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为祖国捐钱捐物,后来成为外国领导人,被印在了别国的货币上

 周原樵翁 2018-08-01

作者:郎言志

来源:郎言志


他是第一个被印在外国货币上的中国人,也是目前除了中国本土外,唯一一个被印在流通货币上的中国人;他是有着赤子之心的中华儿女,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倾尽所能,在海外为祖国捐钱捐物,成为了祖国抗战后方的坚强后盾;他曾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从此改写了该国华人的命运——他,就是朱梅麟。


朱梅麟原籍中国广东,其父亲于一百多年前漂洋过海来到非洲国度毛里求斯,并在1911年于毛里求斯生下了他。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朱家一直以经营小商店维持生计,生活非常平凡。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出身平凡的海外华人家庭,却培养出了日后扶危济贫、拯救整个毛里求斯的“国家功臣”。

在朱梅麟年纪还小的时候,他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朱梅麟就开始对中国的经商之道暗暗揣摩,并且深受启发。也因此,在20岁那年,年纪尚轻的朱梅麟就开起了自己的零售店。


不过,和父辈的“谨言慎行”的传统思维不同的是,朱梅麟更偏向于大事业和大未来的考量。而在这样的意识推动下,年纪轻轻的朱梅麟不惧当时英国在当地的殖民统治势力,凭借着勇敢和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很快就成长为了毛里求斯商界的“大佬”,甚至还当上了毛里求斯华商会的主席。

此外,身在海外朱梅麟还是一个心系家国的中华好儿郎。在抗日战争期间,朱梅麟曾多次组织了“卫国募捐”的活动。而当地的华人华侨在朱梅麟的号召之下,纷纷慷慨解囊,捐献了大量的财务,将之用于祖国的抗战事业,成为了抗日战争期间,祖国背后的一股坚挺的海外力量。


而在保卫祖国的同时,身在毛里求斯的朱梅麟也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二战爆发之后,因为英国商船无法抵达毛里求斯,毛里求斯陷入了食物短缺的境地,当地百姓面临严重的饥荒问题。对此,朱梅麟在当地发起了爱心捐赠行动,他号召商业同行和华人同胞发放粮食给民众,喊出了“是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不分民族和肤色”的口号。而在他的号召之下,当地华人踊跃参与了“救助”行动,救下了不少面临饥荒问题的毛里求斯民众,也成为了毛里求斯人民日后茶余饭后的一段佳话。

后来,到了1968年,毛里求斯结束了数百年的“英国殖民历史”,宣告解放独立了。立国之初,毛里求斯急需治国人才,而朱梅麟凭借着在以往多次的社会动乱中的杰出表现,以及其深厚的学识与中国文化修养,被毛里求斯人民推举为了新政府的财政部长。


担任毛里求斯财政部长后,朱梅麟的肩上就担起了这个国家万千民众的“生计问题”。而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甘蔗市场的动荡又再一次让这个以甘蔗为支柱产业的国家陷入了困局,整个国家面临灭顶之灾,全部担子都落到了朱梅麟身上。

为此,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朱梅麟,知道自己必须“在其位谋其职”,要担当起这一“救国”的责任。于是,朱梅麟不远万里,回到了中国,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多地走访,并找到了大量的华人企业家,拯救了处在经济崩溃边缘的毛里求斯。


在危机解决之后,朱梅麟意识到了毛里求斯的经济结构改革“迫在眉睫”,于是,他又呕心沥血,凭借着自己和身后华人群体的支持,改变了毛里求斯的经济结构,将毛里求斯的单一种植业改造成了“多产业结合型经济”,从此毛里求斯的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而朱梅麟这一些列的举措,也让毛里求斯人民充分理解了“中国情义”和“中国智慧”,也因此,毛里求斯人民对中国人非常友好。

1991年,朱梅麟在毛里求斯病逝。而他去世之后,毛里求斯政府和民众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以最高规格的方式,将他的画像印在了本国25卢比的钞票上,这也是全球第一次有中国本土以外的国家将中国人的画像印在本国货币上的情况出现,可见毛里求斯民众,对朱梅麟和中国人的感情之深厚。


而此后,毛里求斯还通过一系列立法,大幅度提高了该国华人华侨的社会地位,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该国立法部门甚至将中国的春节定为了本国的法定节日,并且在春节期间举国放假,欢度这一来自中国的传统佳节。


不仅仅如此,因为彼此信任、友好,更亲如一家,因此在朱梅麟之后,历届毛里求斯的新政府中,都会有华人领导的身影,他们或为经济部长,或为外交政要,成为了毛里求斯血液里的一部分,也拉动了毛里求斯和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密切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