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有感

 陳國祥 2018-08-01

看罗兰罗兰《莫斯科日记》有感

 看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有感

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罗曼罗兰于1935年出访苏联,期间他写下了这本曾被封存了50年的个人札记 —— 《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作为一个世界人道主义倡导者,诺贝尔奖得主,他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些高贵的气质或许只能让我们抬头仰望,觉得遥不可及。然而,细心品评由那些文字所幻化而来的点点滴滴,仍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一种辉映和补充。

    作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备受人们敬仰的文化使者,他的社会地位已经到了许多政治名流都无法企及的高度,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过度官方化的社会敬仰所束缚,他并不会去应和别人的阿谀奉承和款待,他从不会以私下的相处去评判每一个对他投以热诚和微笑的人,而是要从这个人过去的所作所为和生活细节来对之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那些由他的声誉所携带而来的社会尊荣并没有纳入到他的生活体系之中,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日常的自然和人性中那真实的一面,而不是那些刻意的矫揉造作。然而他的生活却总是充斥着这些被修饰过的目光,使他开始厌烦那些至高无上的,俗人们所顶礼膜拜的社会荣誉。

    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罗曼罗兰总能将自己的目光和思绪投向生活那些最为本源的元素。他并没有一味陶醉在那些话剧的愉悦、电影的欢快和觥筹交错的洒脱之中,他懂得用自己的价值理念对它作出合理的评述,那便代表着一种生活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生活理念的一种丰富。作为一个文字的热爱者,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秉持着这种高雅的习性和由文字所衍化而来的理性状态,而周遭的一切却是那么的喧嚣嘈杂,他或许会感到一种欣悦的孤独。然而,在苏联的他已经年过七旬,看着身边的老者在沉寂的时候总会无所事事地感到一种心力交瘁的空乏,他们只懂得在喧闹的欢笑声中找寻到一种并不属于自己的喜悦,而罗曼罗兰却因为以往的那些文字积淀和随之而来的永不迟钝的思想仍能用文字写着属于自己的日记,这些日记散发着那种老者独有的安详和中庸,没有了那些锋芒毕露的说辞和演绎,让作为读者的我们领略到宁静、和谐与圆润的气息(饱满而润泽),能对生活有种超脱年龄限制的感悟。那一刻的罗曼罗兰并不孤独,他的生命力并不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衰减,因为文字已拓宽了他的生命长度。

    看完《莫斯科日记》,除了感受到他受众人敬仰和用文字品悟生活的人格魅力,更是惊叹于他的文字笔调,朴素自然却富含哲理,总能道出他个人的生活追求,“所有的人向我投来鲜花,戏剧本身成了一种陪衬,表演有些过火,夸张。”“评价一个人应看到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应当看到他的父母拥有什么。”“过分的自豪感会演变成一种虚荣,其实只要提倡责任感就已足够了。”“没有人能证明诚实在潜意识中得不到回报。”……他话语的铺述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一切仿佛是心之所向,字由心生,这种状态的由来或许便是坚持,由心感悟生活,丰富自己的价值体系。他并不热衷于那种表面的人潮欢庆,他喜欢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感受,在与他人交流时,他也不会过分地指摘别人身上的瑕疵,而是尽力在别人的身上找到对自身的一种补充。

    罗曼罗兰最让我钦佩的应是他在《人物肖像》那一章中对斯大林、高尔基、雅戈达和布哈林的描写,他并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一味地对那几个社会中的核心人物歌功颂德,他不喜欢冒昧自己的内心去应和大众的呼声,他总是能服从于他那从心的选择。他眼中的斯大林具有两面性,斯大林热衷于接受并利用群众对他的崇拜,他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培养群众的自豪感和自愿的牺牲精神。罗曼罗兰也认为高尔基应当无愧地享受他那优厚的生活条件和至高的社会地位,然而他也能体会到高尔基并不喜欢那种生活状态,他依旧会感到孤独,因为在克留契科夫的“协助”下和他那过度官方化的政治地位的影响下,他感受不到那种最真实的生活,他开始失去那触发他的灵感的写作素材,罗曼罗兰也认为那个作为流浪汉,作为伏尔加河搬运工的高尔基反倒是真正的高尔基,因为他强烈躁动的思想能让他创造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对于雅戈达,罗曼罗兰并没有像大众对那样他进行体无完肤的谩骂,他只是在雅戈达身上体会到人性上的可悲和性格造就的必然性,“他总是挖空心思并刻意去玩弄权术,依赖幻觉的努力。”罗曼罗兰非常喜欢布哈林的那种随性,在布哈林那朴素,憨厚的外表中他看不到任何低贱的意识,而是对布哈林那充实的内在有一种超脱情谊的好感。总之,罗曼罗兰对外在的人与事的评价总能纳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那也需要他不断地提高和丰富自己,也使他那锐利的目光永远都不会“钝化”(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中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叫钝化。)。

    在这本书中,罗曼罗兰也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苏联的社会现状和未来作出了评述,他感觉到苏联人民那顽固的信念,也感觉到潜藏在社会深处的危机。然而,作为读者的我,以现今的阅历也只能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心灵道场中体会到一些生活、为人处世以及有关“评判”的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