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日历|来自紫禁城的己亥初礼

 skysun000001 2018-08-01


2019年是猪年,猪的形象常被人赋予丰饶、富裕的美好寓意。在许多创作中,它生性好吃的“馋相”也总让人忍俊不禁。


《故宫日历·2019》选取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与猪相关,反映饮食文化和富足生活的文物,呈现如意乐开怀、金猪喜拱门的欢愉场面。


清 任预 十二生肖图册之猪页


反观人类社会,也有一群将美食作为毕生追求之人,不仅对日常三餐要求甚高,对所用之物也丝毫不肯含糊。或许,这就是美食家的自我修养吧。


吃过就要画下来


当美食家有了才气,没人能拦得住他们的作画热情。


齐白石 蔬菜图轴之白菜


就单说食材类画作中出现最多的白菜,在齐白石手中以淋漓水墨染叶,以粗犷勾线绘帮,展现出“帮白叶茂”的旺盛生命力。


 汤禄名 蔬菜图扇叶


汤禄名笔下的白菜,以没骨法呈现,用水彩晕染增强鲜度,就多了些写实趣味。


这些风格各异,具有文人美食家属性的画作,将在《故宫日历·2019》中的“蔬鲜丰盈”主题中展示。

滑动查看更多食之佳作


画轴虽美,终不能时刻随身。

 

这可难不倒美食家们的突发奇想,为了能时刻亮出自己与食物的亲密关系,吃食们开始以更精巧的姿态陪伴左右。


变小!我要时刻看着你


“三四月份的荸荠脆嫩多汁,可奈恰逢初秋,不是时机。”在农业技术不甚发达的古代,秋思春食,想必是所有美食家心中的痛。

 

“不如做成小件吧。日日把玩中,下个荸荠季兴许就快了。”


清 竹雕荸荠式小盒


这件竹雕小盒的制作者,定是对自然之物有着特别的偏爱。蒂式盖上,还用圆雕出嫩芽,极富真趣。

 

不止是各式收纳小盒,在鼻烟壶、摆件,甚至是书房里的笔筒、砚滴中,都能发现食物的身影。它们散落在不同月份主题中,等待着被发现。

 

滑动查看更多食之念想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美食家,还得沾上些烟火气。喜欢的食材配上独创的做法,或许是在外难以感受到的烹调之乐。


君子近庖厨


自青铜器问世以来,出现了簋、鬲、豆、釜等大批炊具食器,服务于勇敢尝试的美食家们。


 清 画珐琅夔纹耳高足碗


到了明清两朝,“好食还需美器配”的观念日渐深入宫廷,造型别致,花样繁复的碗、筷、杯、碟在宫廷筵席中被普遍使用,体现了皇家的独特品味。


滑动查看更多食之贵气


作为享用美食的必备,日历中将器用这一部分进行梳理并大篇幅呈现。除前文所提及之外,还有丰富的食盒、刀叉、壶罐,以及筵席场景的展示,得以从细节处体现皇家饮食之精妙。

  


这件老而不旧,历久弥新的头号社交礼,依然延续着自1933年问世以来的基本格局,作为紫禁城的延伸,将深藏在宫中的文物呈现在你的案头。

 

国宝日读  纸上的博物院

 

梁实秋曾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提及:“顷接故宫日历一册,既有阴阳日历可察,复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赏。”


1935年版《故宫日历》


如今,这册“皇家艺术宝藏”启蒙读本,将文物专家甄选出的藏品,以“每日一张、不重复、不单一”的形式,按主题呈现,配以短小文字说明,充分照顾现代人碎片化阅读习惯。

 

集字而成  手边的字帖临摹本

 

每日出现的字体,全部源自汉隶与碑拓集字,且后者多出自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等名家书迹,皆配有出处,可用于每日临摹习字。

滑动查看更多日历内页


设计精美  实用、颜值一本满足

 

▲点击图片购买


封面字体和生肖图案的烫金设置,与象征宫墙的红色麻布相呼应,尽显皇家风范。

 


翻页弧度自然,可完全平摊的设计,方便阅读书写使用。书脊处“仿线装”设计,延续了首版装订传统。


滑动查看更多主题页


12张月份主题页,昭示新月将至;金色缎面书签绳,标注每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末尾处的“文物索引”页,梳理每日藏品信息,便于查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