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桐君药法解义 讲课提要

 昵称58267937 2018-07-31
桐君药法解义
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
解义者:句容山人

叹 法要蒙尘
法要身世多蒙尘,
汤液经法注此身;
如若参透桐君义,
涣然冰释见山门。



圣地“山门”!
药祖圣地 “桐君亭”
叶橘泉先生题词 ——“中药鼻祖”
药祖桐君雕像(一)
桐君雕像(二)
桐君祠

历史回顾与破解展望
“江南诸师秘仲景而不传”——孙真人

隐世传人秘法要、逢乱世以至法脉几近失传!

逝者如斯夫?来者又如何?

片言只语处体悟往圣智慧,进入域境时再续先贤前缘


沉思录 静思语(2017年12月17日)

铭记才能传唱,再现才能永生。

大昌法要成遗志,唯静辅行能诠心。
              ——缅怀张唯静大昌先生  

有无相生无生有,无字无师天地求。




易医之道 管窥
古之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理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东汉 许慎

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含灵之苦。——成都 李科


内经真言 选录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古天真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四气调神大论》


古人认识世界的思想 道家认知生命的方式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取类比象,法天则地——古人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曰之人。——《宝命全形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宝命全形论》
(——自然法,是古人奉行之法的初始来源)
(——假借天地万物之气机,演绎人身气机之变化)



自然法之☀四时气法 自然法演绎法☽五味味法
春——温
夏——热
秋——凉
冬——寒

依四时气象,成本草寒热温凉四气。
依据天地四季气象与异动之象,演绎本草辛甘酸苦咸五味。
外感天行本乎四气对冲,内伤脏腑有赖五味协和。

二十五味正精 序言
陶隐居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部,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通“轨”)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默契经方之旨焉。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二十五味正精“有缘人”别传文稿(乱码实欲迷人眼)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注意: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传承者或含糊为之;慧心人当会心辨识!
二十五味正精厘正复原文稿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生姜为火,附子为土,细辛为金,干姜为水。
味咸皆属火,丹皮为之主,旋覆花为木,大黄为土,葶苈子为金,泽泻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薯蓣为木,炙甘草为火,甘草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麦冬为之主,芍药为木,山萸肉为火,五味子为土,枳实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以衣之镖老师正精勘定表为依据)

五脏用药法要●辅行诀(核心口诀)
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酸泻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致津液也)。

五脏用药法要●桐君药法要义
肝德在散
心德在耎
脾德在缓
肺德在收
肾德在坚

桐君药法●二十五味正精(主力阵容)
                  肝木         心火          脾土        肺金        肾水 

辛散         桂             生姜         附子         细辛        干姜        
咸耎         旋覆花    丹皮         大黄         葶苈子    泽泻       
甘缓         薯蓣         炙甘草    人参         甘草         茯苓        
酸收         芍药         山萸肉    五味子     麦冬         枳实
苦坚         黄芩         黄连        术              苦竹叶     地黄        
桐君正精编队 替补成员
花椒、厚朴、大枣、豆豉
心包用药 汇参
栀子、龙胆草(苦参)、戎盐、通草、升麻、豆豉;瓜蒌、薤白、半夏、杏仁、厚朴
黄芩-栀子;黄连-龙胆草(苦参),大黄-戎盐;芍药-通草(木通)?生姜-豆豉,甘草-升麻?
瓜蒌薤白生半夏-丹旋竹萸对应它
丹皮-瓜蒌?山萸肉-薤白?旋覆花-半夏
《阴阳应象大论》●五味论★再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阳应象大论》
“酸苦涌泄”再思与再识
1、酸苦能涌泄吗?
2、涌泄是一种情况?对应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3、“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照字读经的字面理解会产生偏差吗?
4、咸去哪儿啦?咸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气旋与反气旋
气旋卫星云图
东南沿海台风卫星云图
旋涡平面观
旋涡立体图像
星系太极图
气旋太极图
医家别谈●桐君事迹
13世纪末,日本医家“惟宗时俊”编著《医家千字文》一书时引用了我国隋唐之际的《本草抄义》一书中有关桐君事迹的神仙化传说:“桐君每乘绛云之车,唤诸药精,悉遣其功能,因则附口录之,呼为《桐君药录》”
——神话传说?

《桐君药录》
——《桐庐药录》?
——《胎胪药录》?
桐君法脉传承世系 断想
历代“神农”——集成著作《神农本草经》
……
桐君——代表作《桐君药录》(《胎胪药录》)
雷公——后世托名作品《雷公炮炙论》
……
伊尹——代表作《汤液经》——>张仲景——代表作《伤寒杂病论》
……                                              
陶弘景——代表作《本草别录》、《五脏用药法要辅行诀》
…… 
——>张元素——代表作  《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李东垣——代表作《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   
……       

人物印象与评价
中华药祖,一代宗师,得道圣哲,隐秘高真
明确了常用药物的作用趋势,发明了“四气”、“五味”理论,给原始初级的对症治疗插上了理论指导的翅膀,提高了临床用药的精准度。桐君法脉依据药物作用趋向,作为药物五味分类的客观依据,厘定了二十五味正精。
开启了中药內证实验的先河,为《桐君药录》的撰写,《汤液经》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脏气法时论》可视为桐君法脉的代表篇章,启发着后世金元易水学派开宗立派并系统发挥了内伤治疗法式。
开卷有益
汤液经法千古秘,不见其书百世疑;仲景论广汤液经,伤寒金匮存圣智。
汉晋代有名贤出,继承发扬此为基;弘景编著辅行诀,汤液经法一图毕。
传承或逢胡人乱,五脏法要法脉息。尘封经洞帛书见,有缘张家得古籍;
又逢文革遇劫难,书毁复原唯静力;千金外台存理义,经法述义著雄奇。
法天则地悟其理,古籍汇参通其义;书山漫步寻雅致,学海泛舟觅真知。

结语——砥砺前行!
桐君老祖早已经离我们远去
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只留下些许淡淡的痕迹
然而他却一直活在我们身边
活在我们的心里
留下传奇
从未离去
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