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嫉妒毁了你家大宝二宝

 deckie 2018-08-01

(本文作者为理解孩子编辑一一老师,一个用心理解孩子的妈妈)

大宝,二宝,哪一个是坏孩子?


半夜起床给二宝冲好奶粉,看看熟睡在身边的两个孩子均已越来越茁壮,有时候满足感瞬间爆棚。只是这仅仅是暂时的平静,当新的一天来临,两个小家伙又会开始“互不相让”的竞争模式,彼时我的满足感早已烟消云散,剩下的好像唯有永远拉不完架的无力感。

如果两个孩子一直这样“明争暗斗”该怎么办?大宝为什么就不能让着点二宝,二宝又为何总是对大宝主动找茬?难道他们真的是天生嫉妒心强的坏孩子?这些问题,简直想想都头大。

每每此刻,我都觉得是最考验父母能力的时候。我们知道,二胎家庭,有个问题每对父母都无法回避,那就是父母如何更好地平衡对两个孩子的爱。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姐姐松子从小得不到父亲的爱与关注,最后松子在嫉恨中离家出走。从小缺爱的松子之后辗转于一段又一段感情,但始终得不到她最渴望的那种全心全意的疼爱,直至含恨而终。

有时候,我突然会很心疼自己的两个孩子,心疼大宝,如果不是我们又生了二宝,她也许就不用体验二宝带来的“夺爱危机”,同样的,二宝也就不会一出生就需要面对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但转念一想,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就算父母可以人为地将孩子成长中的大部分难题统统摆平,但终归不可能帮助孩子度过 ta 自己的一生,孩子,注定需要自己经历风雨,才会逐渐羽翼丰满生长出独自面对人生的本领。 所以,只要父母能够得体地处理好孩子的竞争和嫉妒,孩子提早面对这种挑战,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父母要理解并接受孩子之间的嫉妒心


嫉妒其实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心理感受。天主教中的七宗罪之一。研究表明,长久而强烈的嫉妒不仅会影响人的精神,而且还会摧残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一个人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父母要明白手足之间产生的嫉妒心是再正常不过的。 父母需要的是去学习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释放和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且跟孩子一起找到解决嫉妒的方法。

当一个家庭里有两个以上孩子时,孩子之间自然就会产生竞争,因为他们都想成为父母唯一爱的孩子,他们都想获得父母全部的爱和关注,特别是家庭里第二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对家庭第一个孩子造成的危机感尤其巨大,他会本能地觉得原本全部属于自己的爱,现在被另外一个孩子分走了,从这时开始,孩子间的嫉妒就是无法避免的。

一开始就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中求生存,为了获得养育人更多的爱和关注,小一点的孩子为了博得关注很可能也会想方设法,甚至不惜以父母眼中的“更调皮”、“更嫉妒”为代价。所以,父母不要对孩子的嫉妒过度担心,更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嫉妒就是不好的,甚至认为有嫉妒心的孩子的品性可能有问题。

父母应该如何降低孩子的嫉妒感


当孩子之间的产生了嫉妒时,父母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恰恰是自己的行为。

1 、给大宝心理准备

为了孩子之间更好的相处,父母应该提前跟大宝进行必要的沟通,家人在迎接第二孩子的时候可以共同庆祝,但注意不要因此冷落了大宝,因为孩子的感受常常非常敏感,平和地告诉孩子他要有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以后可以一起玩儿,并且还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爱护,是除了父母之外他的另一个亲人。

2 、减少比较

另外父母还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高、一个矮 , 一个白、一个黑,一个胖、一个瘦,一个学习好、一个调皮捣蛋,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3 、易犯的错误

当孩子之间产生嫉妒的时候,父母无需大惊小怪或者痛斥责骂,嫉妒是人的一种正常并且非常原始的情感,此时需要的是父母恰当的引导。最可怕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嫉妒感总是视而不见,或者横加指责,不仅原本的嫉妒心理没有得到合适的解决,反而还让孩子产生了对父母的爱的怀疑,孩子会想父母是不是真的不爱我了,我在这个家里是不是多余的,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不可不察。

4 、可以参考的做法

当孩子都比较小的时候,孩子们发生冲突时,父母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和指导,然后再不带评判地给予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当两个孩子都长到稍微大一点,我们也可以学习逐渐放手去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冲突和问题,减少父母的介入,有时候反而可以让孩子们之间更好地摸索出对彼此都合适的相处边界。

如果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有一定的年龄差距,大宝很可能会占据主动,如果大宝平时已对小宝表现出了谦让行为,大人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如果大宝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公正的行为,大人可以温和而坚定地对大宝说不,并及时阻止大宝的错误行为,然后找合适的机会跟大宝表达自己不赞成的态度,并和大宝探讨怎样才是更好的,此时要注意,无论孩子的情绪是怎样的要记得首先去接纳它。

此外,父母在许多细节中都不要让孩子有被区别对待的感觉。比如妈妈要抱小宝吃饭,大宝也想让妈妈抱着吃,这时妈妈要跟大宝说明原因,比如妈妈可以说:“大宝小时候也是妈妈抱着吃饭的,现在大宝长大了,所以要自己吃,等小宝长到和大宝一样大,小宝也要像大宝一样学习自己吃饭。”这样以免让孩子产生误解。

还有要注意不要因为小宝小,所以小宝有一点点进步、做了一点点讨喜的事父母就激动异常,却对大宝的同类行为反应冷淡。 同样的,当父母表达爱的时候也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孩子,有时候父母可能会不自觉地对某个孩子产生偏爱,虽然这种偏爱可能只是存在于心里,但是当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就更要注意加强对另一个孩子关爱。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当父母浇灌的爱足够时,孩子就不可能不成长。

孩子产生嫉妒的情绪并没有错,就算我们大人也常常无法避免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 我们要带着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去处理手足之间的各种冲突,在制止孩子之间的冲突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将压抑的情绪发泄到其他没有生命的事物上,或者引导孩子到户外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比如,“我知道你很生弟弟的气,我们一起去外面踢球怎么样”?

孩子想要的并不是公平的爱


原本我以为只要父母能够在孩子们之间做到更公平,孩子的嫉妒感就会减少或者自动消除,但我发现我错了。

每个孩子生来不同,他们的需求自然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自由自主,有的孩子则需要父母更多的体贴和帮助,有的孩子喜欢洋娃娃,有的孩子习惯刀枪棍棒和小汽车,大的孩子一个苹果可能不够,而小的孩子一个苹果可能又太多,所以,父母可能真的给不了孩子绝对的公平,孩子的内心需要的也原本就不是父母的“公平待遇”。

回想我们自己小的时候,我们想要的其实一直都是更多一点的爱和关注,但有时候现实中我们反而还有可能获得的更少,只有在这种退而求其次的时候,我们才会渴望公平。但潜意识里我们每个人期望的还是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甚至最好是唯一。

当父母们明白这一点时,就要懂得孩子的需要并不是平均的爱,而永远都是渴望唯一和更多的爱。所以,父母给予的也应该是让每个孩子都感到唯一的联系,而不是表面上的公平。

父母可以每天或者经常创造机会和每个孩子单独待在一起,此时父母应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和应酬,全心全意跟孩子待在 一起,并且好好享受这样的特别时间,如此,孩子在这哪怕十分短暂的时间里,拥有了父母完整的爱,孩子的内心就会感到安然和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更加放松、更加宽容,并且有能力更加充满活力地去探索外面更大的世界,因为此时孩子的内心是充盈的——孩子知道无论怎样他都是被爱着的。

所以,当父母理解了孩子之间的嫉妒,再看到大宝欺负小宝,或者小宝故意招惹大宝的情况时,父母当然可以阻止,但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的心理,我们才不会因为错误的做法而继续伤害孩子。我们要明白,当孩子产生嫉妒时,他就已经在自己伤害自己了,如果我们再用错误的方法继续对其造成伤害,孩子的身心必然会遭遇重创,就像电影中一生坎坷的松子一样,父母不应该也不能够重蹈这样的覆辙。

(本文为理解孩子原创,版权归理解孩子所有,转载请申请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