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胜的吉祥

 天地虚怀xia 2018-08-02

人生最胜的吉祥


古代的印度,人们经常聚集在镇上的礼堂,互相讨论对他们有利益,智慧与知识之课题。有时候,会议会延续至四个月才结束。人们就以各种礼物赠送给那些有智慧的学者们,作为答谢他们的报酬。一次,他们讨论有关“吉祥”的课题,何谓吉祥?如何构成吉祥?见何是吉祥?听何是吉祥?感受何为吉祥?

 

有位星宿家迪它.马加伊卡说,他认为:如果一天清早见到吉祥的东西,就是吉祥。例如:鹦鹉、孕妇、穿着端庄的男子、水瓶、马、马车、雄牛或母牛等。人们便对此议论纷纷,有些人认为这是正确的,但有些人却不以为然。

 

另一位星象家苏达.伊卡说:“噢!人们啊!就如你们所说的,见到是吉祥,是因为这些东西很合眼缘。我可否请问你们,若见到不喜欢和不祥的东西也可算是吉祥吗?这是不正确的。我不能接受你的见解。”一些人同意他所说的,有些人仍然怀疑。

 

于是,大众向苏达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听到如此的话,例如:‘良辰佳日’、‘愿你成功’是吉祥吗?” 苏达说出他的见解,他说:“如果听到是真吉祥,那么听如意和不如意的话也是吉祥吗?”还有其它有关的问题,如早晨起身嗅到香气,尝到美味的食物和触摸到好和柔软的东西,这都是吉祥吗?

 

他们所争论的课题没有得到解答。于是,这课题就传到四大天王天乃至梵天,讨论了将近十二年,同样没有获得解答。之后,这课题又传到三十三天的帝释天那里,帝释天王劝他们说,如果想获得正确的答案,就应该去请教佛陀。帝释天王说:“若要得到光芒,必须要有一把火,而不是一只萤火虫的光。”

 

于是,他们便请了一位天神到祇园精舍去请教佛陀。这精舍是由一位护法给孤独长者所建造的,它位于拘萨罗国的舍卫城。后夜时分,天神出现,他的光芒把这个精舍遍照得如白天一般。诣佛顶礼,往住一面,以偈白佛言:“诸天与世人,思惟吉祥事。但是未决定,何为真吉祥。慈恳我世尊,指说真吉祥。”于是,世尊便以《吉祥经》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不亲近愚者,此事最吉祥:愚痴者是损人损己的。若我们亲近他们,我们便会倾向于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我们的肉体与精神皆受到伤害,因为所有的烦恼和怖畏皆源自于无知与愚痴。即使我们没有跟随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亲近而已,也会损及我们的声誉,如香蕉叶包鱼,虽鱼已弃,臭味仍存。

 

在某一次轮回里,释迦菩萨出世为一男孩,名叫阿克提旁地达。帝释天王曾向他许下承诺,若他提出要求,将赐他一恩物。阿克提旁地达恳求不接触愚痴者。帝释天王感到惊奇,便问他为何提出如此特别的要求。他解释道:“无明愚痴者,如不明善行的世人,他们时常诱导朋友走上歧途和犯罪,因为他们不了解何谓正道,也不愿听到善行及正道。他们对善行及正道感到愤怒,是因为不了解它。愚痴者自以为是,他们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得不到解答时,就会因此愤怒争论不休。”所以他不愿遇见和接触到愚痴者,或与他们交谈。

 

(二)宜亲近智者,此事最吉祥:智者是不论行动或思想都有涵养的人。例如:一个身行不犯杀生、偷盗和邪淫;口行不犯妄语、恶口、绮语和两舌的人。一个人若能断除一切恶行,将能弃除由无明所产生的执着。亲近智者得真吉祥,提升我们的人格。如香蕉叶包花,虽花已弃,但香味仍存,所以亲近智者,我们将万古流芳。

 

(三)尊敬可敬者,此事最吉祥:可敬者就是佛陀、辟支佛、阿罗汉、求解脱的梵行者、父母亲及长辈。照顾和礼敬他们将得真吉祥。例子:一时佛往王舍城托钵,那儿有一信徒名为苏马拉,是位制花环的商人。当他看见佛陀,心想:如果把花环送给频婆娑罗王所得到的只是金钱而已,但把花环供奉给佛陀,将得到极大的功德。于是,他便把花撒在佛面前,花儿在虚空中如篷罩遮盖着佛陀。他再次撒花,花儿互相连结成一个大图案的帐幕围住佛陀。

 

众人见此情景惊讶非常,但只见佛陀微笑。于是阿难便问佛陀为何微笑?佛答:“制花环的商人苏马拉,因为这行善的功德,十万大劫后,他会成为辟支佛,名为慕尼沙罗辟支佛。”尊敬可敬者,晚辈须尊敬长辈,孩子须孝亲敬老,妻子须尊敬丈夫。如果人们依此奉行,尊敬可敬者,于今世便能得四种真吉祥:长寿、端庄、快乐、健康和强壮。这不止于此世能得这四种真吉祥,甚至来世。

 

(四)居所宜安适,此事最吉祥:我们不论住在乡村、城市,都必须结交友善及有涵养的邻居。如果村民都严持戒律,这就是一个安宁、祥和的乡村。如果村民所行皆有利于大众,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便能顺顺利利。反之,如果村民不能持戒律和生活腐败,他们将痛苦和烦恼,这将导致发生争权夺利和不安定,弱肉强食,欺诈弱小,那么他们的生命和财富将没有保障。所以,我们必须选择适当的地方居住下来,因为居住于安适处为真吉祥。

 

(五)往昔曾修福,此事最吉祥:往昔曾修福是真吉祥,因为往昔所造的业,不论善业或恶业都将影响我们。一些人很丑陋,但有些很美丽;有些人聪明,但有些却愚笨;有些人富,但有些则贫,这一切皆决定于“业”。

 

(六)引导心向正道,此事最吉祥:一个人必须立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即是依靠自己,自强不息,以达到目标。他必须有自信,而非依靠神或他人。许多人生活腐败,造身、语、意诸恶业。这些人须改过自新,迈向正道。一个不守道德的人,痛改前非,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例如守持五戒)的人;无自信者,提升自己为有自信者;一个贪婪者,改变自己为一个慷慨者,这就是迈向正道。依此,每一个人都须自我改变。

 

(七)博学多闻,此事最吉祥:佛陀住世时,教育以宗教为准则。教育多由口授,人们从口授中学习,须强记所述。显然地,他们必须有过人的记忆力,和很好的理解能力,好学不倦,亲近善知识。如果一个人博学多闻,他就不是一个愚痴者。

 

(八)善于工巧,此事最吉祥:善于工巧即是善于技术、科学和手艺。佛陀认为知晓技术或工巧为真吉祥。佛陀所传授的知识和生计,皆是有道德的正命而活。一个有工巧的人,不论是用其工巧为生,抑或只是爱好,皆不可超出戒律的范围。比丘们也是如此,须有工巧,有缝织袈裟的良好技巧和知识,这可称为一个比丘的真吉祥。如果我们博学和善于工巧,我们就会多造世间善业。

 

(九)善学于律仪,此事最吉祥:品德是一个人的根本。品德并非由幸运或天赋而获得。品德是由我们的双手所创造,即是谨遵戒律,止恶行善。品德应成为根本习惯,不论身体或心理的行为,都应谨遵戒律。一个人须弃除以下恶行: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嗔恨、邪见。

 

同样的,比丘必须严守戒律,从出家那一刻起直到领悟四圣谛。所以,谨守戒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戒律能节制一个人的行为,同时在任何时候为每个人的守护者。弃除放逸就是守持完善的戒律。善于抑制心念的人,快乐是属于他的。罗睺罗出家后,守持圆满的戒律。在佛陀八十位大弟子之中,他是最严守戒律的一位,只为能够节制好自己的行为。

 

(十)言语甚和婉,此事最吉祥:每一个人都喜欢他人善言的对待,而不希望他人无礼的对待。即使一个小孩也不愿意被他人苛责,致使自尊受到创伤或失去友谊,甚至畜生也会有同样的倾向。言语和婉是高尚的行为,恶语是不受人们所接受与尊敬的。我们应该小心谈话,言语和婉能温暖听者的心房。让我们弃除恶口,恶口对任何人都是无益的。反之,我们言语和婉,能使我们感到不可言状的温馨和喜悦。让我们实行在行动中,成为友善、彬彬有礼和乐于助人的人。

 

从前,一位国王名犍陀罗,犍陀罗国是他的国家。释迦菩萨转世为牛,出生在犍陀罗国。牛的主人把它送给一位婆罗门,婆罗门非常喜爱它,把它当做家中成员之一,为它取名为南帝比沙拉。牛长大后,想报答主人所施给的恩惠。于是它便对主人说:“你去告诉那些富有的邻居,说我能一次拖动一百辆装满货物的牛车。如果能办到,希望富有的邻居给你奖赏,比如说金钱。”

 

于是婆罗门便与富有的邻居打赌。富人还以为他开玩笑,不过富人仍接受打赌,并答应婆罗门给予奖赏。人们把一百辆装满货物的牛车结成一条长龙,以便婆罗门的牛来证明它奇异的力量。婆罗门把牛洗刷干净,在它颈上装上美丽的花环,把它带到车队前绑好牛轭。一切都准备妥当后,婆罗门便对它说:“现在,你这没教养的牛,全力拖吧!”每个人都感到非常惊奇,尤其是婆罗门。

 

出乎意料之外,那头牛动也不动,静静地站在一旁,好像所发生的事与它无关。婆罗门没有法子,输了这次的打赌,垂头丧气地带着牛离开了。过了一阵子,那头牛吃饱了回来,见到婆罗门静静地躺着,大概还在想着他赌输的损失。它便走近主人对他说:“这么多年以来,我和你住在一起,我是否有过不良的行为,如弄破东西或乱撒尿?如果没有,为什么你当众污辱我,骂我是一头没有教养的牛?”

 

然而,为了不使主人难过,它叫主人再次跟富有的邻居打赌,这次的赌金增加到两百块。邻居很高兴地接受了。同时,它提醒主人不要再恶口。当一切准备妥当,婆罗门很有礼貌地对牛说:“孩子,你好好地开始拉吧!”在场的观众都感到非常惊愕,只见那牛用力一拉,整百辆牛车就跟着动了。这惊人的表演使得每个人都很佩服它,高兴地用金饰和其它礼物来奖赏它。这次的打赌不但为婆罗门赢回两百块,还增加了一倍的奖赏。 佛陀以自己前世故事来证明,恶口对人们是多么的不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