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最早基础心理学应用

 烽盈 2018-08-02

        心理学咨询治疗在中国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以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著作《易经》为代表。据说《易经》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等必修之术。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发展的预测,是通过现象、常识、规律、进行综合性总结后做出预测的推理之书。古人把天上的星象同人间世事的吉凶联系起来,做出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解释,对天顶礼膜拜的思维习惯。那时没有天文望远镜,没有相关的科学知识,不会对顶礼膜拜的对象认识更多、在今天看来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对古人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他们把自然现象赋予了神的意志,用于指引人类的生活、生产、广泛应用于,政治、商业、精神、等活动中。即使现代社会,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事物,超出人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时,仍会按照带有神秘色彩的思路来解释。尽管,天文望远镜早把自然奥秘和神在天上的实质看透了,但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却非常迫切的需要某种精神支撑,因此《易经》在今天的中国仍被奉为玄学圣书,而非科学哲理。比如、我们民间最普遍的神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从哲学逻辑上解释,没有人愿意被侵害,会更欢心爱护,当“侵害”他人成为个体行为惯性时,会引起公愤,群起而攻之,当“爱护”他人成为个体行为惯性时,会得到拥戴与尊重的心理反应,人类趋利避害的心理是普遍常识。所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本质上是人类对待事物的心理认知模式,所产生的结果。是哲理并非神的意志。儒家思想中也有心理学思想的不少论述。自孔子以来,历代儒家非常重视对人性心理上的指导。比如《尚志》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认为“志”对于一个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人一生功业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才,更取决于志。“志”就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现象。儒家不但重视立志要远大、恰当、而且重视“养志”即日常生活中不要过于着重,物质利益的得失和虚名的毁誉,要追求精神的高度,做到:失,不计于心;万物,不荣于怀;诸葛亮将之概括为“淡泊以明智 宁静以致远”在实施志向的漫长过程中要有正向、坚强、的意志力。这都是我们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思想,而我们的祖先已有探索。

  张载   字  子夏,凤翔(今天陕西的眉县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张载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行久;意思是: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与功业。那么“精神”涉及的就是人的心理动态。我国非常强调知人、育人的重要性,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被历代儒家奉为经典,其中就明确提出知人、育人的必要性,我们常说:“跟什么人儿唱什么曲,跟着师婆跳大神”,还说:“人、择明君而臣”鸟,择良木而栖;意思是说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这是我国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今天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我国又是怎样具体的实践《应用心理学》呢??其实大家最耳熟能详。比如:算命、八卦、易经、佛教、等等都是人类最早期的心理学应用延续至今。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和恐惧,以及渴望不灭、得到解脱实现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迷信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也有自己的传说。 他们借助人类对宇宙的未知,用天意、神灵、赐予、佑护、等方法使人心理上获得安宁、勇气、希望、坚强、这是宗教心理学在应用上的积极体现,他教导人善美、慈悲、在消除人类烦恼、不安、情感困惑、匡正世道人心、完善人格、利人利己、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有积极价值。各宗教的教义里除了迷信,也有许多哲理思想!随着人类智能的发展,人类开始理性对待宗教、信仰、认识到其中多含有迷信色彩。宗教,是人类最持久的信仰,他从古至今跨时代、跨地域而存在、无论是发达的现代国家,还是落后的古代部族,都非常依赖宗教信仰。这也让我们从宗教信徒的角度看到人类对于精神、心理上安宁的需求是多么的迫切。宗教的存在对于安抚人类心理平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也有些人利用对常识、规律、哲理的掌握,通过察言观色、摸清人的心理,设置骗局来行骗,比如路边算命先生,他们拦下神色抑郁、精神恍惚的路人,用灾、祸、来恐吓他们,无限扩大路人生活挫折,使路人本来焦虑不安的心理更加惶恐,直到彻底失去心理防线,茫然、恐惧、之下求助于算命先生施展法术,神力、为其消灾免难保平安,得到心理上的安慰。那么、不管古今还是中外,既然谁也没见过神,为什么许多人又会虔诚的相信神的存在?我们发现当人类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感到无助时,会把希望寄托于超自然神力,成为一种精神寄托。今天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生活中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秘密、所有的答案、都隐匿在个体深层的潜意识当中。只要我们找到其真正根源,就可辅助一定的治疗技术,重新设置我们的机能模式。这种寻求内在的自我突破、自我探索,会加强个体对自身清晰的了解,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模式中?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更容易随波逐流,怎么可能很好应对生活问题呢?抑或是整个     人生都会是一个与自己厮杀的历程,而不是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生命的过程。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或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意识、潜意识的探索,疗愈重塑自我,不在依赖心中那个所谓的神赐予一切生活需要的好运势。我们还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生活状态等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也同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因”化,“果”自然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可以有意识的去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例如:教育心理学里的,奖励和惩罚就是应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商场的工作人员应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商业活动中广泛实施的“打折策略”就是消费心理学的应用实例。再如:企业家应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心理学还可以通过观察个体外在的形象、气质、修养、情志、言谈举止的痕迹现象推演出个体的过去、现在、事业、成就、也能预测出个体的未来、婚姻、情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一个人所有的数据都写在了他的举手投足之间,行为当中没有秘密。这就是现代心理学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意义,而且我们通过心理学知识、技术、可以重新设计我们希望的未来。使我们人类更具有主动性,而非被动的循环在神的虚幻中,消耗掉自己生命的能量。如果“神”是慈悲的、万能的、人类就不会有饥饿、不会有杀戮。其实、我们往往被感动的是人类所表现出来的怜悯、同情、善良、互助。人类为了更好延续生命,给自己设计出一套完美的规则,这规则就是真、善、美、的运行机制,违背了这个规则,人的内心将无法得到内心的宁静,规则用教育渗透在日常行为准则的基因里世代传承不易察觉。那么这个完美规则的载体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类宗教,教义,文化。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的强大,它可以调节人类的身心平衡,甚至可以对疾病辅助药物加以控制与治疗。现代科学的生物、生理、基因已论证人躯体的耐受力在145年到175年之间。那么生命在几十岁就终结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习得更好保护自己的认知,或潜意识中开启了自毁模式。——意识、潜意识定义行为!卓越从自我探索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