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后宫近万、有子18,为何偏把帝位传给一“傻儿子”?原因太意外

 寡欲自然清 2018-08-01

(说历史的女人——第290期)此人在中国古代史上,绝对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例外,这种例外可以涵盖非常多的方面,比如在后宫女色方面、神武英明方面、晚年昏庸方面、择子立太子方面,等等,总之,他是一个非常奇葩的皇帝,在皇帝的队伍中独树一帜,那么此皇帝到底如何奇葩?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各位看官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位历史人物,他后宫近万、有子18,为何要偏偏把这皇帝之位传给一“傻儿子”呢?其中的原因令人感到太意外。

我们今天所说的皇帝名叫司马炎,他是三国牛人司马懿的亲孙子,他老爸则是人尽皆知的司马昭。从脉络上来看,司马炎成就帝业离不开爷爷司马懿和老爸司马昭的铺路,但是司马炎的个人能力还是非常杰出的,或者说是得到了历史的承认的。司马炎的主要成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说:

第一部分当然非常重要,在公元266年,代魏建晋。当然这个转折过程有点戏剧性,因为看到司马炎逼迫曹魏政权的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搞禅让,就会想到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举行禅让。这两件事搁在一起看,颇有点报应的意思,或者说你怎么对待别人,就会有人学来对待你。

然而这两件事表面看起来很像,但是实则得到的历史评价却不同。比如曹丕虽然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但是历史上对此事的反面评价却不是特别严重,至少对于曹魏政权还是比较认可的。可是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却不同,原因是汉朝到了汉献帝时期已经气数已尽,真的是不行了,而且曹操虽为强臣,但毕竟还是让汉朝维持了几十年,这种功劳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曹丕的建魏代汉,多少有点大势所趋的意思,往开了说,也可以说曹魏的政权是曹操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那么曹丕享受的是老爸曹操的胜利果实,不算无耻。

然反观司马炎家族获取曹魏政权的方式则不同,多少有点窃取的意思。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是个著名的阴谋家,其人趁着曹魏政权出现危机的时候,借助于和曹爽的矛盾发动政权,控制朝纲,等于是窃夺了曹魏的政治果实。然后经过司马昭、司马师的过度,最终把这个果子交到了司马炎的手上。而司马炎则把这个果实改换一个名字,即晋朝。虽然到司马炎这里,他不过是走了一个水到渠成的仪式,但是这个仪式却非常重要,因为这个仪式结束了曹魏,因为这个仪式,一个新的朝代诞生了,而这个新的朝代将催生历史的车轮奔向歧路。

第二部分成就就是灭吴,实现全国大一统。如果说建晋代魏是司马炎从祖辈手里接过的功劳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件事,则彰显了他的神武英明和历史功劳。虽然当时,蜀汉已经被灭,但是东吴依然隔江而立,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司马炎在公元279年,令大将杜预、王濬等兵分几路向东吴发起进攻。结果经过一年之战,第二年,东吴方面不敌,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选择了投降。

东吴被灭后,全国实现统一。这次统一对于当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来看,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自东汉末期的政权衰亡,最终到三国诸侯纷争,互相攻伐,前后达近百年,单从曹丕开创魏国到司马炎灭吴统一,这一段时间都长达半个世纪还多,为60年。在此期间,老百姓可以说是尝尽了战乱流离之苦,对待统一的渴望也是翘首以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司马炎的这次大一统是一次历史功劳。

第三部分成就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太康之治”,或叫太康盛世。司马炎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干的,在德政方面,尤其是灭吴实现天下一统之后,他搞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比如重视农业生产,采取占田制,积极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加大农业开发的热情。并且督促各地官府积极兴修水利,造福于民。此外,在官制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改革,比如保留了曹魏时期比较好的制度,改掉了不得人心的制度,同时,还恢复了一些汉代比较好的用官制度。比如恢复了汉代的谏官制。总之,司马炎还是做了很多大的政治动作,使得晋朝建国初期,出现了一派盛世景象。

但是司马炎在后期却变得昏庸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表现不如人意,第一方面是后宫近万,整日沉溺后宫美色,朝堂政事要么不管不问,要么草率处理,总之他当时的情况更像在吃“太康盛世”的老本。不过这一点虽然糟糕,但还是勉强能够忍受吧。他除了沉溺酒色之外,还做了一件事,让后世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那就是他第二方面的不如人意。

第二个方面,就是选接班人。在女人方面,他后宫女人近万,在后代方面,他有子18人,可他为何偏把帝位传给一“傻儿子”?这其中的原因太遗憾。且说,司马炎这18个儿子,除了这个傻儿子司马衷,其他除了早死的以外,个个都比司马衷有才能、有野心、有魄力。可是司马炎却选择司马衷,后世史学家对此给出了2条令人十分意外的原因

第一条原因是他的杨皇后,因为司马衷是杨皇后的儿子,古来没有皇后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的,所以在司马炎发现这个司马衷是个脑子有点傻的儿子后,是对立太子这个事比较疑虑和慎重的。而杨皇后也正是揣测到了司马炎这个心病,所以才加紧了枕边风的力度,最终在杨皇后的一再劝说下,司马炎最终松口了,或者说在这个女人面前失去了坚持,就立了9岁的司马衷为太子。可是这一个决定,几乎为晋朝埋下了祸根,当然也为历史的变故埋下了一颗炸弹。

第二条原因,司马炎立司马衷为太子,难道单纯都是杨皇后的原因吗?其实也不尽然,倘若司马炎坚持不立,想必杨皇后也没办法。所以杨皇后的枕边风只是一个大方面,而另一方面跟司马炎的个人心理也有关,或者说跟司马炎本人的心理阴影也有关。司马炎虽然是司马昭的长子,但是司马昭对这个长子并不是太满意,也正因此,司马炎有好几次差点就丢掉了自己这个储君的资格。因此,到了他这里的时候,他就特别不希望自己的长子司马衷面临这样的遭遇。虽然这个司马衷是有点傻,但是正如杨皇后所说“说不定长大就好了呢”,司马炎就因此抱着保护和试一试的心理,就立了自己的长子司马衷做了皇帝之位的继承人。

结语:总的来看,司马炎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干,也有治国才能的,但是他的人生却是一部功过十分明显的戏。而他人生最大的败笔莫过于后宫近万、有子18,却偏偏把帝位传给一“傻儿子”司马衷,其中原因太意外,说起来毕竟是家国大事,但是在司马炎在安排帝位继承人之事上却多少有点小任性。但是谁会去看他内心的苦衷或别的原因?人们看到的是他错误的选择所导致的后果:司马衷继位后的窝囊表现,以及被他老婆搞的烽烟滚滚的八王之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