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思孝小传

 华夏cnyy3emgui 2018-08-01

李思孝,字云楼,自号双塔主人,阳城白巷里(今润城镇下庄村)人,明代阳城巨商。

 李思孝大约生于明成化或弘治年间,卒于万历年间。李家共分四支,在白巷里是个大家族,李思孝是长门长支。其祖名子钊,父名誉,兄弟中他排行第二,兄名思忠,弟名思恩。

 明初朝廷实行开中制,阳城的冶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境内的沁河、芦苇河、濩泽河、涧河四条较大的河流沿岸,形成连片的冶铁村落。润城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冶铁重镇,不仅有铁壶、铁锅、铁笼,铁鏊等远销大河南北的名牌产品,而且有为皇宫生产铁器的待诏炉。与润城比邻的白巷里,原名黑松沟,因沟中布满炼铁炉,夜晚火光冲天,人称火龙沟。冶铁致富的居民,砍光沟中松树,修房盖屋,使散居于沟中的上中下三个小山庄连成一片,于是改名白巷里。当地居民一部分在家开炉炼铁,一部分常年在外贩铁买货,合伙经商。元代时,阳城商帮业已成形,至明初,白巷里已有李、杨、曹、徐等足迹至豫、青、察、鲁、皖、粤等省的大商户。

李思孝于16世纪初继承祖业,发扬光大,在河南开封、周口,安徽亳州、泗州、颍州、寿州,山东曹州等商埠,均设有庄号。

 他家财无数,乐善好施。如宗属有贷,毁券不计;岁荒粥饥,远迩行哺;徒杠舆梁之缺,修举备至。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他历时11年,耗银6000两,在村东3里处的海会寺,建13层琉璃如来塔一座,创佛殿20余间,塑金身佛像几千尊,印佛经数万卷。其家财之巨,可见一斑。

 李思孝经商致富之后,开始在仕途上寻找出路。他崇儒重教,谋求仕进,不仅自己以赀授品官,而且延师兴学,为子弟营造读书环境。他在村中办私塾,在海会寺办书院,把李家子弟引向了仕途。他的弟弟李思恩,在明嘉靖甲午(1534年)科乡试中夺得亚魁,后官至湖广郧阳府同知。他的侄儿(大哥李思忠的长子)李豸,于嘉靖辛丑(1541年)中进士,后官至山东左布政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思孝的侄孙、李豸的儿子李可久,也于明嘉靖壬戌(1562年)中进士,成为阳城父子同中进士的首例,成就了前无古人的科举业绩。李家先后中进士6人,是阳城名列前茅的科宦世家。     

 与李豸同在海会书院读书的还有白巷里王家的王国光、郭谷里陈家的陈天佑,他们均于嘉靖甲辰(1544年)科高中进士,成为阳城东乡较早的一批进士。在他们的带动下,白巷里出进士16人,郭谷里出进士16人,成为阳城明清出进士最多的两个村落。

 李家崇儒重教的风气,不仅影响了相邻的两个村庄,而且影响了周围的十几个村落,像阳城的润城、屯城、沁渡、上佛、下佛,沁水的端氏、郭壁、窦庄、湘峪、王街等村,都持续了数百年的科举辉煌。在这一片方圆不过二三十里的河滨山谷,明清两代出过50多名进士、上百名学者诗人。浓郁学风,至今不衰,追根溯源,李思孝功不可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