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棉花棉铃虫发生规律和习性,合理诱蛾

 海底丛林 2018-08-02

棉铃虫防控措施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抓蛾子。抓蛾子就是靠光诱、性诱、食诱、杨枝把诱集或诱集作物等手段捕捉棉铃虫成虫。以减少田间落卵量,而减轻棉铃虫危害。

一、棉铃虫在棉花田的各代发蛾情况

抓蛾子主要掌握棉铃虫发生代数的时期就行,越冬代蛾子期时间长,可能要持续一个月时间,蛾峰(每日最多的蛾子的数量)一般不明显,会出现2个以上的峰值,一次降雨,雨后就是出现一个高峰期。而一代棉铃虫的蛾峰较为集中,全年里蛾峰最集中就属于这一代了,发蛾盛期一般持续半个月。二三代蛾峰时间长,世代重叠较为明显,蛾峰不整齐。在北疆一般越冬代发蛾始期为5月上旬,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一代棉铃虫发蛾高峰期一般为6月底至7月初,二代棉铃虫发蛾高峰期一般为7月底至8月上旬,一般9月中旬会出现三代棉铃虫的发蛾高峰期。年季之间有差异,需要实际监测修正时期,才能预测准确。



二、掌握各种诱蛾方法,巧施诱蛾

棉铃虫成虫白天一般隐藏在叶背等处,黄昏开始夜晚活动,取食花蜜,寻配偶活动交配。成虫有趋光性,趋酸性,趋蜜源性。各种诱集方式一定要掌握棉铃虫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合理诱集,发挥诱集方式最大效果。

杀虫灯必须有稳定的光源和接虫袋收虫;性诱笼诱蛾必须诱芯来源可靠诱蛾持续时间长,质量好,笼子要做标准,否则诱蛾差而成虫容易逃逸;食诱剂必须早用,在棉花盛花期之前使用;杨枝把诱蛾必须在诱集高峰期使用,杨枝把萎蔫水浸状诱蛾最多,收蛾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收蛾,否则诱蛾逃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