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为人(上)

 昵称22346171 2018-08-02

伟人也是普通人,伟人的伟大在于他给世界带来了善和美。伟人也有缺点,但与他们对世界的贡献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伟人的童心、稚气正说明他们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的活人真人!

柴可夫斯基(公元18401893年)的伟大在于他把《天鹅湖》《悲怆》《森林里的睡美人》等美妙的旋律带给了我们,老柴的美妙音乐值得我们欣赏称道,老柴五十三岁的人生同样也值得我们欣赏。

    一:人生

对于人生,老柴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一个真正有信仰和智慧的人能经受任何的挫折和打击。音乐不是溺水者的救命稻草,而是真正的朋友,给人安慰启发人,让人更热爱生命。凡人浅见,不会领会上帝引导我们度过此生的方式的。艺术家没有国籍,他属于全世界。人生的每个年龄段都有其自身的魅力,问题不在于是否青春永驻而在于精神和肉体的快乐而不是痛苦。真爱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身心健全的人是不会惧怕死亡的。

老柴富有同情心,哪怕马受鞭笞,蛇吞兔子,他都觉得可怜而流泪。他平等待人,哪怕仆人和孩子。他对孩子从不摆长辈的架子而以朋友相待。他可以几小时和孩子一起玩耍。他乐于助人,一贯以平等的态度给人写信。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但都应该得到尊重。爱众生,同情下人,是老柴为人的宗旨。

老柴最厌恶使人失去可贵真诚的种种社会限制和约束,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老柴生性善良,怨恨和小气与他无缘。你无法找出老柴五十三岁的人生,说过什么不公道的话,做过什么坏事!索菲卡什金说,和老柴在一起“很轻松,无须做作。”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老柴“异常谦虚”,歌唱家申瓦尔德夫人说“男女老幼都会爱他,他从不装腔作势。”

老柴未必在乎出身和门第,但乐意人们称他贵族,他在德文信后喜欢署“彼得··柴可夫斯基”。老柴生活于俄罗斯动荡的时代,各种人都想登上历史的舞台。老柴认为,和平与互谅只能在有人统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没有杰出人物来治理国家,就只好寻求人民的帮助和指点。老柴懂常识通人性,崇尚民主自由,反对暗杀等恐怖活动。

老柴效忠沙皇更热爱祖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做皇储时准备娶丹麦公主,老柴创作了《丹麦国歌序曲》,得到宝石袖扣的赏赐,但穷作曲家马上就卖了。向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求助得到过三千卢布,后创作了《加冕进行曲》和《加冕大合唱》作为回报。访美成功,得到沙皇亲赐钻石戒,几经出入当铺后卖给了梅克夫人。沙皇喜欢他的《叶甫根尼·奥涅金》,觐见并授予他“圣弗拉基米尔”十字勋章。1885年被沙皇请进皇家包厢,长时间亲切交谈。1886年写了十二首旋律献给皇后。收到有皇后签名的皇后肖像画,沙皇钦定拨给老柴每年三千卢布年金。

结识酷爱音乐写诗的康斯坦丁诺维奇大公,老柴赞赏大公夫人是位迷人的少妇。大公曾邀请老柴同乘战舰周游世界,老柴在惊喜之余谢绝了。1887年老柴把六首曲子题献大公。

爱国是抽象的,爱是盲目的,说不出什么理由。老柴是自尊的,梅克夫人建议,把《奥尔良少女》标题编成法文,老柴生气地说:“我们不去找他们,让他们来找我们!”老柴并不是毫不仇外的爱国者,他讨厌德国人,对法国人没好气。他喜欢纽约,热爱巴黎,崇拜维也纳,讨厌伦敦。老柴不算虔诚的教徒甚至还否定上帝的存在,但他说“宗教永远充满着诗一样的魅力。”

老柴的知己、个人生活圈有鲁宾斯坦等六人,他们都是老柴的信徒和崇拜者,还有那个没成为作曲家而热恋文豪托尔斯泰妻子的学生塔涅耶夫。

老柴对姐姐亚历桑德拉的感情多少有着爱母亲的移情。梅克夫人知道亚历桑德拉喜欢旅游却被孩子拖住,邀请她的孩子们来庄园住,但老柴不愿梅克夫人介入姐姐的生活而拒绝了。对于老柴的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描述也许可以参考:“无数眼泪、哭泣、热吻、激动和狂恋,足够满足柴可夫斯基家族几代人的感情需要。我们不否认作曲家神经很脆弱,而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情冷漠的时代,人们之间的感情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所以我们未必比先辈生活得更幸福。”

二:梅克夫人、迪西蕾、安东妮娜

老柴一生最喜欢的是风光旖旎的大自然,也特别喜欢动物,尤其是狗,但自己从不养狗,怕喂养不好。不赞赏威尼斯是因为那里见不到马和狗。老柴的恩人、女友、资助人梅克夫人不在自己庄园时,邀请老柴去住,老柴也乐意去,并和仆人打成一片。要不是婢女也喜欢他就带走了梅克夫人的鹦鹉了。

老柴和梅克夫人十四年热情洋溢的通信,可以说无话不谈。夫人也邀请老柴陪她一起去佛罗伦萨度假,但见面不多,依然天天用便笺联系。

梅克夫人认为,老柴一生只爱过一次,就是那个曾与之订婚的法国二三流剧团的女歌手迪西蕾。老柴的婚姻观则认为,娶名人做配偶势必成为“名人随从”。梅克夫人认为:“爱一个人不过是一场春梦,一次想象力游戏,是毫不值得尊敬的功能——颤栗和肉欲。”这也许对老柴有影响。梅克夫人认为,作曲家是神圣的,最好不要抛头露面。老柴遭婚变后也说:我宁可像一条狗死在异乡,也不愿走在莫斯科街头或音乐学院、歌剧院、音乐厅。

梅克夫人爱老柴的音乐而不只是他这个人。老柴的音乐带给梅克夫人感官和肉体的快感。“您的音乐使我变得轻松惬意,门德尔松、舒曼、格林卡所有的奇妙成分您都有,您还有自己独特新颖的风格。”

生过十二个孩子,比老柴大九岁的梅克夫人曾问过三十八岁正经历失败婚姻折磨的老柴,之前是否有过性经验?老柴的回答是:“有过,也没有过。如果问我在爱情中是否享受过完全的幸福,那我的回答是没有,从没有过!我力求在音乐里表达爱情的烦恼和欢乐。”

梅克夫人突然中断和老柴十四年的密切联系和慷慨资助是个谜。可能是担心自己精神的无法自控,或者是知道老柴同性恋倾向的失望,也可能是日益长大的孩子反对母亲无端地去资助一个挥霍的音乐家……两人十四年无话不谈的书信的交往是感人的,是超越的情谊。老柴的《第四交响曲》《第一组曲》都是题献给梅克夫人的。老柴说:“她是我仁慈的守护女神,我能生活阔绰、投身我热爱的事业都要归功于她的恩泽。”老柴的一个外甥女成了梅克夫人的媳妇,与柴可夫斯基家族联姻是梅克夫人的最大最执著的心愿之一。老柴临终口中念叨的是梅克夫人之名。梅克夫人在老柴去世后四个月也撒手人寰。

迪西蕾是老柴唯一爱过的人,订了婚却没结成婚。一年后,她来莫斯科,他们友好地见了面,却没了往日的亲热。1869年她又出现在莫斯科的舞台,老柴很激动,她出场后,老柴的观剧境始终没放下。泪水浸湿了他的双颊。后来他俩在鲁宾斯坦家不期而遇,老柴脸色惨白,她也轻声惊叫,他俩什么也没说。二十年后,他们再次在国外重逢,一笑泯恩仇,恢复了友谊。迪西蕾后也数次委托老柴作曲,但老柴也并不十分热情。老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也许就是这段罗曼史的产物。

老柴人生的最痛是他的婚姻。妻子安东妮娜中等身材,金发碧眼,体型不好,但脸蛮漂亮,看上去很年轻,善于布置房间,但毫无情趣。她喜欢聊天,总说男人怎么向她求爱,说亲戚怎么卑鄙,说自己的女友……东正教的婚姻,只有证据确凿的通奸才能离婚。老柴离开妻子后,妻子安东妮娜与一个其貌不扬的律师同居,一连生了三个孩子,却全送孤儿院了。1886年,她居然写信责怪老柴从没为她写一首曲子,不关心她私生子的教育,1889年甚至威胁要挟老柴,老柴毫不客气,以减少供养金三分之一作为惩罚。1896年老柴去世三年后,安东妮娜住进精神病院,1917年去世。

夫妻关系恶化的关键是老柴对安东妮娜心理生理的反感,安东妮娜毫无情趣,头脑和内心绝对的空虚,不懂老柴的音乐所致。

三:同性恋或同性恋倾向

披露事实总比散布谬误好。任何国家任何时期,在上流社会或军营,同性恋或同性恋倾向并不罕见,个人的性取向也无可厚非。

说老柴同性恋或同性恋倾向的依据首先是对从十四岁起一直为他服务的贴身男仆阿列克谢异常的关心和迁就。老柴对阿列克谢的做法,确实也不是简单一句善良可以说清的。在瑞士,男仆使瑞士女孩怀孕后,又不愿结婚,老柴花了大钱了断此事。男仆服兵役四年,老柴放弃最喜欢的出游,去兵营看望。写信称“我连曲子也不会写了,我对生活完全失掉了兴趣,只因为你,我的心上人,不在我身边。”安排男仆的婚姻和生活,临终,富有的老柴把现金的七分之一留给阿列克,全部家具和个人生活用品赠送给他,从版税中每年拿六百卢布补贴他。与男仆阿列克谢的关系令人迷惑。

其次说老柴与外甥鲍勃恶过分的亲昵,喜欢外甥陪他,每次离开都很难过,向他吐露内心的隐秘,最后老柴把他作为遗产继承人。没有子女的老柴对外甥的爱似乎不足为据,但他们交往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1890年老柴把作品七十二号《哀歌》献给同船去法的法国,不久去世的漂亮小伙子沃洛佳,似乎很是深情。

超凡的人关注追求的势必是精神生活,而丰富的精神大多来自同性,所以同性恋或同性恋倾向不足为奇。这样说并非是提倡同性恋,只是一种谅解,至少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或“童年性倒错”也是一种说法,但同性恋确实是不值得称道的丑陋和病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