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小时全塘鱼死光!高温缺氧死鱼比你想象中严重,建议收藏此帖

 昵称10744611 2018-08-02


鱼类缺氧是指鱼体内部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以维持其正常机能的状态。鱼类缺氧最终会有两个结果:即浮头和窒息。浮头,就是养殖生产上常见的供氧不足致以呼吸不畅的表现;窒息,即呼吸困难,则是缺氧时因呼吸困难而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现象。


每年6-10月份气温高,天气闷热,若鱼放养量过大和水质败坏等易引起鱼缺氧浮头,甚至窒息死亡,严重者1-2小时可引起塘鱼全部死光,因此,正确分析鱼浮头的原因,识别鱼浮头的预兆和轻重,对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抢救泛塘有重要意义。



  • 鱼浮头常见的七个原因


(1)盲目超量投饵施肥,以致水质过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或者施投未经发酵腐熟的生粪肥入池,有机物耗氧量上升和溶氧量下降。


粪肥


(2)自然条件差,放养密度又过大,致使水中溶氧不足。


(3)池底淤泥过深,水质恶化。


(4)长期不加注新水,以致水质肥而老化。


(5)水体被污染、含有某种有毒有害物质。



(6)久晴不雨,水温过高易致水质恶化。


(7)水质较肥,阴雨天光照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大气中补给的氧少。


  • 鱼浮头的先兆


鱼浮头多发生在夏秋的闷热和晴雨突变的天气,特别是在夜间或黎明时段最易发生。


天气闷热,强光照射,突变雷阵雨,气温高,此时也易发生缺氧浮头。



阴雨连绵,闷热无风或大雾天气,气压低,光照弱,此种情况下更易发生缺氧浮头。


久晴未雨,大量投饵施肥,此时也易发生缺氧浮头。


水质过浓,水色突变,透明度变小,此种情况下也会发生缺氧浮头。


鱼类无病但又吃食量忽然减少,加上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分解,这时是非常危险的,犹为慎重。


鱼类群集水体上层,散乱游动,可见阵阵水花,短时间内即可浮失。


水质突然恶化,小鱼虾集中岸边游动等,是池鱼将要浮头泛塘的普遍先兆。



  • 鱼浮头轻重程度的鉴别


根据鱼浮头的轻重程度可判断水中缺氧程度。具体区分如下:


(1)清晨在池塘中看到鱼浮头,拍拍手或丢一块小石块到塘中鱼受惊立即下沉或太阳出来不久就自动下沉,表示缺氧不很严重,属于轻浮头。


(2)如惊吓不起反应或上午9点钟以后还不下沉,表示缺氧严重。


(3)如午夜鱼从塘中央扩大到岸边,受惊不沉,表示重浮头。


(4)午夜到前半夜青鱼、草鱼等集中在岸边,全部浮头,呼吸急促,浮动无力,表明鱼很快就要泛塘,表示严重浮头。



  • 鱼浮头的预防


(1)做好水质管理。


要做到“三保持”,即保持水透明度25-30厘米;保持池水有足够的溶氧量;保持池水“肥、嫩、爽、活”。


注意经常加注新水,在高温季节最好保持微流水状态更佳,并要及时清除池塘中的剩残饵料。


(2)改善鱼池生态环境。


改浅水塘为深水塘,改死水塘为活水塘,改小水塘为大水塘,养鱼前要彻底清塘消毒。


(3)配置增氧机。


一般3-5亩水面安装一台1000W以上的增氧机。



增氧机开机时间大体上是:晴天中午短时间开启,阴天早晨开,连绵阴雨天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立即开;鱼类生长旺季,坚持每天开,要求傍晚或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


(4)进行药物预防。


水质老化,浮游生物繁殖过多,应及时用生石灰、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调节水质和杀灭过多的浮游生物。


水质偏酸性时亦可用生石灰等药物调节。


生石灰


(5)每隔20-30天每亩用生石灰10-20公斤兑水后全池泼洒,以图改善水质。


(6)轮捕上市鱼,减少池塘中鱼的贮存量。对于经常发生严重浮头鱼塘,要及时捕捞出一部分鱼上市。


  • 泛塘的解救


一旦发现有鱼浮头的苗头,要立即救治。可向塘中加注新水,并减少投饵量。但以开动增氧机为最佳救治措施,开启增氧机的救治效果远远大于加注新水或者用水泵循环抽水的解救效果,切记!



对已发生严重浮头的鱼塘,要及时打开增氧机,或者水泵抽水并有条件的同时立即注入新水为好。



若无增氧机又无水源可加,可用木棒拍击水面、划船等办法浪动水体以求增加溶解氧,并同时投入增氧药剂,比如投施硫酸铵和过氧化钙(增氧剂)等增氧物质,以氧化有机质,清除有毒物。


另据报道,可向水中泼洒一些能沉淀有机质,吸收有毒物质的浆液,均可缓解鱼浮头。一般每亩水深1米用量如下:


石膏粉3-4公斤。


明矾3-5公斤化水、食盐10公斤化水。


黄泥食盐水(黄泥和食盐各10公斤混匀)。


黄泥加尿:黄泥10公斤和人尿10公斤。


黄泥浆5-7.5公斤。


石灰水7-15公斤化水。



 链接内容 


| 鱼类缺氧的三种不同缺氧形式 |


无氧性缺氧:水中缺氧或水中欠缺一定量的氧气,鱼类缺氧多以此形式为主。当水中溶氧不足、气压过低时,即使鱼的呼吸机能正常,体内组织细胞也无法获得充足氧气,而发生'无氧性' 缺氧。


生物缺氧:水质变(恶)化伴随水中生物(物质)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带来的氧气量减少,从而引起鱼类呼吸不畅导致缺氧浮头。


组织(器官)缺氧:鱼儿生理器官不适或鱼体患病形成的机体器官组织氧气欠缺。当鱼体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出现机能障碍时,虽然水中溶氧含量不低于鱼的正常需要,也会出现生物缺氧、发生窒息现象。



| 池塘水中氧气的来源与消耗 |


池塘水中氧气的来源:主要有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空气中氧气的溶解、机械增氧和水源的补给四个方面。其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占70%以上,是氧气的主要来源。


氧气的消耗:由鱼虾的呼吸、水中微生物的呼吸、池搪底质耗氧、水中氧气的逸出等四个形式,其中微生物耗氧约占70%,是氧气的主要消耗形式。


既产氧又耗氧的物质:即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在白天是最大的氧生产者,而晚上却是继细菌之后的第二大氧消耗者。因此,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变化是引起池塘溶氧变化的主要原因。



| 无氧性缺氧(水中缺氧) |

水体缺氧引起的鱼类浮头


鱼类缺氧,可引起严重贫血、生长缓慢、背部体色变淡、下唇肥大并伸长等。当溶氧低于其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窒息死亡。


不同养殖种类、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对池水溶氧的要求各不相同。青鱼、草鱼、鲢、鳙通常在水中溶氧低于1毫克/升时开始浮头,当低于0.4毫克/升时就窒息死亡;鲤、鲫的窒息范围为0.1-0.4毫克/升。缺氧浮头多发生在夏季,通常野杂鱼先浮头,鲤、鲫开始浮头时表明缺氧已相当严重。



缺氧浮头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


(一)水中溶氧量求大于供


夏季如遇连绵阴雨、大雾、光照条件差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溶氧的补给量减少,而池中各种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造成溶氧不足。


处理措施: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合理施肥,科学投饲。


(二)因上下水层温差大而引起缺氧浮头


炎夏晴天,特别是一些精养鱼池,其水质浓肥,白天上下水层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的氧过饱和(产生氧盈),下层水严重缺氧(产生氧债)。由于上层水水温高,其密度小,所以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如遇雷阵雨、刮大风时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产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溶氧量较高的上层水迅速对流下沉,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耗尽,偿还氧债,而上层水氧量又得不到大量补充,因而使整个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极易造成浮头甚至泛池。


处理措施:增加换水次数,使水质的肥度下降;在晴天的中午可以开动增氧机,使上下水层的水对流,提高下层水中溶氧量。


(三)鱼池氧债过大


淤泥较厚的鱼池、冬天未清塘的鱼池及放水淹草养鱼的鱼池都有较大氧债。这种鱼池由于其中还原性物质较多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而使池塘中的溶解氧不充分。在气温较高时,底质中的还原性气体有时形成气泡逸出。这类池塘容易引起浮头。


处理措施:在天气晴朗时,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水,以中和底质中的有机酸;开动增氧机,一方面增氧、另一方面使池水上下搅动从而使底层还原性物质得到氧化。


(四)水面浮萍密布


大量浮萍分布于水面,严重阻碍光线进入水体,使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减弱;同时大量浮萍也阻碍空气中氧气的溶入而引起浮头。而浮萍太多又易造成鱼缺氧浮头时不易观察。有人以为浮萍是绿色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浮萍也可能要产生一定的氧气但大部分逸到空气中去了。


(五)浮游植物大量死亡


如施用药物不但杀灭了浮游动物而且杀灭了浮游植物,影响了氧气的产生。因施药,水中氧气减少造成当天鱼摄食减少,第二天早上可能产生缺氧浮头。又如春季轮虫或水蚤大量繁殖,他们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使水转清,而且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增强,溶氧远远不能满足耗氧要求。


处理措施:及时消灭部分浮游动物;计划施药时间,控制药量,施药后应加强巡塘。



| 组织(器官)缺氧 |

由鱼病引起的浮头


该类浮头多由烂鳃病引起。烂鳃病可以使鱼体呼吸器官鳃发生病变,影响其正常呼吸而游于水体上层。这类浮头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无论是晴天还是阴雨天,鱼类长期浮于表层,加注新水或开增氧机也不下沉。如病情严重再遇上天气突变,往往造成大批死亡。


处理措施:对症用药,如果是寄生虫为主引起的,依据寄生虫种类不同采用相应的杀虫药并结合内服抗菌药;如果是细菌性的则采取内服抗菌药,同时全池泼洒杀菌药物,结合采取防止缺氧浮头措施。


| 生物缺氧 |

池塘水质变化引起的浮头


(一)鱼类不适应池塘水质变化而缺氧浮头


其主要原因是池水的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物质浓度过大造成鱼类中毒,实行增氧措施也不见好转。


处理措施:定期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和腐殖质;合理投饲,及时清除残饵;分不同情况泼洒生石灰水或用光合细菌等等改良水质;禁止污染水体再次进入鱼池等方法。


(二)水环境pH的改变引起缺氧


水环境pH的改变,可以通过氢离子的渗透与吸收作用使水生动物血液产生相应的pH变化,从而破坏其输氧功能。碱性过强会直接腐蚀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而窒息。pH的变化尤其对水产动物的幼体有极其敏感的影响。


处理措施:调节水体水质使pH在6.5-8.0之间,养殖水体的总碱度应大于1毫摩尔/升。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点击“大拇指”,让我感受你对我的爱!

转载声明

来源 | 第一帮帮团,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