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假货横行。 据史料记载, 从周朝开始, 政府就开始向假冒伪劣宣战了! 假酒、假玉、假礼器, 假布、假绢、假仙丹, 造假,打假, 双方就这样在这些领域, 你来我往 不断较量。 直到,纸张的出现……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真伪之间的战争版图, 突然一下扩大了几个数量级。 从书籍字画、地契凭据、纸币官票的假冒, 再延伸到印章、印版等工具的伪造, 打假者和造假者始终难分伯仲。 北宋的米芾临摹的《王羲之十七帖》可以假乱真 而就在鏖战正酣时, 正义势力掌握了一样神器, 实施了一场“降维打击”, 并制造了长期的“技术威慑”, 同时堪称物美价廉, 有效遏制了反假势力。 这个神器就是水印。 ▪️ ▪️ 我生自无序的混乱 纤维的狂欢 沉寂后的画卷 我身处指尖的交换 挤压或折叠 忠于初心不变 我藏于人们的身边 你若想见我 只需一帘光线 我葬在山谷和田间 焚化和飘散 复得重返自然 大隐于币的艺术 水印 水印是什么? 水印(本文指物理水印,区别于数字水印)是在纸张成形过程中,通过改变纤维密度,进而影响了透光度,再呈现出的相应图案。 水印的起源 一说水印起源自我国唐代,8世纪末或9世纪初,当时是在竹帘上丝线编织花纹,通过花纹的深浅影响成纸的密度。 竹帘是古代造纸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是这样来的↓↓ 它是这样用的↓↓ 而说到在竹帘上编制花纹,对咱老祖宗来说更不是问题了。 刺绣了解一下↓↓ 另一说水印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一位造纸匠偶然把一根铜丝掉进入纸帘,纸成形后,发现纸上半透明的线条并由此得到启发。 根据大量实物佐证,中世纪水印在欧洲被广泛使用,例如宗教、贸易领域。 1881年部分宗教水印资料 “VATTENSTÄMPLAR”为瑞典语,意为“水印”
水印与货币 近水楼台先得月,欧洲造纸商是率先使用水印的人。 在纸张贸易行会内,水印是鉴别纸张优劣的重要手段,这种能工巧匠的产物成为了高级纸张的专有标志。 中世纪贸易场景 由于具有“信息加密”和“防伪辨识”两大功能,水印赋予了纸张新的价值。虽然早期的水印只在小圈子里“低调行事”,但是由于能力出众,水印借助货币而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中。 当时欧洲出现了假钞,水印的防伪功能受到重视。1666年,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银行率先采用了水印造钞票,此后,这种方法在世界发展起来。 现代水印的分类 按水印在票面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分为满版水印、连续水印和固定水印。 满版水印,整个票面上随机布满了水印图案。 ↓↓ 按水印的透光性不同,又可分为白水印、黑水印和多层次水印 白水印,也就是高透光水印,在第五套人民币中作为单独的防伪点应用 ↓↓ 人民币水印的发展 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钞票水印纸都需要从苏联进口或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生产。 当年苏联对于其中一些较为先进的货币防伪工艺始终秘而不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当时正在苏联印刷的第二套人民币也停止了生产,市场了又出现大量假币。 中国钱币博物馆中第二套人民币台湾版假钞:1962年若干股美蒋特务采用空飘、海飘、邮寄夹带等方式输入假币,台湾版1元、3元、5元假钞,纸张较厚,水印轮廓很清晰 货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系,中央决定立即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然而从设计、雕塑、制版、钞纸,全需自主开发,每一个环节谈何容易。历经三年多的研究和反复试验,终于在1960年试制成功了五星古钱满版水印,率先应用在了2元券上。其后又试制成功了五星满版水印和古钱满版水印。 1960年,中国印钞造币行业打响了一场以攻克固定水印钞票纸为目标的“圆网会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钞票纸厂“参战”职工,经过31次大型试制、42次中小型试制,克服道道难关,终于在1964年9月试制出合格的、主要技术指标超过卢布的固定水印钞票纸。 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大面额票面上首次采用了固定人像水印。人像水印要求层次丰富,轮廓准确,更重要的是人像神态既要形似,也要神似。 这是我国钞票纸生产工艺的一大进步,也标志着我国钞票印制逐步接轨国际的先进水平。 一钞一花一世界,第五套人民币水印美出了新的意境,20元券、10元券、5元券、1元券上首次使用了固定花卉多层次水印。
纪念钞是为纪念某些重要节日或重大事件而发行的特殊钞票。 每一枚纪念钞都承载着国家前沿高端的防伪技术,水印自然也不例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