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统素描】解密中央美院附中素描教学——石膏静物篇

 瓶不大 2018-07-31

教程原则:

素描是附中教学最重要的基础训练,为保证教学大纲的实现,科学地组织科程,严格地训练是极为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并要求调动教育主体——学生能主动热情、具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素描基础教学不仅是训练塑造形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识与理解物像形体的能力。没有对形体深刻体会与敏锐感觉,没有积极的思维训练,提高审美修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很难进入高层次。因此,素描的早期训练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描画客观物像造型的基本规律。从研究客观物像的关系出发,整体地、立体地描绘对象,形神兼备地表现空间中客观具体对象。做到把物体的客观认识(理性)和在环境中的视觉感悟(感受)结合起来,把握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才能更深刻地掌握造型规律。

学习重点(一年级)

一年级素描学习是从石膏几何形体开始,主要安排静物写生练习。正确观察方法培养是是首要与最主要的,起步阶段就要鲜明地提出,培养学生整体地、立体地、空间地观察对象,学会将造型的各个因素置于一个整体的关系中去比较认识,无论比例、主次、明暗、虚实……都是有联系的,关系错了,则全错。树立一种观念:画素描就是将三维空间中的物像形体的感觉在画面上(二维空间)表现出来。这是四年素描学习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对象的造型基本特点,比例、透视、形体转折掌握物体明暗关系的一般规律,掌握正确的作画步骤。这个年级应注意克服的问题 :  整体意识不强,常常是孤立地局部观察与作画,物体与物体之间缺乏联系,画得表面、空间深度表现得不够充分,常常在规定的时间内觉得无甚可画,深入不下去。


解密中央美院附中素描教学——石膏几何体

课题:石膏几何形体(立方体、球体、四面体、菱柱或圆柱体、圆锥体和多面体)

年级:一年级

课时:12节课——14节课

工具:铅笔

尺寸材料:4开素描纸(裱在画板上)



——  方法步骤  ——

一、摆作业

本单元的作业选择了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组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小方桌上,物体下铺浅色衬布。选用自然顶侧光,光线稳定,使物体上的明暗关系呈现整体感,有节奏变化注意:物体明暗关系不宜对比太强,这样初学者作画时易处理简单;亦不能太弱,导致初学者对明暗无从下手,不利于形成立体的造型观念。这些几何形体不多,但在外形上却有着大小、长短、对称、透视及体积上的变化,特征明确,明暗色调单纯,便于学生认真研究分析。


二、构图与起稿(约4节课)

学生应掌握以下作画方法与步骤

(1)构图与起稿,定位、大轮廓。

(2)塑造:大形体;大明暗;深入刻画。

(3)统一调整。

学生在动手作画前,应认真仔细观察对象,首先分析认识它们的比例,前后,大明暗关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多角度的走走看看,加深认识理解,然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角度来进行布局。


三、塑造形体和空间(约6节课)

要正确表达物体的形体和空间,首先要看出物体的形体变化,变化的关键是物体结构体面的转折,要看出物体从哪里开始转向哪个方向。

如何正确表达其体面关系呢?

这除了注意物体的构造特点还得确定光线在这些形体上形成的大的明暗关系及中间色调(亮部的灰色),把握其层次。在立方体类型的物体上,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它是有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的面构成的,这就是“三大面”在光线照射下,三大面上的反射光有强弱不同,形成了亮面、暗面和过渡的灰色面。在亮面和暗面交界处形成了明暗交界线,在那里亮部显得更亮些,暗部显得更暗些,对比较强。而暗面退远的部分受环境影响,有些反光,显得稍亮些。在球状类物体上也可看出亮面、暗面、过渡的灰色层次以及高光和反光,这就是“五调子”,也可看到对比较强的明暗交界线。柱体,因其柱面的转折形成了亮、暗、灰、高光与反光的“五种调子”。把握了这个基本方法来造型,也就把握了明暗整体关系的基本要领。学生应明确一点,不论光线如何变,物体自身的形体与结构是不变的,光线可改变的只是物体给我们的色彩关系变化、感觉的变化。形体与光影相比,形体是本质的、根本的,是要抓的关键所在。应对学生指出,实物上的光线很丰富,很强烈,画面上无法画出光线的绝对强度,要表现出明暗之间的关系,其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住色调对比所以,在画暗部画阴影时都要根据物体的的基本形体来画。要理解物体在空间透视中看得见的部分与看不见的那部分是个统一体。同时也应理解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其远近与物体本身的形体转折决定了明暗强弱的变化。用明暗来塑造形体时应注意,在构图与大形体确定后,应开始从确定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入手,物体的造型特点与体积感常能在明暗交界线上反映出。学生在作业上经常出现的问题不是找不着这条明暗交界线,而是处理简单了。由于物体形体的各种变化,这条交界线有时较宽,有时较窄,有时较为菜和,有时较为锐利,有时就那么淡淡的一点,有时形成分支,有散有聚。在光线作用下,它总是随着形体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画明暗交界线要特别细心,要反复比较,注意其方圆、大小、浅重、长短的比较。无论用什么样的线条来画明暗交界线,只要很准确地表达了物体的转折,物体的体积关系,就是好的明暗交界线,所谓“明暗交界线”实际上是一个变化丰富的连续的“带”。画时,可用稍软一点的铅笔,不要一下子涂死,也不能在局部一下子画到你所感到的暗层次上,应和整体各部分的关系比较着同时入手,切忌大的关系定下后便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死抠、脱离整体比较来画。画时还应注意,亮部不能过暗,暗部不能过亮,特别注意物体明部的灰色与暗部反光的比较,在一般情况下,反光再亮还是统一在暗部里,不能强过明部的灰色,同学们往在是局部观察,常在此画错,要保持明暗的整体感与层次关系,同学们既要注意单个物体的明暗强弱变化,还要注意几个物体之间的强弱对比关系,要比较各个物体的暗部,也要比较各个物体的明部,在这张作业中,要很好地比较各物体的亮部灰色与衬布的亮部及墙面背景灰色的关系,把握住大的层次节奏关系。切不要想着把几个物体分别画完,不要想着几个物体之间的关系靠最后调整。要在画每一步时全面地比较各种关系,画后面物体时要时时看看前面的,这样才知道应画到什么分寸。除注意塑造物体的形体与空间外,还要保持眼晴敏锐的观察力,画石膏形体需要画出石膏体的质地和硬度,不能机械地只画体面而没有质感另外,边线的处理对表达形体空间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注意处理好物体外形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关系才能把形体和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表达出来。实际上轮廓线一方面是表达形体的一个组成成分,是转过去的一个逐渐消失的狭窄的面;另一方面又交待了物体和环境的空间关系。要注意其强弱的变化和形体的联系。


四、统一调整(约2节课)

画到这个阶段,画面的整体面貌已显现出来,这时需要注意力再次转到整个画面上来,从总体上来检验画面是否与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认识、视觉效果相符。看看几个物体的前后关系是否合适,强弱对比是否正确;有些地方是否太跳,有些地方是否画得不够;物体、背景、桌面之间的大空间、大明暗关系是否正确;空间与透视的关系是否正确;各物体明部与明部比较,暗部与暗部比较,看是否表达了空间的前后深度关系;明部的灰颜色是否与暗部的反光等灰颜色在色调上太接近以至拉不开。暗部交界线、暗部阴影、反光的颜色是否太雷同或互相过于独立乱跳而没有调子之间的联系。可以把画放至稍远处,学生能比较从容地认真从大关系上来检查,对不妥的地方仔细进行收拾。这样,画面才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可信性。每个中、长期作业完成后,可利用一点课时,要求学生画一幅该作业的默写,用以检查学生对形象感觉把握的程度。对于学生来说,可锻炼记忆形象的能力,避免被动与浮浅地抄袭对象。这对学生今后创作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处。


检查画面:

1、构图摆得是否饱满而又自然?

2、物体大小比例及形体关系是否正确?

3、物体之间及与背景的空间是否表达出来?

4、物体的透视关系正确否?是否都已妥贴地放在一个平面上?

5、大的明暗关系正确吗?



解密中央美院附中素描教学——石膏柱头

课题:石膏柱头

年级:一年级

课时:20节课

工具:铅笔

尺寸及材料:四开素描纸(裱在画板上)

进行到这张习作时,同学们已初步了解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观察能力及动手的能力都有较明显地提高,学生能力也拉开一些差距。前两张作业均为单个形体的组合,关系明确简单。而这张作业中,各种形体混合在一起,变化丰富复杂,就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形体自身的变化,形体与形体之间转折关系及其在空间中透视关系的变化。处理好这些因素,才能够顺利地向石膏头像过渡。



——  方法步骤  ——

一、摆作业

柱头置于顶侧自然光下,柱头下铺浅色衬布,要注意光线能显出柱耳形体及明暗关系的丰富变化,明暗关系要整体,一般可摆得稍高些,产生稍仰视的效果,有利学生观察,表现空间中形体的透视变化。

二、构图起稿

这张习作作画程序与前面的作业要求相同,同学们应该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对复杂的形体多比较,多分析。要整体地画,各种关系同时照顾到,切忌局部死抠,在素描基础教学的开始阶段,强调这点,是为了加强学生养成整体观察,学会分析比较的好习惯。画形时内外轮廓一起找,但头脑中要有个立体形的观念,想着线表现的是转过去的面。在有光线的情况下,一个形体只要有转折,就会出现明暗关系,出现前后层次。起稿是用线明确地先将这些转折、位置概括出来,反复推敲求得准确。在深入过程中,起稿线渐显淡弱,取代的是在这个位置上具体的素描关系。

三、深人刻刻画

进入深入刻画阶段,同学们要进一步研究轮廓与形体的关系。在素描描训练中,附中强调从形体出发,实际上不可能不接触物体的轮廓。初学者从自发习惯性的二维观察形体转成自觉的三维观察形体需要一个训练过程。基础训练中,同学们应该学会立体地观察,仍要不断地与二维平面打交道。这首先因为画面是平面的、二维的,在学习中利用一定的规律与方法造成视觉的幻觉,在平面上形成所谓“洞开”的有深深远度的视觉感觉。再则,对二维空间的敏锐感觉也是将来艺术创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艺术观、造型认识的不同,所反映出对轮廓的不同的处理手法,也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轮廓线有着一定的意义。在训练中同学们要立体地看,观察时不能脱离形体把对象看成用线条构成的“铁丝框框”;而是理解认识到轮廓的变化是由形体的结构与运动构成的。其变化是与形体的变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它既是自身形体转折过去形成的一个逐渐“消失”的面,也是形体与背景空间的联贯的交界。因此,在初级阶段,同学们的注意力应集中在轮廓线与形体结合的客观性上;到高级阶段,还应学会体会、把握轮廓线条,以体现形象的生命力、运动规律及创作者的感情以及艺术上的表现力。

在做画过程中,学生深入刻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柱头的空间透视变化大,形体的透视缩短现象与形体自身的变化混在一起,这一点在作业时要特别区分清楚。形体各部分的透视关系要统一,既要认真分析,又要凭感觉去找。在找的过程中不要怕反复,画错的地方也不必马上擦掉,留做一种参照,可更客观地找出正确的关系。由于柱耳有围绕圆心的涡旋形饰刻,学生盯住柱耳不放,常会造成柱耳画得过大、柱身过小或相反的比例失调现象。同时,圆柱身形体的塑造会直接影响柱头的空间与厚度。柱身上面的文字饰刻应随着圆柱体的变化而变化,以加强圆柱的立体感,但字母不宜过分强调,因为柱身是在涡旋柱耳及柱饰的后面。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虚实对比问题,并自发学会自己检查作业中的问题,尽可能地解决它。

形体在空间中透视变化大,也带来明暗层次更复杂的变化。同学们易把形体的亮部处理得一样亮,暗部处理得一样暗。要注意到在大的形体关系确定后,找出它们之间明暗的微妙变化,认真分析观察同一形体的明部或暗部在空间中延伸时产生的色调强弱关系。在色调比较时,除注意观察物体自身的明暗变化,还要研究它与背景是什么关系。不能盲目地把背景涂成黑乎乎的一片,要分析它与物体的暗部色调各处于什么样的层次节奏上,与明部灰色是什么关系,是各部分的背景亮些还是物体亮些?只有观察的深入,看到这些区别,才能顺利地表达这些区别。当然,开始时还是应该画得松动动些,逐渐使形体坚实明确起来,使背景与柱头处在谐调而真实的空间之中。

物体的复杂也使形体的边线变化微妙。实际上在这张作业中学生一般不会犯把边线画成铁丝框的毛病,但在局部形体上,如对柱耳刻画上仍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学生知道要把形体交待明确,但却把形体渐次转折过渡处理得简单,最易出现的问题是注意虚实强弱不够。要注意,观察中注意到边线既与形体内在变化有联系,同时又与背景发生关系比较两个柱耳在空间中前后关系,形的大小与明暗强弱关系。在这样多重地观察比较中,同学们的观察力会有所提高,表达时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关系把握得好。在边线与背景的关系中,不主张同学们把深进背景的边线都处理得与空间消融在一起的虚虚平乎的办法。如果这样,实际上是在回避问题,同学们应该通过比较、对比找出形体的透视、转折及色调的强弱关系的变化,塑造出坚实可信的形体。

检查画面:

1、构图与形体比例正确否?合适否?

2、形体自身的明暗关系及与背景的关系妥贴否?

3、空间感如何?

4、物物体质感表现如何?



解密中央美院附中素描教学——静物

课题:静物

课时:14课时

年级:一年级

工具:铅笔、橡皮等

尺寸及材料:四开素描纸(接在画板上)

静物作业的安排由实物组成。在这张作业中,同学们由学习塑造单纯色调的石膏形体转入学习塑造自然界丰富、复杂的形体;学习表现不同材料物体的各种质感,不同明度物体产生的丰富色调变化的训练。(在这个作业之前,最好是通过石膏模型练习,如石膏瓶罐之类,造型上比几何形体复杂,如同实物,且具有一定的审美意味。但是质感与色调单纯,做为向静物作业的过渡。)



——  方法步骤  ——

ー、摆作业

选择不同实物摆静物作业时,要注意几点:

1、有某种主题;

2、选择适合主题的物体

3、考虑各物体丰富的形体变化,大小、黑白的层次、质感的区别及与背景的关系;

4、光线的安排:顶侧自然光,不用逆光。

静物的主题由教师来确定。一般在教室里同时安排不同主题的几组静物,由学生自已选择某组去画。主题内容可以表现与日常生活有较密切关系的一些物品的组合(如水果、玻璃杯、瓷器);或有农家生活情趣的物品(蔬菜、柳条筐、马灯)或体育用品(如拳击手套、皮鞋)等。

确定主题内容时可根据选择的物体的大小、形状、明度及质感的区别,摆出有画意的构图,以体现教学要求与训练目的。要考虑物品(包括衬布)黑灰层次上最重与最亮及灰色之间的节奏关系及面积的大小,同时也要注意物品组合的色调与背景的关系。物体组合注意高低、大小、距离等排列的造型节奏,并尽可能使一组静物可以从各个角度看都有种韵律关系,有画意。静物作业用自然顶侧光,注意使静物作业明暗关系比较整体,突出形体质感与色调的变化,尽可能减少逆光效果。附中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安排逆光作业,主要为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造型,形体结构及物体大的明暗关系的整体处理上。逆光作业难度较大,学生会因光线的遮掩作用而忽视对造型、形体结构的研究。

二、起稿

静物作业的作画步骤和前面的作业要求基本相同。同学们要经常注意从构图、轮廓、物体造型特点、大的比例、大的明暗关系入手;同时也要注意,在大的形体基本确立的情况下,不要立即去抠局部,不能一件一件地单个完成,仍要比较着去画,逐步深入来完成作业。

三、塑造形体,表现明暗与质感:

在塑造实物形体过程中,实物所包含的体面、明暗关系等造型规律的认识方法是与几何形体相同的。在形体上,既有着与几何形体基本的共同点,又有其变化丰富的一面。在静物研究过程中,同学们要从实物中看到几何形体共通的基本规律,又能看到它丰富、变化微妙的东西。不要被实物上的细节过于吸引,而忽略了大的立体形;也不要因实物上具体细节体面转折的丰富变化,而疏忽整体的基本体面关系。

明暗关系的处理也本着上述的原则,即在塑造大的形体的同时,也注意到表现空间关系,及物体丰富的质感。刻画过程中要注意各物体之间最暗的部分至最亮的部分之间黑白灰层次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同一物体在光线作用下明暗强弱的过渡变化。如:不能只注意到黑衬布与浅灰衬布之间的色调差别而置衬布自身的明暗色调变化于不顾,画得简单、沉闷、死黑。在这过程中注意空间关系的处理,同学们要经常检査自己的画面,比较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透视是否正确,其距离感是否表现出来,相邻的物体是否贴在一起,静物与背景的空间关系是否处理得可信,后面的物体是否往前跳,前面的物体是否陷在其它物体或背景中出不来……

不同质感物体的组合,是为训练学生掌握更多质感的塑造技巧。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要不断注意不同质感表现的区别,如:皮革的韧性,布的柔软,玻璃杯的光滑与透透明反光,家禽羽毛的松软弹性,金属的坚硬……这些不同质感表现的用笔也是不一样的。坚硬的金属杯,用笔应锐利些;树布刻画则不同,用笔应松软些,边线不能处理板硬;家禽的羽毛刻画,还应考虑用笔的方向与羽毛生长结构的关系。同样的亮调子,白衬布与白瓷杯或白报纸,其质感都不一样。不要盲目地排线条,应用线与明暗关系贴切地表达形体,根据质感与形体的不同,有意识地用线与明暗层次来组织它,表现它。同学们在塑造过程中要多做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这种区别。物体形象表面光洁和毛糙程度干差万别是形成不同的质感的重要因素。光洁的表面对光线反映敏感,高光与反光强烈,而毛糙的表面对光的反映则不一样,注意观察研究这种区别,就可以基本把握不同质感的表现。

最后统一调整的原则和以前作业的要求一样。但常有部分学生是没能把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与作画步骤,刻画过程中被丰富的细节所吸引,而失去对整个画面的控制。未能注意到各物体之不同明度的区别,而对各物体的灰调关系认识乱,画得雷同,分不清层次与节奏。同学们可以把作业摆在静物台附近,然后在远距离检查各种神大关系上的问题,从具体刻画时易出现的迟纯麻木状态中解放出来,尽可能地回到开始观察对象时的新鲜感受上来,从大的体积,明暗,质感关系上去调整画面。

检查画面:

1、构图合适吗?

2、形体比例、结构是否正确?

3、各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及空间是否表达清楚?

4、物体质感表现如何?

参考文献: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教纲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教纲素描基础教程》



——  作品欣赏  ——


文章由素描癖平台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匿名转载者不注明出处立即举报投诉

作者:陈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