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团队衔接状况研究(6):加强中学少先队基本建设的三点建议

 领巾工作室 2018-08-01

促进团队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是改革和完善初中团队工作,实现团队共兴的基本路径。促进团队衔接应在进一步扎实推进初中团队基本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团队工作一体化水平,使团队工作更加贴近广大学生,成为中小学德育和培育“四好少年”的重要途径。团队衔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团队工作一体化,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形成“团教一体、城乡一体、团队一体”的工作格局,从整体推近少先队改革、提升少先队工作水平。

促进团队衔接的基础是初中团队基本建设,特别是少先队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少年团校的培育和完善,应把二者作为整个团队工作系统的基石予以夯实。

由于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特殊年龄阶段,初中少先队理应比小学少先队更活跃,但多年来初中少先队却一直是整个少先队工作的薄弱环节,相当多的地区和学校初中少先队工作存在着种种问题,有的甚至处于流于形式,名不副实,如学校往往重班轻队、重团轻队,初中少先队缺乏应有的组织地位;初中队员过早离队,出现中学团队工作脱节、组织教育断裂现象,少先队工作萎缩,共青团工作缺乏厚实的组织及思想基础;中学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和教育活动忽视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缺乏活力和凝聚力;个别地区和学校甚至以团代队,以班代队,少先队组织名存实亡。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初中少先队基本建设缺乏,一直沿用小学少先队工作思路与方法,没有积极主动地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没有从更广泛的社会发展角度,从少先队的社会职能角度来确立初中少先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组织机制和教育机制。因此,有如下三点建议:

1.注重发挥初中学生的主体性

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少年,身体机能和心理能力快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思维更加活跃,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种种美好的憧憬。因此,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要特别注重初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主动发展,以探究性内容为主,多组织实践活动、研讨活动和体验活动,把集体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团队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完善的少先队组织是少先队工作的基本保障。增强少先队基本建设应强调“队建为基”的理念,不断加强少先队的组织建设,扩大组织的覆盖面,增强组织的活力,使初中少先队组织成为初中学生的主体组织。

2.将入团教育向初一扩展

要加强少年团校的建设和培育,在初中少先队员中渗透团的知识及意识教育,把团的建设及教育向初一扩展,举办少年团校,推荐优秀队员入团,建立优秀队员入团后备队,并逐步形成相应制度。少年团校在对初中少先队员进行团的知识及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主动适应其认知特点和水平,这一阶段的少年儿童求知欲望强烈,虽然理性思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更易受到同伴和榜样的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团的光荣历史及基本知识的教育,注重同伴和榜样的作用,激发荣誉感,增强对团组织的认同。

3.将离队时间延迟到初三

从近年各地少先队工作改革的实践看,应在初中少先队员中进一步增强离队教育,把现行的少先队员离队时间从初二推迟到初三毕业,使初中少先队成为初中学生唯一的全员性、全程性的主体组织,消除以往初二到初三的组织教育断裂层,保持初中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完整性。初一队员应佩戴红领巾,初二、初三队员可佩戴红领巾徽章或队徽,集会和重大活动时佩戴红领巾。建议在初一建立年级团支部,各中队成立团小组。团组织应实现全程、全员、全面带队,成为团结全体初中学生的核心,形成团队自然衔接、相互交融的强大合力,提高初中教育层次,拓宽教育空间,加速初中少先队改革进程。

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徐国英近年来在江苏扬州中学等学校开展的少先队改革,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离队和入团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其做法具有较高参考价值。1985年,扬州中学首次将初中生离队时间推迟到初三,率先实现了少先队教育对初中三年的全程覆盖。同年,该校少先队大队部创办了面向初中优秀队员的“少年团校”,实现了初中阶段团队教育的有机衔接。此后的20多年,扬州的中学少先队研究与实践始终沿着团队一体、全程全员教育的方向,不仅注重外延的拓展,而且针对中学队员的年龄、心理特征,突出了中学少先队少年化的独特内涵,构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学少先队工作体系。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扬州市初步构建了“队为主体、团为核心、全团带队、团队共兴”的少先队组织机制,形成了中学团队组织,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体化工作格局,奠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九年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基础。为了从组织上实现“团队一体化”,少先队大队部增设了推优部、实践部,专门负责“推优入团”及少先队实践活动。队员入团后仍保留队籍,成为双重身份的“团队员”。“团队一体化”的实施给原本处于困境中的中学少先队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每一位初中学生在少先队的大家庭中找到了归宿感。

 

资料来源:《少先队组织与工作状况蓝皮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6月第1版。撰稿:陈卫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本文略有删改。

摘编、责编: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