱情中失去自我的话,那么这样
的日子是可想而知。比如《红楼梦》里的尤二姐,生得花容月貌,但是却没有慧眼,
捡得一个只是好色却不中用的贾琏,以为做了这个人的姨太太
便可以衣食无忧,后来被凤姐折磨得吞金而死。
 

  当陈妙常渐渐对张孝祥产生好感的时候,张孝祥也对陈妙常吐露了爱慕之情,
但是由于家中已有妻室,陈妙常只能做妾。
 

  陈妙常听后微微一笑,顿然拒绝:爱是有的,但是为了这爱委屈自己去做妾却是断断不行的。

  后来她遇见了潘法成。
 

  这个贴心的男子见到这么美丽的一个道姑摈弃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这里陪伴
着孤灯古佛,不觉心生怜意,于是询问道:“人言,非经大难,不入空门,
姑娘才貌才人,何事看破红尘?”
 

  陈妙常说道:“人思病时,尘心自减;人想死时,道念自生。皈依佛门,
乃获永生,又何必一定要经过大难呢?”
 

  陈妙常的意思就是说,我这皈依佛门乃是天生的清净性子使然,
我这般的悠闲,你何必为我着急呢?

  看到这里,我都要笑出来了,这个女人明明已经思春到了骨子里了,
却还要在外人面前装得如此的清晰透彻。
 

  潘法成听后,觉得这女子不一般,于是便时常来找陈妙常谈诗词歌赋。

  结果有天潘法成来找陈妙常的时候,碰巧陈妙常不在,在等待她的闲暇时间,
便翻阅陈妙常的经书,结果读到了她夹在经书里的一首词,就是最开始的那首《西江月》。

  潘法成看后微微一笑:即使陈妙常是个再厉害的妖精,这个时候在自己面前也显了原形出来。

  这个平时在道袍包裹下的女人,在晚间时分有着一副多么寂寞难耐的身体。
 

  于是,潘法成拿出纸笔在陈妙常的桌上写词一首:

  玉貌何傅粉,

仙花岂类几品,

  终朝只去恋黄芽,

  不顾花前月下。

  冠上星移北斗,

  案头经诵南华,

  未知何日到仙家,

  曾许彩鸾同跨。

 
当陈妙常回来后,看到潘法成写的词,于是指责潘法成不自重。

  潘法成依旧微笑着,反讽陈妙常道:“出家人都'强将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转盛’了,
读书人难道就不许问问'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许彩鸾同跨’吗?”
 

  陈妙常听到潘法成吟出自己的词,脸上一红,知道自己已经被潘法成看破了,也就笑了。

  这一笑,真是倾国倾城。

  从此这佛堂变成了这两人的情爱堂。

  后来陈妙常怀孕,因为道姑的身份难以嫁给潘法成。
 

  潘法成去求助张孝祥,张孝祥一听,哈哈大笑,丝毫没有被陈妙常拒绝后的小气和嫉妒,
更何况张孝祥是这一方的官员,便帮助两人成其美事。
 

  可贵的是张孝祥,他叫潘法成去县衙捏词说与陈妙常自幼指腹为婚,后因战乱离散,
而今幸得重逢,诉请完婚。


图片 

  

当这两人跪在大堂之上时,陈妙常听到堂上厉声呵斥:“卷帘抬头!”

  当陈妙常抬头看到是张孝祥的时候,魂都吓飞了,以为张孝祥会因为当初
自己对他的拒绝而报复自己。

  只听堂上又道:“你曾说'清净堂前不卷帘’,如今却为何事告到官里?”

  这句话分明就是在追究当初她对他的拒绝了。

陈妙常不说话。
 

  张孝祥只是逗逗这个女子,后来他在判词上写的是:道可道,名可名;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清者浊之源,守不住炼药丹炉;动者静之机,熬不过凡情欲火。
大都未撞着知音,多半属前生注定。抛弃了布袍草履,再穿上翠袖罗裳;收拾起纸帐梅花,
准备着罗帏绣幔。无缘处青蒲黄庭消白日,有情时洞房花烛照乾坤。
 

  这个世界上,有哪一个男人能够真正为着自己所爱的女人从心底里倾心祝福?
哪怕是后来彻底看透,恐怕还是有些怨恨的吧。
 

  也许,在那个时代,对一个女人的感情也不是什么值得在心头永远记挂的事情。
只是也许而已。

  可贵的是陈妙常,总算是尊严地实现了自己的嫁人之愿。
 

  运气最好的是潘法成,艳遇了美人加才女的陈妙常——男子对于女子的要求
总是挑剔刻薄,光美不行,会嫌弃她呆,太有才华也不行,会在女人面前自卑。
当然,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当然是把美艳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聪明与才情,
聪明得糊涂,才情与他相得益彰,这才是最佳拍档。而更幸运的是遇上不算情敌的情敌张孝祥,
没有张孝祥,陈妙常还要承受堕胎之苦,世人之鄙。那个时候,不知道潘法成这个男人
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未发生的事情,谁知道是非呢?
 

  当然,遇见张孝祥是他们的福气,希望他们一直这样爱下去,不要出现任何差错。
。。。。。。。。。。。。。。。。。。。。。。。。。。。。。



图片


 
相聚不易离别易。

  古往今来的爱情,哪一段爱情不是因为离别,才会变得凄婉缠绵?
哪一段爱情不是因为离别,才会变成一段永恒的悲剧?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不是离别,他不会懂得刘兰芝的好;不是离别,
他不会明白自己的妻子原来是这般的美艳照人,被自己母亲所驱赶出去的即将被
哥哥逼着另嫁他人的妻子,在清晨起来梳洗扮妆,在自己的眼中会是这般史无会
是这般史无前例的美丽动人。他当时必定是看呆了,自己妻子的美丽自己是了解,
可恨可叹的是,她竟然会这般美丽到连自己都吃惊的程度。
 

  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个小男人在此离别的时候,还要拈酸吃醋地悻悻地讽刺: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这个没有本事的小男人,当刘兰芝在家里和他好好相处的时候,刘兰芝受到婆婆的欺负,
刘兰芝为了这个男人处处忍气吞声,这个男人不仅没有好好保护她,反而在
变态母亲的逼迫下将自己心爱的人休弃。
 

  得知自己的妻子即将另嫁他人的时候,便立即赶去相见,见到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一点办法没有,只有寻死觅活。
 

  刘兰芝知道了前夫要以死殉情,便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既然你要去死,
那么我也不会苟活于世的。
 

  其实,刘兰芝给了焦仲卿太多时日的等待。等待太久,等待到没有希望,
没有希望就变成了死亡。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于是,一段等待相聚的爱情,变成了以死亡为终点的永久离别,
抑或成为了以死亡为开始的永久等待。
 

  其实从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这里的两个殉情之人,
也是女子先死,而男子后死。
 

  这样写,并非是谴责男子的薄情寡意,而是赞美女子天生是为爱情而奉献的女神。
 
我想要说的是,其实爱情是一次两个人付出相等的约会。

  这场约会想要长久地持续下去,那么连个人的意志以及信念都需要如同天平般的均衡。
 

  只是可惜,真的要做到如同天平般的均衡,犹如要在世界上找到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不可能实现。
 

  只是《孔雀东南飞》中最先在天平上失衡的那个人是焦仲卿。

  即使最后以死殉情又如何呢?
 

  总叫人觉得有些像是在掩饰那下不了台的尴尬,哪怕这尴尬被爱情盛大的外衣包裹着。
这男人在两人爱情约会中的失衡总是叫人看轻了去。
 

  他哪里能配得上这个女人,即使那个女人能为他“举身赴清池”?

  她的牺牲是凄凉,他的牺牲是画蛇添足。
 

 晏几道说得好:“聚散真容易……总是凄凉意。”

  “总是凄凉意。”

  我读了这词,喜欢这两句。

 “聚散真容易”比“总是凄凉意”更能揭露事实真相的本质一些。
“总是凄凉意”不就是个遗恨或者相思么,哪里有“聚散真容易”
这么叫人百转千徊、唏嘘长叹。
 


图片 

  
谁不知道“聚散真容易”呢?

  其实,很多次的离别,只要人愿意,它总是可以补救的。

  我不信,《孔雀东南飞》中那么一个恋子情结严重的母亲,自己的儿子不会
找到母亲的弱点,找到一个好的解决事情的办法,因为懦弱,因为妥协,因为……

  因为种种……
 

  那么多的因为,就不能为自己的爱情找一个因为。

  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聚散也就显得真容易了。

 欢情容易逝去,重会之日无期。

 
很多时候,爱一个人,是一个逐渐失去自己的过程。

  失去自己,那么还是因为爱的妥胁。
 

  为爱而妥协,卑躬屈膝,最后为了委曲求全,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

  只是可惜,该分散的还是要分散。

  所以说,情爱艰难,聚散容易。

  相聚不易离别易。
。。。。。。。。。。。。。。。。。。 
 (文/范小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