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首任登州刺史名叫淳于难,出自黄县的淳于家族

 雲泉 2018-07-30

对于胶东人来说,登州是一个很熟悉的概念。登州所指,大致为胶东半岛的东部区域。这一概念在唐初出现,延至清末,持续1000多年时间。在不同历史时期,登州的级别有所区别。在唐宋,登州为州;在明清,升格为府。时代、级别不同,其最高长官称呼亦不同。在唐代,登州主官为刺史;在明清,为知府。本文要介绍的人物,就是历史上的首任登州刺史。

历史上的首任登州刺史名叫淳于难,出自黄县的淳于家族

查询史籍,不难得知,历史上的首任登州刺史 ,名叫淳于难。如清代《登州府志》中记载:“(唐)武德四年,(淳于难)归附,拜登州刺史。”又据《文登县志》,“武德四年置登州,以难为刺史。”以此来看,淳于难为登州首任刺史,当无疑问。

不过,在唐初,登州地狭人稀(隋朝时,整个东莱郡仅9万多户),不属重镇要地,因此淳于难虽为登州刺史,但正史中关于他的记载却少之又少,仅能通过寥寥数语来推断他的生平。

(1)淳于难的出身及起兵过程

关于淳于难的记载,《山东通志》中的信息量可谓最大。该志称:“淳于难,黄县人,髠之后。隋末,四方盗起,难与弟朗,聚众保障登莱,民赖以安。武徳中,拜登州刺史,封晋国公;朗,莱州刺史,封燕国公。”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淳于难为黄县人,是战国名人淳于髡的后代。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淳于难与其弟弟淳于朗保境安民,使胶东地区不受涂炭。武德年间,淳于难被任命为登州刺史,封晋国公;他的弟弟淳于朗,被任命为莱州刺史,封燕国公。

历史上的首任登州刺史名叫淳于难,出自黄县的淳于家族

以上记叙当中,保障登莱、归附唐朝、任登州刺史等事迹,在《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籍当中亦有记载;然封国公之事,不为正史所闻。下面,就综合以上史料记载,加之以个人推断,简单勾勒这位首任登州刺史的人生轨迹。

在胶东地区,淳于姓为黄县土著,这一点并无疑问。最早见诸史籍者,为战国时齐国游说家淳于髡。此后,黄姓淳于家族也奉淳于髡为远祖。因此,称淳于难为淳于髡的后人,应无不当。时至今日,黄县(龙口)境内仍有淳于姓人。

宋代之前,世人颇重门第,有所谓世家大族之称。不过,当时影响力强的世家大族,多出自中原地区。而胶东偏居一隅,并没有同级别的大家族。淳于氏久居黄县,虽然在全国舞台上声名不显,但在当地应该颇有影响力。隋末唐初,淳于难兄弟之所以能割据胶东,也不能说与此无关。

隋朝末年,炀帝失道,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按照说书人的说法,当时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所谓“十八路反王”,指的是曾称王称帝的那一拨人,如“刘武周起马邑,林士弘起豫章,刘元进起晋安,皆称皇帝”,又如“薛举起金城,号西秦霸王;郭子和起榆林,号永乐王;窦建德起河间,号长乐王”。淳于难的级别,还达不到“反王”,只能算是一路“烟尘”。《新唐书》载:“綦公顺据青、莱,淳于难据文登。”仅是割据一方,并未称帝称王。

上述记载,算是淳于难在正史当中的首次出场,时间是在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当时,他在文登已成气候。推断的话,起兵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颇有可能在大业九年、十年左右。大业九年,隋炀帝再次征讨高丽,民不堪命;再加上杨玄感之乱,地方更是逐渐瓦解。就是在大业九年,孟让、王薄等人先后起兵,互相攻略,史称“山东苦之”。淳于难颇有可能在此时拉起队伍,割据胶东。

历史上的首任登州刺史名叫淳于难,出自黄县的淳于家族

或许有人会存此疑问,淳于难是黄县人,为何在文登割据?笔者推测,这或许与地形有关。黄县邻近掖县,且无险可守,容易受到西部势力的侵扰。而文登有昆嵛山这道天然屏障,在当时是比较理想的偏安场所。

(2)淳于难归顺唐朝的经历

淳于难第二次在正史中出场,在唐武德四年九月,即归顺唐朝之时。他之所以为在此时归顺唐朝,很有可能与窦建德败亡有关。当年四月,秦王李世民大发神威,在虎牢关一举击败并生擒窦建德。窦建德兵强马壮,割据河朔,号称夏王,在群雄当中很有号召力。他的败亡,对尚未归附唐朝的地方势力应该很有震慑效果。半年之后,消息传到胶东,于是,淳于难归降。

历史上的首任登州刺史名叫淳于难,出自黄县的淳于家族

关于淳于难归降的描述,正史与地方志中的记载颇有出入。地方志如《山东通志》、《登州府志》、《文登县志》都将淳于难视作历史名人,记叙之中多有褒美之词,如“保境安民”之语。而《资治通鉴》中的记载非常直白,称:“文登贼帅淳于难请降;置登州,以难为刺史。”在归降之前,称之为贼,可见淳于难在唐朝眼中的真实地位。另外,从贼这个字眼,也能看出,淳于难在隋朝时,并无功名,应该是草莽出身。

在《山东通志》中,记载有淳于难被封为国公的事迹。然,此事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无提及,因此也颇令人存疑。查询史料,李世民身边的红人如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程咬金)等,立有大功,爵位也不过封国公。淳于难的分量,恐不能与上述诸人相提并论。当然,考虑到唐朝统一之初,对地方势力采取的羁縻怀柔政策,封个国公的虚号,也并非不可能,如实力强大的杜伏威甚至曾被封为吴王。

除了封国公的细节之外,淳于难与淳于朗的地位也有疑点。根据记载,淳于难被封为登州刺史,而他的弟弟被封为莱州刺史。在唐初,就人口与富庶程度而言,莱州要胜于登州,以兄为小州,而以弟为大州,不知为何。且淳于朗为莱州刺史之事,正史也未提及。

(3)淳于难的结局

第二次出场之后,淳于难的事迹在正史当中就无记载,因此他的结局也并不清晰,只能通过相关记载进行推测。

历史上的首任登州刺史名叫淳于难,出自黄县的淳于家族

从史料来看,登州在唐初设立,不久就废掉,后来到了武则天时期才又恢复。(《登州府志》记载,贞观元年,登州废。)从时间来看,武德四年到贞观元年,前后不过五年的时间。登州被废,登州刺史自然也无存在之理。也就是说,淳于难即便一直担任登州刺史,也最多只当了五年的时间。

此外,唐朝在统一全国、政局稳定之后,也开始逐渐清理原来的地方势力。如武德七年,杜伏威受猜忌,暴卒;贞观元年,李艺(罗艺)反,被斩。《旧唐书》还记载,“贞观二年,诏‘莱州刺史牛方裕、绛州刺史薛世良等,并于隋代俱蒙任用,乃协契宇文化及,构成弑逆。宜依裴虔通,除名配流岭表。’”

淳于难与唐朝渊源不深,且无大功,以上述诸人的遭遇来看,恐非善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