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故事——马援的悲剧人生

 泊木沐 2018-08-01

建武八年(32年),刘秀亲征隗嚣。马援在光武帝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沟壑等地形地物,然后指点山川形势,标示各路部队进退往来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隐,无不毕现,对战局的分析也透彻明白。刘秀大喜道:“敌虏已在我眼中了。”第二天,光武帝挥军直进,占领了天水的16座属县,隗嚣军主力基本上被汉军消灭。此战,马援“堆米为山”是此战取胜的重要原因,这在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创举。建武十一年(35年),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派步骑三千在临洮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获马牛羊一万多头。马援还派羌族豪强杨封说服塞外羌人,让他们与塞内羌族结好,共同开发边疆。建武十三年(37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各部联合,杀死官吏,发动叛乱。马援率四千人前去征剿,断绝羌人的水源,控制草地,并以逸待劳。羌人水草乏绝,陷入困境,首领们带领几十万户逃往塞外,剩下的一万多人也全部投降。从此,陇右安定。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并施,使得陇西兵戈渐稀,人们也逐渐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建武十六年(40年),在交趾也就是今越南北部发生了“二征(即征侧、征贰)起义”。而东汉王朝给出的应对措施则是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前去讨伐,经过三年的时间马援便予以平定。在平定二征并将其斩首后,马援被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还京师后更是被赐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拜将封侯,荣宠加身。可以说此时的马援已真正到达人生的巅峰,但在这看似光明的人生局面之下却早已涌动着危机的暗流。

在建武十九年(43年)得封新息侯后,马援对着自己的从属作了一番充满感慨的演讲,表明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慷慨大志,又表露了对下属的感激之情,而这番演讲的结果则是“吏士皆伏称万岁”。鉴于王莽篡位教训,光武帝一生“总揽权纲”,“政不任下”。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对权力极度迷恋,不愿放手,实际上也是对手下大臣的一种猜忌和不信任的表现。如今面对声威如此鼎盛以至于被军士伏称万岁的马援,很难想象光武帝不会产生猜忌的心理。后来的事实表明光武帝对马援的猜忌是存在的,而马援最终的悲剧命运,光武帝几乎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建武十九年(43年)秋,马援还在交趾前线之时,听闻两个侄儿马严、马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于是便语重心长地写下了传唱千古的《戒兄子严敦书》,在信中,马援强烈地反对两个侄儿议人长短,谆谆教导他们谨言慎行,不要效仿豪侠杜季良的行为。但是令马援没有想到的是,这封本来是劝诫侄儿谨言慎行的家书却产生了一个戏剧性的结果,便是这封家书被杜季良的仇人所获,至于马援的家书为何会为外人所得,我们已不得而知。杜季良的仇人以这封家书为证,上书光武帝指责杜季良的不当行为,同时提出与杜季良相结交的窦固与梁松二人与其一起“败乱诸夏”。光武帝随之指责窦梁二人,并将讼书和马援的家书出示给二人,最终的结果则是“松、固叩头流血,而得不罪。诏免保官”。马援由此间接得罪了两个非常要害的人物:窦固和梁松。众所周知,窦固出身于汉朝传统大族和皇室宗亲窦氏,属于当朝显贵。而梁松则是刘秀女儿舞阴公主之夫,贵为帝婿,地位亦十分显赫。马援得罪他们无疑是极为不利的,而后来梁松更是寻机报复了马援。

建武二十四年(48年),武威将军刘尚前去讨伐今湖南武陵地区的五溪蛮,惨败而归。马援便希望自己能够替其前行。光武帝最初以其年事已高予以拒绝,但最终马援以62岁高龄披甲上马打动了光武,于是便有了这位百战老将的最后一次出征。在马援的副将名单中,有马武和耿舒等人,这些都是光武帝嫡系的代表人物,正如前文所述,马援和他们素非同路,关系也似并不和睦。果然,在进军路线的选择上马援便和他的部将发生了分歧。当军队来到下隽(今湖南沅陵县东北)时,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由壶头(今沅陵县北)进军,路途较近但是水势颇为险恶;另一条则为由充(今湖南常德市境)进军,这条路线道路较平但路线较长。马援主张由第一条路线进军,而耿舒则主张第二条,事闻于光武帝,他从马援之策。但因为水势的险要和气候的炎热,马援的军队遭受到了挫折,他自己染病,许多士兵病死。

南宁伏波将军马援庙

如此,本来便与马援意见不和的耿舒自然十分不满,写信给自己的哥哥耿弇发牢骚,并暗示马援有拥兵自重的嫌疑。耿弇将其上呈给光武帝,刘秀针对这种情况便派出梁松前去责问马援。当梁松到达五溪蛮前线之时,马援已经病死,这位纵横沙场一生的功勋老将先于即将到来的危机而去,已是不幸中的万幸。而梁松果然做出了构陷之事,光武帝闻之大怒,收回了马援的新息侯印绶。当初马援还在交趾之时,发现食用那里的薏苡能够抵御瘴气,又因其果实较大,品质较优,便带回一车返京。人们均以为马援带回的是南方的珍宝,权贵们更是猜测不已,只是由于马援正当宠,便无人深究。而此时这件事却被翻了出来,说那是“明珠文犀”,而属于南阳系又为马援征五溪蛮下属的马武等人也上书证实确有其事,光武也愈加愤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冤案“明珠之谤”。

马援家人惶恐不安,宾客故人不敢相会,马援遗体也只能暂时草葬,后来马援的侄儿马严与马援的妻子以草索相连前去请罪,并先后六次上书鸣冤,才得以让马援正式下葬。一代忠臣名将,竟落得如此下场,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马援墓位于现在的陕西省,马援墓的具体位置在宝鸡市扶风县城,地处关镇伏波村西。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熟知的几个成语,都是马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