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探深海,布放自如

 昵称58195771 2018-07-31
      10月3日,装备我所研制世界最大载人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的 “探索一号”科考船圆满结束为期49天的海上试航,凯旋归来。国家科技部万钢部长专门在相关批复中表示,“向全体海试人员致敬”。
      49天里,“探索一号”所搭载的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共进行了28次、深度从50米到4500米的深海下潜。我所布放回收系统经受了恶劣气候、海上大风大浪等各种考验,运行正常可靠、布放回收自如,不仅为海试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标志着我国首个重型载人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研制获得成功,从而打破了我国深潜器水面支持系统核心装备一直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坚定了我国自主研制深海装备技术的信心。

      深海装备技术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说,深潜器是深海装备技术的皇冠,布放回收系统是摘得皇冠成功的保证。一直以来,外国造船业巨头用专利、标准等手段,牢牢控制着这一块核心技术,绝不容中国船舶企业染指。至今为止,我国深海装备技术产品的核心设备和水面支持系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中国占了世界1/5的人口,在人类探索深海大洋领域的伟大进程中,我们不该也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在“蛟龙”号集成创新的基础上,此次由科技部牵头,国家耗费巨资建造的“深海勇士”号深潜器系统,可谓纯正的“中国制造”,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由跟跑向并跑的转变。我所承担研制的布放回收系统是水面支持系统的核心设备。作为一个庞大的水下密封体,深海勇士的最大水下逗留时间为10个小时,所以必须当天完成所有作业返回至母船。一旦布放回收系统不能当天回收潜水器,深潜员、科学家和潜水器将面临灭顶之灾。
      而要想在动辄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平稳使地用该系统将 “世界最大”、载有科学家潜航员、重达20多吨、长、宽、高数米的“钢铁大家伙”布放收回、避免里面的潜航员、科考仪器东倒西歪、受到损伤,绝非易事。
首先,“世界最大”,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数据、参数的普通放大,而是相应的液压、流量、压力、控制精度等方方面面的技术难题。其次,海上天气、海况风云变幻,要在波涛汹涌、最高达波高2.5到4米的5级海况、风大涌起的情况下仍能顺利收回深潜器,就必须对波浪的运动轨迹、周期、有义波高等等都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计算验证。第三,须具有耐腐蚀、耐高温高湿、抗紫外线等环境适应功能。
      面对这样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在所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所成立了由特装部副主任俞志刚为牵头领导、甲板机械科科长李彬为项目组组长的科研团队。他们从学习了解深海装备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查找国际相关资料,了解海上作业流程。在设计阶段,凭着“我们就是要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的自信与责任,项目组走访、调研、考察、交流;不分白天黑夜地奋战在电脑旁和试验现场,分析,设计、演算、验证、修改、再验证,仅仅通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2017年2月设计出了由摆动悬架装置、液压系统等设备组成,具备大负载收放、波浪补偿、止荡、拖曳等功能的布放回收系统,可有效解决潜水器在海上布放回收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紧接着进入制造试验阶段,从3月到5月中,李彬、丁鑫、付万里常驻浙江诸暨现场,改进工艺、优化工序、安装装配、制定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条保建设;何宇华进驻海岳公司进行液压系统调试试验;随着生力军毛立峰、施海荣和海岳公司张晓松、黄晓军等同志的加入,5月下旬进入整机试验场地安装和调试阶段,通过没日没夜地奋战, 6月按照要求完成了设备的所有陆上试验和船检工作。船东和相关单位一直动态了解情况,得知我所顺利通过船检后,专门感谢我所挺身而出,为后续海试争取了时间。这设备随即发向船厂,项目组已提前进驻船厂,讨论着加上船上门架超过100t大家伙的安装方案。设备刚一进厂,立即吊运上船接管接线、调试等工作。技术争论、汗流浃背、夜以继日一直伴随着项目组的这段日子。7月终于完成了系统的系泊试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