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耶克五大理念学习指南

 圆角望 2018-07-31

导读

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感兴趣者应该读懂哈耶克。但哈耶克著作艰涩难懂,令人畏而却步。本文为大家梳理了一些线索,希望能把阅读哈耶克变得更加容易。


哈耶克五大理念学习指南


·维斯

Kai Weiss

禅心云起 译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1899-1992)今天被世界各地热爱自由的人士所热情颂扬。“奥地利”有双重含义:哈耶克生在奥地利,也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他处于最杰出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行列:比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等大师。他是在知识界一直受尊重的少数几位令人感到愉快的奥地利人,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除了米尔顿·弗里德曼以外,没有其他自由主义思想家像他那样,对20世纪政治事件产生了更强烈的影响:玛格丽特·撒切尔、罗纳德·里根、路德维希·艾哈德,还有其他许多人,都受到了他工作成就的影响。

 

接下来要说的是,尽管如此,更令人震惊的是,许多自由至上论者根本不了解他的实际观念。知道哈耶克的存在,与阅读哈耶克及理解其思想是两码事。后者艰辛无比,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在头一次阅读他名作《通往奴役之路》时,几乎都打了瞌睡。

 

那么从哪里开始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哈耶克思想和他最重要的概念,可借助于他的许多简单易懂、值得一读的短论和随笔。


以下是了解哈耶克的五条路径:

 

1.

哈耶克的个人主义

- 以及他对唯理主义者的抨击

 

《为什么我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这篇短论是哈耶克名篇之一,因其标题而富有挑衅性。正是在这里,哈耶克正面攻击了保守主义,并表明他拒绝这种思路。和哈耶克缘何觉得有必要写下这篇文章一样有趣的是:保守派总将他视为自己阵营中的一员。时至今日,他们仍然认为哈耶克的批评只涉及一种特定的保守主义,而不是他们的保守主义。

 

这并非没有道理,特别在他的论文《个人主义:真与假》(他的《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合集的第一章,1952)中,他十分明显地扎根传统(尽管他同样没有忽视进步的可能性)。哈耶克区分了两种个人主义:他抨击了一切决策中理性优先的唯理主义者,这类唯理主义者,试图推翻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一切。

 

对于哈耶克来说,还有另一种个人主义:这就是伯克、托克维尔、阿克顿、斯密和休谟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认为个体生于社会,而家庭内部及更紧密环境中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社会机制、传统和规则具有根本的重要性,确保“有序的自由”而非混乱。如果没有社会机制和规则(唯理主义者费劲解释清楚的),哈耶克认为社会当中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2.

知识问题

 

哈耶克著作中有两个观点:一个是“自发秩序”概念(见下一点),另一个是“知识问题”。后者是他最著名两篇文章《佯装有知识》(1974)以及他的诺贝尔奖获奖感言《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1945)的主题。

 

简而言之,知识问题论证如下(请注意,“知识”这一术语接下来将频频出现):全世界的知识极为分散每个人只能接触到它无限小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单个人可以拥有现存所有知识。例如,“慈悲为怀”的独裁者,可能永远都不知道社会中所有个体(建筑者、鞋匠、计算机科学家等等)的脑子里装着什么知识。如果政府或其他什么有权势者,仍然想要佯装知道一切,那就会导致一片混乱。只有具有价格体系的市场,才能协调这种分散的知识。

 

哈耶克的知识问题是反中央计划另一重要论证,就像米塞斯的计算问题一样,展现出公有制计划经济正常运转的不可能性。

 

3.

斯密和门格尔传统中

的自发秩序

 

他的另一个著名概念,即自发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前两点。对于哈耶克来说,个体在分析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毕竟只有个人才能行动),但着眼于他人,通过与他们合作和交易(或当然可能通过发动战争)。这样人人都为社会做出贡献。自发秩序因人际合作本身而形成。在经济中,价格体系协调市场活动。在社会和政治中,社会、政治机制及规则得到了发展。

 

这个过程必须自下而上,而不是自顶而下。如果一个至高权威试图控制和操纵社会,就再次成了“佯装有知识”。在这一方面,哈耶克遵循一个杰出传统。根据史蒂文·霍里茨在《从斯密到门格尔,再到哈耶克:自发秩序传统中的自由主义》(2001年)所说,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迈出了自发秩序概念的第一步,其中包括亚当·斯密、亚当·弗格森、大卫·休姆和伯纳德·曼德维尔(最末一位公认不是苏格兰人)。这是对的:斯密“无形之手”的观念非常类似于哈耶克

 

继苏格兰思想家之后,奥派创始人卡尔·门格尔解释了社会机制如何出现,认为社会机制是自发、有机过程的结果。结果最后究竟会是怎样?无人定然知晓。但他们出于自利心,都参与了这个过程,这些机制的出现,于是看似几乎是随机的(门格尔关于货币起源的例子尤其出名)。哈耶克将个体知识置于核心位置,从而推动这些观念达到了更高层次。(这个传统的另一极好例子是经济教育基金会(FEE)创始人伦纳德·里德的小品文“我,铅笔”。)

 

4.

货币去国家化

 

说婉转些,在自由至上论圈子中,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货币政策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存在着一些分歧。简述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以着米尔顿·弗里德曼为核心)之间的差异,超出了本文范围。即使在奥派学者间,也有不同观点。例如,穆瑞·罗斯巴德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强烈要求重返金本位。

 

在《货币的非国有化》(1976)、《自由市场的货币体系》(1977)中,哈耶克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念:问题在于货币归国家掌管,国家也就可以印出无限钞票,对他而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大致就是简单地私有化货币,即非国有化。每一家银行,每一家金融机构,每一家企业,其实甚至于每一个人,都允许创制自己的货币,并在市场上供应。与任何其他商品一样,最优产品的市场将会形成,且在这种竞争中,最终大概率剩下若干货币占据优势(因为数百种货币交易的计算成本可能过高)。

 

尤其是在今天的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时代,这个想法焕发新生并广泛流行,有些人甚至将数字货币视为哈耶克愿景的实现。

 

5.

社会正义的不可能性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第二卷,涉及到了“社会正义”的概念,将这章标题取为“社会正义的幻影”(1976),并非没有理由。关于这个主题,有一段罕见的哈耶克视频片段是开放下载的,即威廉·巴克利研讨节目《火线》的一集“私有财产权是否有理由?”(1977)。

 

在这里,哈耶克解释道,社会作为整体能否是正义的这个概念,不过是个误区,有时甚至是扩大政府权限的一套借口。只有处在行动中的个人,才可能是正义的或不正义的。

 

除了这一集《火线》之外,哈耶克关于“社会正义”论证的更详细解释,可以在“保守主义在线”网站The Conservative Online获得。

 

哈耶克的挑战

 

阅读哈耶克作品,可能是个意想不到的挑战,有许多人很快就泄了气,坚持不下去。还有人驻足得出结论,哈耶克不过是被高估了,这几乎和那些把他视作“社会主义者”的人一样糟(另一个不同的、但非常离奇的故事)

 

有鉴于此,当阅读“Fritz”(弗里茨,哈耶克的昵称)时,建议可以从一些他更易读的作品和散文入手。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大部头著作不值得阅读。恰恰相反。事实上,它们毫不逊色,其中包括《通往奴役之路》。但它们很难读懂,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在上个世纪的思想家中,哈耶克思想体系的复杂性不亚于任何人。了解这些思想,不仅对自由至上论者有益,且对于每个人都有好处。希望这份清单有助于协助指引大家更易理解这位史上最伟大古典自由主义者之一的思想。


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