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牛人的尾巴 2018-08-02

世上的学习方法有万万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但其中两句俗语所传达的学习方法却是经久不变、历久弥新的。这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不读书”所说的做笔记。

早在1981年,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通过试验就证明了做笔记的学习效果。他的试验表明,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学习成绩最差。有研究者认为,美国康乃尔大学提出的“5R笔记法”更是能将学习与工作效率提高100%

但是,目前在我们综高部学生中,似乎做笔记的习惯还有待培养。

今天在10综高机电(1)班上课,教学内容是《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语言特点。课堂上,我先带着大家对我挑选出来的几个有特色的片断进行品味、辨析,让学生掌握辨析、品味作品语言特点的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专用词;然后总结出本文的语言特点,并要求学生在从文中筛选一些句子分析它们体现了哪一方面的语言特点;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再次巩固所学知识。

作为语文学科这样的文科类科目的学习,做笔记实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我就通过“新生第一课”交给了他们这种学习方法,并在课堂上着力培养这种学习习惯,比如,讲到需要做笔记的地方时,我总是会对这些内容进行多次强调或者干脆明示“做笔记”。经过一学期的训练,班上相当部分同学已经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并开始形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但是,现状还远远没有让我满意。看看下面四个典型形象:

L同学的书整齐的摆在课桌上,手上却没有笔,书上很“干净”。

B同学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笔,但好像没有听到我再说什么。很多同学正在书上写着,而他却无动于衷。

Z同学就更有趣了。从一上课开始,就面带微笑盯着我,似乎我脸上有很好看的东西。书上也很“干净”。

Q同学昨天上课玩手机,被我批评了。今天不玩了,但似乎心还在手机中的游戏里面,憨憨的样子。

还有一些非典型性形象。

这些典型与非典型说明,我们教会学生做笔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这种习惯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哦。

 

附:5R笔记法

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大右小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3.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