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碎片化时代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

 亲和友善 2018-08-02

我们或许很努力,每天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看起来忙碌而充实,可是好像啥也没学到。

在今天这个碎片化时代,知识似乎变得更加廉价,也更容易获得,反正有什么问题,一搜一大把;人工智能进入了很多领域,银行业务、金融的数据分析可能都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我们花费几十年学习到的知识可能毫无用处。

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其实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你也许会说,学习谁不会?重复阅读,多做练习,刻苦努力,死记硬背,这不就掌握了知识了吗?

其实不然。

由美国智库研究员、学习方法研究领域的专家乌尔里希﹒伯泽尔所著的《有效学习》,颠覆了我们平常自以为是的学习习惯。他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助力我们顺应知识经济的浪潮,并成为知识付费的弄潮儿。

假如你想成为一个知识分享者,假如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假如你想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假如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有效学习》这本书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习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套理解事物的体系,乌尔里希﹒伯泽尔指出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六个模块,看起来是有些老生常谈,但其实却与我们平常的认知与学习习惯有着本质的区别。

价值感

假如我们不想学,或者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学了也没用,我们也就根本学不会。赋予学习过程某种意义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首先是发现意义。从事任何一项学习活动,我们都希望获取价值,成年人的学习尤其如此。比如你想学习插花,你可以学会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你的幸福感;学习跑马拉松,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学习心理学,可以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学习哲学,可以提高认知水平,让自己更加智慧。

所以在学习一样东西时,我们要问问自己,它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它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更通俗一点来说,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其实就是把知识与自己建立强联系。

其次是创造意义。比如学习写作这事件,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读,好像也产生不了任何经济价值,那我学习写作还有什么用呢?写作可以纪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成为一种梳理情绪的工具,也是一个了解自己的途径。

很多人最初只是写着好玩,并没有想太多。而如果一件事情没有价值,它就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主动去寻找意义,制造价值感,就成为了我们继续学习的动力。比如,作为一个职场的文职人员,写作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高水平的公文写作水平可能会带来升职或者加薪;通过写作分享自己的职场经验,可能会带来收益;写作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知名度,产生更多的需要,而需求又会倒逼我们去学习,去输出,这就是意义给我们带来的良性循环。

目标

有人说我们似乎陷入了知识焦虑时代,不学习会落伍,但学什么,却没有想清楚,更谈不上什么学习目标了,这样的学习我们称为无效学习。

设定清晰的阶段性的目标,这里的重点是清晰与阶段性。你的目标是成为作家,这个目标并不清晰,作家是一年出几本书呢,还是只是写几篇文章呢?还是成为一个网红作者?设定目标的目的,是培养我们的专注力。

《有效学习》中提到目标越简单,就越容易实现。每天写500-1000字的文章,比成为作家更容易做到。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在难与易之间可能也需要找到一个平衡。太容易实现,会缺乏成就感,太困难的又很难坚持,所以阶段性的目标最恰当的可能是踮起脚刚好能够着的计划。假如你已经养成了每天1000字的习惯,你可以设置一个稍高的目标,比如每天3000字或者每天更新一篇文章,这样可以让自己跨出舒适区,但又可以在坚持与挑战中获得成就感。

提升

刻意练习能够让我们快速提高知识与技能,但如何去练习,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

死记硬背大多数时候只是将信息存贮在短时记忆中,非常容易遗忘。而如果在学习之前带着问题,可能会对知识有更深刻的领悟,并且与自己的亲身实践或者生活中的事件相联系,成其与身体相连接,就会形成长时记忆,并且不容易遗忘。

输出倒逼输入。我们有种感觉,就是知识要用的时候才觉得不够。比如我准备一个比较陌生的主题分享,就会调取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与例子去阐释。我会在不同的书中去寻找相同的主题,比对各方的观点与例证,再去结合我所针对的听众的特点以及接受水平,去尝试如何交付。

这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针对这一个主题点,集合各家所长,并对之进行取舍,用通俗的语言去传递知识,自己在这一个主题上有了更系统、整合性的理论,而这些知识是很难被别人复制的,这才是知识的本质。

分享获得反馈,扩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越分享,得到的越多。我们分享时,如果能够有不同视角的回应,我们会对知识有了更加立体的感觉。别人的提问也会引发新的思考,如果我们回答不了,这也正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学习内容,帮助我们发现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现在很多学校的设计,创造了许多主动性学习的机会。比如讲到力学,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去寻找生活中与力学相关的例子,然后把自我的发现与产生的疑问做成PPT,在班级进行分享。在准备与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对这部分知识有了很多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未解决的问题也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好奇,推进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有一些困惑可能在分享讨论阶段就已经搞明白了,还不明白的,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老师的讲解,就会把知识点搞得更加地透彻。

实践

提取练习是一种非常的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养成自问的习惯: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我从中学习了哪些内容,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再现。

《有效学习》讲到,提取练习可以分三步,首先回忆学习过的内容,然后进行总结概括,最后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

施瓦茨说,提取练习不断地提醒我们,这些内容存放在记忆中的哪个位置,也就更容易在需要时就像搜索引擎一样,立即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并加以应用。

知识的应用可以深化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看完一本书,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书中的精髓,给了我们哪些新的启事,教会了我们哪些技巧,学会了哪些方法,了解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等等。

我们可以把书中的关键点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书的结构一目了然,知识点也非常清晰。人的记忆特性决定了人们记住图形的机率要比单纯文字要高得多,所以思维导图除了清晰结构为,同时也可以帮助记忆。

除了上面说的提取练习、思维导图的方法外,写书评、读书笔记也是非常好的实践手段。你想想,你读完一本书,想把书中自己认可的,或者有价值的观点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你要如何去组织语言?你想要说服别人,你用什么样的例子去证明?你如何结合你的亲身经历,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个过程也被本书作者伯泽尔称为一个元认知的过程。

他认为写作是一个训练自己元认知的最佳途径。比如,当我们准备一篇书评时,我们首先会问自己,这篇文章的读者会是谁?我要如何说才让他能够容易理解?我还可以交付给读者哪些有用的信息?这个整理思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效学习的过程,它会让我们学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评估我们的论述,让我们的思维系统结构化。通过长期的训练,除了知识本身,我们还能够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

融合

高手学习,除了善于总结实践外,最重要的是具有系统思维,可以触类旁通。认知科学家林赛﹒里奇兰德经过多年多学科的学术研究后,发现所谓的精通就是对知识结构如何相互关联具有清晰的认识,他认为只记住一堆事实其实没有什么用处,有效的学习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因果关系,并且发现其中的异同。

我自己有个方法,就是在准备一篇文章或者准备一堂课的演讲时,会首先进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联想,写下根据这个主题所联想的词语、句子、观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按照内在逻辑进行归类,然后按照某种方式把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比如时间顺序,现象-原因-方法,递进顺序等等,就把整个文章的脉络呈现了出来。

这是一个放与收的过程,也是一个融合的过程。融合也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过程,比如先讲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故事虽然好听,但人们会一头雾水,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你可以先卖个关子,然后导出你从这些现象中看到了什么,这就是你比别人高明之处。你给出了结论,然后可以通过这个结论引出它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有着什么样的指导意义,或者可以避免什么样的错误等等。

融合是一个高级别的学习过程,从事件上升到概念,把事实建立成模型,用数据转换成图表,从假设到结论,从相似到类比,这就是一个知识不断联系与创新,不断分解与融合,不断打破又创立的过程,这样的方式,也会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发展我们在学习中的创造力。

反思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他的智慧之处。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自己知道的比实际要多,这让我们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反思让我们保持了谦虚的态度,因为过度自信,尤其是对自己过去经验的过度自信,会影响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反思,让我们学会质疑,对自己对他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才会有机会接近真理或者真实。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双处理系统,不好意思,这是我刚刚从《生活中的哲学》一书中刚刚了解到的,这本书中也提到了反思,你看,我就把这些不同的知识体系中有关联的知识点给链接起来了。反思不仅是一种思维习惯,而且还是一个学习习惯。

言归正传,这个双处理系统,一个是负责自动化思维的,或者说是我们的潜意识所主导的,另一个是理性思维系统,是由我们的意识所主导的。通常理性思维系统的反应要比自动化思维系统反应慢,反思的过程,就是增加理性思维过程,进入深度思考,从而避免我们忽略了工作与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或者实施错误的行动。

一个善于高效学习的人,会让我们对学习上瘾,除了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习转化为生产力,为我们的人生注入神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