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抽穗后田间管理:养根保叶,确保增产增收!

 huazhi1971 2018-07-31

            

        水稻抽穗后这个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增粒增重,防止空秕粒。

        田间管理的任务是养根保叶,以叶养粒,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虫害,确保增产增收。要求抽穗期每茎要有4~5张绿叶,黄熟末期仍有1~2张绿叶。具体措施如下:

                             

水分管理

“有水(3厘米)抽穗、湿润灌浆、适时断水”

抽穗时灌水太深,稻秆变软容易倒伏,同时纹枯病等病害会蔓延加重;如遇稻田缺水,会造成抽穗不整齐,空秕粒增多。籽粒灌浆时,应保持湿润,干湿交替,间隙灌溉,以提高抽穗结实期水稻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功能,提高后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防止断水过早,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在收获前1周左右断水。


喷叶面肥

“延长功能期,增重增收”

今年水稻生产虽然前期遭遇了连续阴雨寡照气候影响,生育进程有所迟缓,但7月 18日出梅后,持续一个多月的高温晴热天气,使得水稻生育进程加快,抽穗期比去年提早3天左右,且养分消耗较大,破口黄面积较大,因此应重视灌浆期叶面肥的喷施。喷施叶面肥的主要目的是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提高籽粒成熟度和饱满度,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提高单产。一般在齐穗后晴天下午4时后结合病虫防治选用春泉增产素、磷酸二氢钾等喷施。



防生理性青枯病

“活棵成熟,增加产量”

历年来,9月份多地常遭遇低温寒潮侵袭,累次发生大量稻株在低温过后短时间内全株青枯直至死亡,灌浆严重不足,产量损失严重等现象。穗期温度低于17℃,水稻光合产物和输送就会受到影响,温度低于15℃,水稻根系活力会严重下降,甚至难以吸收水分。如果持续低温过后,突遇暴晴天气,水稻叶片大量蒸腾失水,而根系吸水少,不能满足蒸腾需要,水稻体内就会出现生理失水现象,严重时迅速导致水稻全株青枯,籽粒灌浆终止。目前预防低温导致青枯的有效措施是:在低温来袭前灌缓冲水,灌水能提高水稻穗层温度,使低温处于灌浆期的水稻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减轻生理性青枯的发生。


加强穗期病虫害防治

“保株保产”

重视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中后期水稻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要坚持科学的防治策略,注意穗期用药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