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的老狐狸经:做事可以不成功,做人不能不成熟!

 鬼谷道 2022-09-03 发布于江苏

你是个职场巨婴吗?我们不妨来测试一下:

工作上喜欢冲锋陷阵,干的多,想的少;

喜欢做老好人,不敢得罪人;

职场不善规划,不善处理人际关系;

太看重面子,自尊心太强;

平时比较情绪化,太过盲目冲动;

个人能力不错,却无数次被人利用。

如果有三项符合,恭喜你,你就是现代职场的巨婴:天真、幼稚、可爱,

有能力,却不成熟!

老实讲,这篇文章写到一半,本来已经准备放弃了。我带着沮丧的心情,倒头就睡。梦里有个人说:

“兄弟,别这样,别因为我出身不好就放弃我嘛。”

好吧!咱们不能因为他出身是个小人物就放弃。英布,出来吧。是时候讲讲你的人生了。

江湖传言,刘邦麾下有四大天王:韩信、彭越、樊哙、英布,个个骁勇善战。虽然韩信对此表示非常的不以为然。

有时候,成功人士也有落魄的一面,比如韩信小时候是个讨饭的,樊哙是个卖狗肉的,彭越是街头混混。

英布算是幸运的,他是个韭菜,哦不,小人物,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司马迁丝毫不嫌费事的介绍了他的出身:秦时为布衣,其实就是草根。

总结一句话:不知为什么而活。总结两个字:迷茫。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或许就是在拼多多上买假货的阶层。

既然是个草根,英布跟大多数人一样,努力的把自己活成好韭菜,等人收割。

可是小人物有时候也会幻想,比如:想当大哥。虽然大部分人最终也没做成大哥,但是大哥身上的纹身和大金链子的标配是要有的。

英布买不起大金链子,但是他因为得罪了官老爷,被官府“奖励”了一个纹身:在脸色刺字。

宋江、林冲当年为这事哭的死去活来:俺毁容啦,俺的人生呐。

英布呢?他很开心,不仅因为他有精神胜利法,更因为从此以后,他就有江湖中人的标志了:

“从此以后,请不要叫我英布,叫我黥布!曾经有个老人家跟我说,我是个做大事的人。”

意淫完了,偶尔也会仰望星空,然后自嘲两句:

“就我这样,能做个狗屁的大事。”

听,起风了!

嬴政死后,大秦陷入了无止境的内斗,而天下也开始了“全民创业”的时代。很显然,英布也听到了风声,也想试试。

作为大别山脉的人,英布有着天生的是胆识。注意,这不是英布特有的,而是大别山人所特有的气质。这件事是有传承的,即便到了现代,大别山脉的红安县和金寨县,依然是著名的将军县。

勇猛和无畏,是大别山人固有的特征。还记得课本《千里跃进大别山》里的那句名言吗?

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管是过去,现代还是将来,这句话都会是战场的经典名言。

两军交战,拼到最后就是一股气:勇气。

英布,继承了这种带有强烈匪气的爆裂风格,所以他人生的第一战就让人很莫名其妙,我只想用两个字来表达:

卧槽!

如果你知道他干的是什么事儿,你也会发出这声感叹。请问,大秦帝国最后一个能打的人是谁?章邯。

对,英布第一战就大败章邯。

一个草根带着一群流寇就把大秦帝国的战神给打败了?这不合逻辑啊?

其实很简单,英布的带兵的唯一特色就是:干,不顾一切的干。

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遇到这样打泼妇拳的,章邯几乎是崩溃的:“朋友,给点面子,行不?”

兄弟们,干他!

“朋友,咱们讲点套路行不?”

兄弟们,干他!

“大哥,下手忒狠了吧。”

“兄弟们,干他!”于是上去就是一通胖揍,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

如果直接干有用,要脑子干嘛?

确实,在真实战场上,勇猛很重要。英布属于兵形势家,跟项羽一个风格。

虽然,兵权谋家,讲究谋定而后动的韩信对此再次表示非常的不以为然。

英布作战特色就一个字,勇。准确的说,英布的勇是那种不惧一切的勇,其实就是玩命。不管是击景驹之战、击秦嘉之战,还是巨鹿之战,英布都是不顾一切的玩命。

这符合大别山人的纯天然气质。

老天爷对章邯,很不公平。投靠项梁的英布,又遇到章邯了。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有时候再好的套路,在胆识面前往往一文不值。

于是,匪夷所思的一幕又上演了。

“朋友,怎么又是你?”

“废话少说,干就完了。”

“朋友,有话好好说。”

“兄弟们,干他。”

章邯几乎是崩溃了,带着浑身伤痛投降了,而大秦帝国也轰然倒塌。

太史公说的很明确: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楚军屡战屡胜,以少胜多,功盖各路诸侯,这里有英布的一份功劳。

这符合英布的气质。这就如鬼谷子说的: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勇敢的人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承担危险。

都是兵形势家,英布自然跟项羽很合拍,所以他成了项羽手下的一把刀。

既然大秦没了,项羽表示很愿意取而代之。比如《鸿门宴》就是为了警告刘邦:

“你小子老实点。”

当然面子上的事情还是要做的,比如:表面上发扬传统,扶持熊心称帝。私下里,安排英布干掉熊心。朱元璋或许就是跟项羽偷师的。

总之,司马迁认为项羽曾经一度是天下共主,比如《史记》里关于项羽的记载叫《项羽本纪》,这是帝王的专有名词。

项羽这么用英布,说明一点:他对他是放心的。

解谜时间到,请听题:楚汉相争,为什么项羽会输?

相信很多伙伴会说,是被韬光养晦的刘邦打败的。好一碗鸡汤,实际上不是。项羽输的原因跟秦国出奇的相似,是因为内斗。为什么要内斗呢?

因为分赃不均。

灭了秦国,干掉了熊心,吓跑了刘邦,项羽开始放飞自我了,他把天下分封了十九个诸侯国。英布成了九江王,这使得英布脱离项羽军,成为了一方实力颇强的诸侯王。

在那个全世界都是文盲的时代里,争勇斗狠是可以的,但是读书也是必要的。项羽很显然没这个爱好,他创建的公司体制有问题。

关于这件事确实显得项羽很没文化。自古以来,创业者都忙着化零为整,项羽却化整为零,让自己的管理失去了效用。

他始终不知道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现在的朋友,或许就是以后的敌人。

比如,就在分封后没多久,以齐国田荣叛乱,刘邦趁虚而入。项羽“嗷”的一声高呼:兄弟们干他。

等他回头时,心凉了半截。

人呢?

“老板,不好意思,我老婆生孩子。”

“项总,我老公说他不在。”

“老板,我生病了。”

生病也能成借口?可以的,黥布真拿这个当借口,比如史料记载:九江王布称病不往。

这明显是不给项羽面子,但是项羽也无可奈何。公司的管理本来就是主动权游戏,是你项羽自己把大部分股份分给合伙人的。

最终的结局,自然是各自心怀鬼胎。这就如鬼谷子说的:事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做事一定要自己掌握主动权,而不能被人控制。

估计项羽的肠子都悔青了,但是为时已晚。

本来作为项羽一方的英布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不想让项羽一支独大。看明白没?大股东不想让小股东做大,而小股东也不想大股东一枝独秀。

这依然还是现代企业的内斗的主要原因。

“当年,我们一起创业,我们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凭啥好处都归你,凭啥你吃肉,我们喝汤?”

这就使得秦朝灭后,项羽实际上只干两件事:要么打自己人,要么在去打自己人的路上。

虽然项羽对英布有怨言,但是他对英布还算是个客气。为啥呢?是爱吗?是责任吗?

是因为这人还有用,老实讲,英布的业务能力是没的说,但是职场能力就很一般。

于是项羽集团开始明争暗斗,哎……自己人干自己人,仿佛就是某国的光荣传统。

大秦是被自己人搞死的,项羽其实也是被自己人搞死的。所以,刘邦学聪明了,他把能搞死自己的自己人全干掉了!

包括韩信,也包括……

刘邦就是个流氓,最擅长趁虚而入。见项羽那儿出乱子了,于是动起了歪心思。实际上他根本没准备好。但是既然是赌博,谁敢说自己准备好了?

于是派秘书随何去拉拢英布。英布的回复模棱两可,他不想得罪项羽。也不想刘备,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静静吃瓜。这就跟很多职场人一样,怕得罪人。却未成想,英布还是被人算计了。

随何发现项羽的使者也在拉拢英布,不停催促英布发兵支援。于是心生一计。只见随何径直走到楚国使者面前说:“九江王已经投靠汉王刘邦了,你们死心吧。”

英布听说,差点崩溃。这无疑是告诉项羽,自己跟刘邦勾结,否则刘邦的人怎么会在自己家?

于是只好一不做二不休,投靠了刘邦,被逼上了梁山。随着时代的变化,勇斗已经变成了智斗。

被人忽悠一下,居然半推半就的就从了。英布仿佛是用脚后跟思考的,而且极度自私,因为投靠刘邦的代价是全家老小的性命。他本可以救家人的。

因为他只想到了自己,因为他根本没想那么多。被人算计一下就手足无措,耍个花招就搞定,想一出是一出,职场巨婴啥时候能学会用脑子思考呢?啥时候能兼顾一下别人呢?

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职场上却溃不成军。这像极了现代职场上的很多人,业绩做的不错,但是始终混不好职场。

为人处世,是考验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最好标尺。

五 

英布这个人,有个优点:干活肯卖力气。却有个更大的缺点:心性不稳,容易情绪化,看事情只看表面,实际上就是不成熟。

比如他去面试时,刘邦正在足疗大保健,英布觉得自己被人轻视了,甚至想到了自杀。

为什么会这样呢?自尊心太强。这也是大别山人的共性特征: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跟人玩命的。

为什么黥布又不自杀了呢?因为自尊得到了满足,他回去的时候,发现刘邦对自己的接待标准很高。哎呀,心里那叫一个美。

记住利用这一类职场巨婴的诀窍:哄他几句,夸他几句,给他口奶喝,给他自尊的虚荣。接着他会啥都听你的。

于是,黥布掉转枪头,瞄准了项羽。跟汉军一起大败楚军于垓下。

项羽其实没看错人,黥布就是一把刀,但是他没用好,被这把刀给伤到了。谁能奢望一个职场婴儿分清彼此吗?

于是,黥布继续做淮南王,本来故事就应该这么结束了。

可是,人呐,很少能把自己活成喜剧。

韩信、彭越之死,点醒了黥布:他们不会向我下手吧?

人都有防备意识,黥布做了条件反射,暗中集结军队,防御部署。

很显然,黥布成了惊弓之鸟。但凡人在恐惧之时,就很容易出现捕风捉影、草木皆兵的心理。比如就因为小妾收了点礼,在黥布面前替一个小公务员贲赫说了几句好话,黥布就开始质疑小妾出轨了,于是想干掉贲赫。

证据呢?逻辑呢?动机呢?不重要!

自己的感觉才重要!这又是职场巨婴的一个特征:做事不讲逻辑,只讲感觉。

贲赫吓的撒腿就跑,随手一封举报信送到了萧何手里:黥布谋反。萧何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结果,黥布这个二货还真造反了,他感觉到朝廷已经发兵要打他了。这确实是恐惧之极的应激手段。关乎性命攸关的事情,他居然没有规划,想一出是一出,信奉的是:干,就完了。

任性!

这就跟很多职场人一样,说话做事,从来不顾别人感受,任性的说话,光顾说了,从不考虑后果。光顾忙了,从未想过为什么而忙。

逻辑、规划不重要,感觉才重要!

面对英布的举动,朝廷仿佛也没太当回事儿。

比如刘邦对群臣说:“黥布造反了,咋整?”

伤人自尊的一幕发生了,皆曰:发兵击之,阬竖子耳。

群臣都说:“打他,埋了这小子。”

很显然,没人把英布太当回事儿,一个不成熟的巨婴有什么可怕的?

刘邦抬头看向一位老者说:“我想听听薛公的看法。”

薛公说:“黥布造反,不奇怪,英布有三个计策:用上策,可占山东,画地而治。用中策,谁输谁赢,尚无定论。用下策,殿下自可高枕无忧。”

刘邦问:“他会用何策?”

薛公说:“必用下策。”

刘邦问:“为何?”

薛公说:“他就是个愣头青。”

又伤自尊了。

如果仅仅是别人说说也就算了,英布果然很配合的用了下策,用事实证明自己就是个不成熟的巨婴。

更要命的是,两军对垒之间,刘邦假仁假义的喊道:“我待你不薄,你为何反朕?”

英布觉得不怼一句不痛快,想都没想就回了一句:“因为我想当皇帝。”

中计了,刘邦要的就是这个答案。亲,别怪我哦,是你自己说的。于是英布被钉在了逆臣的耻辱柱上。

这个世界上最伤自尊的莫过于此。

公元前196年,英布战败,终于把自己活成了悲剧。即便到最后,他也没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些事,不能逞匹夫之勇。这个世界上有些话,说出去是要负责任的。

郑观应先生将英布归类为:战将,指的就是他只会“哼哼哈嘿”,其他啥也不懂的角色。就好比职场上的你,埋头苦干做业绩,对于人心一无所知。

英布的每一步仿佛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靠头脑发热,一腔热血,那能走多远?明明是成年人的年纪,却仍旧怀揣着襁褓中的婴儿心态。归根结底,还是不成熟。

一个不成熟的人,就如鬼谷子说的: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自己如果不够成熟,就搞不定别人,做不成事情。

做人可以不成功,但是做人不能不成熟。一个不成熟的人,也很难做成事情。

职场巨婴们不谙世事,觉得任性就是真我,自私就是单纯,心直口快就是真诚。可长大了才发现,任性就是任性,自私就是自私,心直口快只是因为情商低。

成熟些吧,毕竟这个世界上最伤人的话就是:

你还太年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