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炎炎夏日好吃姜
2018-08-01 | 阅:  转:  |  分享 
  
炎炎夏日好吃姜



无忧/文





《燕赵都市报》2018年7月23日第19版





炎炎夏日好吃姜(上)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又称黄姜,有独特的辛辣芳香,是一种极好的调料,也可作为蔬菜食用,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

传统医学认为,姜能增强血液循环,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管、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这株“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美称“还魂草”,姜汤又称“还魂汤”。民谚云:“早吃姜,赛参汤;晚吃姜,赛砒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姜的确是个好东西,然而,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吃姜也是有讲究的。正如民谚所说“早吃姜,赛参汤”,这里的“早”字,并不是早晚的意思,类似“好”字,即要吃得恰到好处,一旦吃“晚”了,吃错了,老姜就会变成砒霜,轻者危害健康,重者还会“辣死人”呢。瞧瞧,一枚老姜,正邪如此分明。

既然吃错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咱们必须高度注意,咱今天就来说说如何辨证吃姜吧。

从临床上看,许多方子都用到了姜。处方中的姜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姜,就是咱炒菜用的那个,看起来很普通,却浑身是宝,姜皮、姜叶均可入药;另一种是干姜,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称为“干姜片”。

咱今天重点说说如何“吃姜”的问题。

第一,古代名医如何用姜1.咱们石家庄的正定县,在金元时期有个名医叫李东垣,即补中益气汤的创立者,他晚年回到老家,初冬时节,一个老仆人病倒了,闹肚子、拉稀,还脱肛,折腾了几天就趴下了。李东垣一看,这个季节闹肚子跟夏天可不一样,这是脾胃受寒了,于是拿来大量干姜,再配上其他几味药,几服药下去,老仆人的病就痊愈了。

2.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说,姜可治疗脾胃虚寒、腹痛下利、胃中寒饮、喜唾涎沫等。《伤寒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书中所载方剂被尊称为经方,全书共有经方317帖,用姜枣者128帖,生姜、大枣合用者54帖。《伤寒论》如此用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近代名医张锡纯评价说:“寻常食品用之得当能建奇功。”

张仲景对姜如此青睐,源于《神农本草经》,这本书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据说起源于炎帝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东汉时期整理成书。《神农本草经》记载:“生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张仲景根据“胸满咳逆上气”之说,取干姜辛热温中散寒之功效,创制小青龙汤、理中汤、四逆汤等药剂,成为历代沿用的良方。为帮助人们消夏,他还配制了一道养生茶,名曰“姜夏茶”,其配料为生姜10克,半夏7克,红糖适量。半夏有一定毒性,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日常我们用姜和红糖就可以。

第二,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姜?

1.民间曾流传一个说法:“三片生姜一根葱,不怕感冒和伤风。”患伤风感冒者,喝碗姜葱红糖汤,既能补充体内水分,起到降温、退烧、杀菌作用,又能帮助发汗、排尿,排出体内毒素。或者熬煮生姜紫苏汤,几片生姜,适量紫苏叶,开水烹煮三分钟即可,时间不可过长,否则就失去发汗作用。

2.日常生活中受凉拉肚子,人们喜欢用姜末煮水冲个生鸡蛋。生姜去胃肠寒气,鸡蛋汤保护了胃黏膜,简便易行。

3.出现受寒咳嗽、咽喉痒、咳清痰等症状,可以把鸡蛋大小的生姜切碎用来炒鸡蛋,然后趁热吃下去,效果良好。

4.脾胃不和引起呕吐者,饮用生姜汁就可以把上逆的胃气降下来。

5.用生姜汁浸透棉垫,晒干后,哪个关节疼就缝在对应衣服内,冬季再压个热水袋,效果更好。

6.夏季在中央空调环境里上班的怕冷女性咋办?嚼上几片生姜;或者直接购买超市里带包装的生姜红糖冲水喝。这些都是不错的办法。

7.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过一段话,意思是寒冷的冬天,迎着冷风出门很容易伤到脾胃,切几片生姜含在嘴里,姜的暖热之气会进入脾胃,保护脾胃不被寒湿之气伤到。

8.生姜有芳香辛辣味,能提神醒脑,刺激味蕾,常用来做肉类、鱼类、木耳等菜的调味品,祛除荤菜腥味,提升鲜味,增进食欲。

9.经常用热姜水洗头,可有效减缓头皮的新陈代谢,防治头发掉落。原理是:姜烯能直接透过皮肤表皮深入到毛囊根部,对毛发有很好的滋养效果,同时还能预防头屑。

10.生姜有解毒作用,被称为“解毒妙物”。误食生半夏、生野芋、生南星引起中毒者,速嚼生姜可以解毒;误食鱼蟹、禽兽等肉类中毒者,生姜汁可解毒;蛇伤虫伤者,姜末外敷;百虫入耳者,姜汁滴之;此外,生姜还可以用来预防晕车、晕船等症。







炎炎夏日好吃姜(下)











第三,生活中如何吃对姜?

1.遵循昼夜规律。吃姜,不仅要顺应一天中人体气血运行之规律,也要顺应一年中人体生理之变化。早晨,胃气阳气有待升发,喝碗姜汤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早吃姜,赛参汤”;夜间,尤其是冬季夜晚,就要收藏阳气,安静睡觉。晚上九点至十一点是亥时,阴气隆盛,阳气闭藏,人进入睡眠状态。此时吃姜,耗损阳气,因此才有“夜晚吃生姜,等于吃砒霜”之说。

2.遵循四季规律。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讲的就是顺应季节。夏天主生长,需要阳气,人体内阳气相对虚弱,需要吃姜升发阳气。冬季主收藏,藏什么?藏阳气。冬季阳气收藏在体内,相对充足,人们冬季进补牛羊肉等热量高的食物,会引起内热。与生姜相反,萝卜性凉,败火清热,下气消食。冬天吃萝卜,润喉消食,清虚燥之热,更有利于除去体内燥热,使身体阴阳平衡。

3.古语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秋季来临,天气转凉,空气干燥,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加剧秋燥伤肺。

4.晚上用生姜泡脚好不好?生姜属于发散性升阳药物,虽然具有温中散寒作用,但无忧建议大家,晚上还是别用生姜泡脚,因为耗阳气,把阳气升发出来不利于睡眠。

5.日常餐饮,每餐姜的食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第四,吃姜有禁忌,大家需注意:

1.手脚心发热者:这类人属于阴虚体质,体内津液不足,不宜吃姜。因为生姜属于温补性食物,如经常食用,就会导致津液损耗,阴虚更加严重,还会伴随口干、眼干、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

2.眩晕耳鸣者:有此症状者大多肝火过旺。本来就阳热亢盛,如果再吃姜过多,相当于火上浇油,效果可想而知。

3.肝炎患者:一般情况下,肝炎患者都是忌吃姜的,因为常吃姜会加重其症状。生姜引起的燥热,对炎症的消除不利。

4.口臭者:口臭者一般胃热。生姜性温,胃热者吃了会加重原有的胃热,甚至引起牙痛、头痛、痔疮出血等症状。

5.便秘者:便秘是肠热的表现,如果再食用生姜,就会加重病情。

6.咳痰色黄者:痰黄是肺热肺燥引起的,生姜性温,食用姜易加重症状,比如风热咳嗽咳痰者,就不适合吃姜。

7.眼睛红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8.三岁以下的孩子为稚阴稚阳之体,生姜性主发散,容易损伤孩子真阴,所以不宜用姜。

第五,关于生姜去皮中医认为,生姜性温,而生姜皮性凉,具有行水、消肿作用,故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之说。通常情况下,吃姜最好不去皮,以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尤其是治疗水肿时,注意不要去皮,因为姜皮有利水的作用。不过,以下几种情况,吃姜应去皮:

1.脾胃虚寒者,或正在食用苦瓜、芹菜、螃蟹等寒凉食品,应去皮。

2.患风寒感冒时,喝生姜红糖水,此时吃姜最好去皮。

3.用生姜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胃痛等不适时,吃姜应去皮。









4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