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旋覆花

 安歌_ 2018-07-30
作者简介


祝之友,男,主任中药师,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农本草经》药物,《伤寒杂病论》经方研究,致力于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工作50年余年,多次参与中药资源普查和考察,采集制作中草药植物标本 3600种。


祝老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班、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优秀授课导师。成都市卫生局临床药学高级顾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特聘教授。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药学会药剂管理委员会委员。眉山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旋覆花

旋復花,味咸溫。

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

去五藏間寒熱,補中下氣。

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生川穀。


神农本草经



祝按:王好古《汤液本草》所言旋覆花,即今之菊科植物金沸草,并明确指出:仲景所用之旋覆代赭汤,胡洽所用之旋覆丸中之旋覆花,即是《神农本草经》所载之旋覆花,又名金沸草。李中梓《医宗必读》所言旋覆花,即《本经》所载金沸草,“去蒂培”应是去其花蒂和根,地上部位全草入药。黄宫绣《本草求真》所言之旋覆花,为带花全草入药,且必须去掉花之蒂、蕊、壳用。




药物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


旋覆花性微温,味苦、辛、咸。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咳喘痰多,呕吐嗳气,心下痞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金沸草,为菊科植物条叶旋覆花Inula linariifolia Turcz. 或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金沸草性温,味苦、辛、咸。归肺、大肠经。功能降气、消痰、行水。用于外感风寒、痰饮蓄结,咳喘痰多,胸膈痞满等。

鉴别要点

旋覆花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2cm。总苞由多数苞片组成,呈覆瓦状排列,苞片披针形或条形,灰黄色,长4~11mm;总苞基部有时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1列,黄色,长约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管状花多数,棕黄色,长约5mm,先端5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长5~6mm。有的可见椭圆形小瘦果。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

金沸草药材

鉴别要点

茎呈圆柱形,上部分枝,长30~70cm,直径0.2~0.5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疏被短柔毛,有多数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叶条披针形至长圆形,长约5~10cm,宽约0.5~1cm,先端尖,叶基抱茎。叶全缘,边缘反卷。叶背面被短柔毛。头状花序顶生,直径0.5~1cm,冠毛白色,气微,味微苦。

金沸草饮片

鉴别要点

饮片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疏被短柔毛,有多数细纵纹。切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多已破碎,冷水浸泡后展开,完整者先端尖,基部抱茎,叶全缘。头状花序,冠毛白色。气微,味苦。 

拓展阅读

临床用药旋覆花品种

临床用药中,全国范围内除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窄叶旋覆花Inula linariifolia Turcz外,还有以下同属品种当金沸草入药。


水朝阳草  (明·《滇南本草》、清·《植物名实图考》)别称:水朝阳旋覆花,又名水葵花Inula heliannnths-aquatica C.Y.Wu.ex Ling.本品在云南、贵州、四川部分地区当金沸草应用。


湖北旋覆花  Inula hupehensis(Ling.)Ling.本品在湖北和西南部分省区当金沸草应用。其花序称为旋覆花。


沙旋覆花  Inula salsoloides (Turca.)Ostenf.在甘肃等省区当金沸草应用。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古代文献所言旋覆花,系指金沸草全草入药。近现代将头状花序和全草分别入药,其头状花序称谓旋覆花,全草入药称谓金沸草。是说:古代文献旋覆花之性味功效,实际上系指代花全草之性味功效。


金沸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较常用中药,别称旋覆花、金沸花、六月菊等。学名:Inula japonica Thunb.和窄叶旋覆花(又名:线叶旋覆花)Inula linariifolia Turcz.

医籍选论

旋覆花《本经》名金沸草,《尔雅》名盗庚,近道皆有……花名旋覆者,花圆而覆下也。草名金沸者,得水露之精,清肺金之热沸也。又名盗庚者,开之时,盗窃庚金之气也。气味咸温,有小毒。盖禀太阳之气化。


夫太阳之气,从胸胁以出入,故主治胸中结气,胁下胀满,太阳而覆冒于下,故治惊悸。太阳为诸阳主气,气化则水行,故除水。五脏如五运之在地,天气旋覆于地中,则五脏之寒热自去矣。去五脏间寒热,故能补中。治结气、胁满、惊悸、除水,故能下气也。


——清·张志聪《本草崇原》

旋覆花,味咸,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行凝涩而断血漏,涤瘀浊而下气逆。


《金匮》旋覆花汤,旋覆花三两,葱白十四茎,新绛少许,煎,顿服。治妇人半产漏下。以肝脾阳虚,胎元失养,是以半产。血瘀不升,是以漏下。


旋覆行血脉之瘀,葱白通经气之滞,新绛止崩而除漏也。


《伤寒》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半夏半升,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治伤寒,汗吐下后,表证已解,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以土虚胃逆,碍甲木下行之路,胃口痞塞,浊气不降。


参、甘、大枣,补其中脘,半夏,姜、赭,降其逆气,旋覆花行其瘀浊也。


旋覆花通血脉而行瘀涩,能除漏滴,清气道而下痰饮,善止哕噫。其诸主治,逐痰饮,止呕逆,消满结,软痞硬,通血脉,消水肿。


——清·黄元御《长沙药解》


祝按:张仲景所用旋覆花是为现今之金沸草。

味咸温……此以味为治,凡草木之味,咸者绝少。咸皆治下,咸而能治上焦者尤少。惟此味咸而治上,为上中二焦之药。咸能软坚,故凡上中二焦凝滞坚结之疾,皆能除之。凡体轻气芳之药,往往能消之,疾无不因郁遏而成。《内经》云:火郁则发之。轻芬之体能发散,故寒热除也。


  —— 清·徐大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