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朱玲谈经验、文献研究和研究报告写作

 投沙斋 2018-08-02

编者语:

“我很佩服经济所的朱玲研究员,她很多农村调查、民族地区的调查,她最后能够归纳总结上升为《经济研究》的一篇文章,她也没有搞很复杂的模型,没有我们看不懂的东西。”敬请阅读。


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朱玲(1951-),安徽寿县人。发展经济学家。201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88年获联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农经系博士学位。

 

1981年在武汉大学经济系取得硕士学位后,即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自2000年始,任国际农经学会(IAAE)执委和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还曾参加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少贫穷研究小组。目前仍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成员和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在农村社会经济制度转型问题的研究中,提出社区功能补充论;在农村减贫途径的探索中,提出将救济与就业促进相结合,并借助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实现减贫和发展的理念;在卫生经济学研究中,揭示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民工医疗保障领域的责任缺位问题;在把性别视角引入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用统计模型分析农地分配、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中的性别不平等。

 

因减贫政策研究获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第七届(1996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和2014年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因性别分析获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2004年第一届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因藏族居住区发展研究获2008年第三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因农业发展和贫困人口食品保障研究获2013年尤斯图斯·冯·李比希世界营养奖(Justus von Liehig Award for World Nutri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