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生色彩背后的理论支撑,值得一看!

 tjshpqbjxd 2018-08-01

“色彩理论小知识”


色彩写生几乎是每一个美术生都会接触的到的,但是并非每一个美术生都知道其技术后面的理论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色彩写生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小知识?(以图为例)



一、写生色彩变化的一般规律如下:

 

1、物象明部的色彩,受光源色的影响显著,主要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综合。这二者当中哪一方面色感强,那么明部的色彩将主要倾向于哪个方面。 

2、高光部分的色彩,基本上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 

3、物象暗部的色彩,受环境物反光影响大,其色彩是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综合,同时色度加暗。

4、物象暗部中反光部的色彩,受环境色的影响更为显著,其色彩基本上与暗部的色彩是统一的,但明度上较暗部稍亮,其色感是固有色加暗再加环境色,环境色稍多一些。 

5、物象中间调子部分的色彩,受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都比较小,相对来说固有色比较显著。因为所受的光不是直接光而是侧射光,其色相和色性上较明部复杂和丰富。 

6、物象明暗交界线部分的色彩,基本上与暗面相同,只是明度上更暗,色感较暗部更弱。 

7、物象投影部分的色彩,是影子座落物的固有色加暗,再加光源色。一般的说,暖光投射的影子为冷色,冷光投射的影子为暖色。


初学画的人,一般容易产生两种偏向:一是习惯观察固有色,只顾用固有色的深浅表现对象,而忽视光和环境对物象的客观影响;二是过分地寻找色彩变化,而忽视了固有色的客观存在。总之,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光源和环境色固然对固有色产生影响,使之发生了色彩上的变化;但是,不管色彩有怎样大的变化,呈现在画面上的仍应是固有色的感觉。 

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是色彩画里认识色彩的基本概念,是研究色彩关系最基本的前提。


写生色彩的观察与表现: 


如何观察与表现色彩,首要的是要把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要学会正确的“看”。画画的人,他的“看”法(观察)区别于一般的人就在于:整体观察。这是一种特殊的“看”的方法,它要求眼睛要整个地看到被画的所有对象,这样才有可能正确地分辨各个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局部服从整体,次要的从属于主要的。总的说来,要整体地观察,整体地表现。

 

1.整体地看 我们观察色彩,一定要将对象、光源和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观察、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找到物象的色彩关系。因为我们所指的物象的色彩,也就是条件色,它本身就是物象在一定的光源、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也就是要从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来看色彩的变化,从而把握住对象。 


整体地看,要求我们一眼看到整个对象,通过整体的感受和新鲜的感觉、印象,来捕捉对象的色调。反对孤立地、局部的观察方法。如果想把一切都画得细致和突出,这种愿望很自然,但不正确,因为它违反了绘画本身的规律。 

整体地看,首先要观察画面的基调、画面色彩总的倾向。抓基调,首先要看清楚并抓住光源色所形成的色调是冷的?暖的?还是中性色的?是亮的?暗的?还是灰的?其次是画面突出的地方色彩是什么?画面基调是由所画对象及其条件色的特殊性所形成的,其色彩基调的整体感对画面的颜色来说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 


明确了画面的色彩基调以后,还要看对象中大的色块关系,即对大色块的处理。只有在大色块的安排比较明确的前提下,才能恰当的处理个别的具体物象的色彩表现。如果忽略了整体的色彩关系,心中无数,看一点画一点,那就叫局部入手,就会失其整体。哪怕是“正确地”把看到的对象如实描写出来,局部相加拼揍起来而组成的画,虽局部看可能是相似的,但离开画面远一些全面地看,就会分不清主次、远近、浓淡层次的差别,致使画面失败。所以,在作画时决不能平均对待,前后左右一视同仁。对于主体的表现要生动、具体,次要的要概括;中间的要清楚,四周的要相对虚一些;总的说,近的要具体,远的要简括。 


整体地看,还要善于找准“关系”。就是在一定的光源、环境的条件下,把对象各种不同的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正确的比较确定下来。这种色彩关系确定得准确,条件色就体现得准确,色彩就具有生动的表现力。这里重要的不是颜色而是“关系”,确定“关系”就要全面比较。“色彩关系”是研究条件色极重要的问题,不把“色彩关系”的问题弄明白是不可能掌握条件色的。 
 

整体地看,不仅在开始作画时要注意,在深入刻划局部时也要注意。整体地看,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画的过程中。 

 

2.比较地看物体的色彩,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出来的。没有明就没有暗,没有冷就没有暖,没有深就没有浅,没有强就没有弱。通往色彩准确的途径,就是要不断地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锻炼眼力,辨别色彩的微妙变化。 


比较地看,是整体地看的具体和深入。在进入局部色彩的描绘时,有时虽然能跳出固有色的圈子,但常常由于死盯住某一块局部的颜色,越看越复杂,无所适从。例如在风景写生中在眼前会出现各种绿色:绿的山,、绿的树、绿的草等,如何区别这些不同的绿色,就要靠“比较”。又如在盯住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似乎既好像偏暖,又好像偏冷。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比较地看,找一块与它有一定关系的颜色,比较看看。关键是在看的时候,比什么?怎样比?对色彩主要从四个方面比较,即 比色相;比明度;比纯度;比冷暖。另外比较色彩还有三个途径,即 色度相同比色性和色相; 色性相同比色度和色相; 

色相相同比色性和色度。 



通常的办法是明暗相同比冷暖;冷暖相同比明暗。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同类色、邻近色的比较,如同样是绿的山,绿的树,绿的草,由于所受光源不同,远近不同,各自呈现出偏紫、偏蓝、偏黄之分。只有仔细比较,才能找出差别。但同时又要看到色彩之间的联系,局部色彩虽各有差异,但又统一在一个整体里。 


总之,比较地看,就是比较对象中各个物体的色彩相互关系(冷暖、色相、纯度和明度)。作画过程从某个色度看,也可简单地概括为:找“关系”、比“关系”和画“关系”。 

 

3.感觉和理解相结合 在怎样观察色彩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素描靠理解,色彩凭感觉”。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素描不仅靠理解,也要凭感觉,色彩凭感觉固然重要,但只凭感觉去认识色彩是不够的。如果不懂得色彩的基本知识,不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就会对一些微妙的色彩变化弄不清楚,在大量的色彩倾向难分的“灰色”面前,无所适从、束手无策。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对色彩的认识也应是这样。感觉和理解相结合是观察与认识色彩的正确方法。 



北京黑白画室以成就艺术生梦想为乐,拥有十八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会为每一个学生量身打造,培养出过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