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知识 |“照葫芦画瓢”是怎么来的?

 湖北十堰重庆李 2018-08-02

学习经典古诗词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画名家鉴赏
汇天下名画,聚书法精华。关注我,为你打开艺术之窗


“照葫芦画瓢”常被用来指一些人只知模仿别人,缺乏创新精神,而一直沿用至今,成了“毫无创见”的同义语。


葫芦成熟后,用锯截成两半,去掉中 间的瓤,便成了农家使用的“瓢”,可以作舀水、淘米之用。瓢来自葫芦,那么,照着葫芦画瓢,当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照葫芦画瓢”这个熟语多用来比喻事情简单、容易,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就能办到也比喻头脑简单,只知道马马虎虎模仿,不能发挥创造性。


据说,此俗语来源于《宋史》中的一个小典故。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诊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有个翰林学士叫陶谷,在宋太祖赵匡胤身边担任起草各种文告的工作。时间一长,他自以为有功,便向宋太祖讨个高官做。谁知宋太祖却说:“翰林学士起草文告,无非是参照前人的旧本,其间不过换几个字句,充其量不过照葫芦画瓢而已,谈不上有什么贡献。”陶谷深感失望,一气之下就作诗自嘲,其中有这样两句:“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从此以后,“依样画葫芦”就作为一句熟语,流传在人们的口头笔下。常用来比喻模仿别人,毫无创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