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湖秋月

 zzm1008图书馆 2018-08-01

作曲 :吕文成

演奏:扬琴:黄丽萍;中阮及秦琴:黄鼎世;

笛箫:刘国强;中胡:黄志刚 高胡:张学琴



沙 湾 寻 梦

作者:张学琴

2014年春夏之交。 随团采风到岭南,我们一行23人最后一个采风地点是到广东音乐之乡——沙湾。一下车,就感觉到这是一个能产生音乐的地方。后到三稔厅交流,团长指定我奏《平湖秋月》,肃穆的厅堂,何氏三杰的照片,粤乐乡人的围观令我拘谨。一字一句不敢怠慢。曲终。负责接待我们的老人走到我旁边问“你是崔金书的学生吧?学得不错,拉得有板有眼,但不洒脱,没把自己的感觉拉出来。拉琴,是心中有悟,手中有活。”于是,我主动留下,跟这位初逢的何滋浦老师去参加番禺当地的局,自此,我“捡”到了一位老师。 此外,通过北京乐友的介绍,我也认识了卜灿荣老师。他是八和会馆普福堂的领导,是最接地气的粤乐高手。黄志刚老师,是我自己想找的,源于北京粤乐圈偶然听到一段《杨翠喜》,缠绵深情,摇曳荡漾,顿觉入迷,发誓一定要跑到广州找到这位演奏家。在广州拜师宴的路上,竟然遇上了——开车接我的司机就是黄老师!在三位老师的悉心帮助下,我更加喜欢广东音乐了。 之后,数下广州,求师问道。每次都到卜老师,黄老师处讨教,并到沙湾听取何老师的意见,何老师引荐了粤乐大师张珠先生,在黄老师处结识了粤乐专家,名医张舜贤先生,得到众位前辈厚爱,如是者3年 。

在音乐学院读书时的粤乐启蒙老师崔金书曾讲,再努力,北方人也很难拉好粤乐,语言限制了我们对韵味的掌握,同事笑我独步岭南的痴狂。三年往来,花市里芬芳宜人,沙湾夜静听雨打芭蕉,海珠桥畔或三稔厅的私伙局,二三知己,一曲交手,心有戚戚。粤乐不是竞赛,以乐会友,以声传情,曲终人不散,录音棚三日,与众位师友千里共婵娟。每首曲,只奏两遍,但求心灵契合。录音的几日,难以入眠。七十多岁高龄的张珠大师录音前病发,仍坚持。德高望重的黄鼎世老师亦年过七十,录音时不忘悉心教导:“拉到三十首,学琴就是粤乐老师傅了。”老师们午间休息时仍在鼓励我。美丽的丽萍相识三年,细腻温婉,演奏时特别讲究细节,憨厚的笛子刘老师充满热情。黄志刚老师醇厚的中胡引领,最没信心的《昭君怨》也有了新领悟。阮痴谢声驿老师性格沉静,音色沉着,六个人的《凯旋》,笃定稳健。我团歌唱家,著名书法家李春玉老师是酒仙诗狂,醉能同乐,醒述以文,特为我写下“沙湾寻梦”专辑名称。 今年五月团内新江南丝竹纪念音乐会邂逅上海江南丝竹保护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长三角江南丝竹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峰老师, 周老师亦酷爱粤乐,鼓励赞美, 为专辑正式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知遇之恩,铭记在心。

命途多舛,所幸处处遇知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老师们的扶持下,我的专辑出版了,12首经典的广东音乐,圆了我的粤乐梦。内里包含广州老师和朋友帮助我的心血,借此机会,感谢领导,感谢各位老师的教导,感谢乐友、亲友的帮扶。2017.所有的缘分都值得怀念。


 平湖秋月》  本曲乃吕文成先生早期作品,创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初之间,在《琴弦乐谱第一集》中,此取名为《醉太平》。曲趣意深情绵,使人有悠然自得之感,曲成即已风行,用《平湖秋月》之名以寄其意,借意杭州西湖每至秋天,湖平如镜,夜临观望,人间天上,月影成双,令人心旷神怡。


刘国强,黄丽萍,黄志刚,张舜贤,张学琴,黄鼎世,谢声驿。(由左至右)





演奏家
简介

张学琴,中央民族乐团弓弦乐演奏员,《锦瑟》《琴童》撰稿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二胡师从于张韶先生,张尊连教授,张玉明老师。曾与著名琴师李亦平学习京胡,与粤乐大师崔金书先生,黄志刚先生,何滋埔先生,卜灿荣先生学高胡,随团出访欧洲等地任京胡独奏,多年来热爱并研究传统艺术,乐此不疲。2017年,在长三角丝竹联谊会支持下,与广州众位粤乐大师联合录制《沙湾寻梦》已出版。张学琴敬畏传统,学习传承,有理论重实践,是较为全面的胡琴演奏家。



责任编辑:木可 南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