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花的画法

 昵称41961047 2018-08-02
  王兴顺

  桂花,又名木犀、丹桂等,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温带树种。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和中部、喜温暖湿的气候。桂树品种也很多,最常见的品种有:开橙色花的称丹桂,香味最重;开金黄色花的称金桂,香味次之;开白色花的称银桂,时味又稍淡;这些都是秋季开花。另外还有2至3个月就开一次花的称四季桂,花淡黄色,几乎没有香味。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叶对生,柄短,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有尖,边缘有较小的锯齿,革质光亮。花冠极小,每朵四瓣,3至5朵簇生于叶腋间,多着于当年春梢,二或三年生枝上亦有着花。

  我国对桂花的认识、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战国时,屈原《楚辞·九歌》就记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自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桂花已成为名贵花木和贡品,汉代引种宫廷,唐宋以来栽培开始盛行,唐代诗人植桂十分普遍,吟桂成风。宋三问《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李白《咏桂》诗中则有“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宋代,桂树广泛植入寻常百姓家……

  历代文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桂花的文学作品,也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美术作品。如:吴昌硕(以书入画、长于笔墨)、任伯年(从写生来、讲究形态)作品,很值得我们下些功夫临摹学习。人们还利用桂花美化了环境,还用来入药医病、酿酒、做糖等,桂花与圆月、寒宫、玉兔、嫦娥结下的不解之缘,更是先民赋予它的文化内涵之一。关于画法

  根据桂花的形态特征,可选用较硬一些的狼毫或兼毫,用浓淡不同的墨先将枝干画出来,通过行笔的顿挫、急徐等,使枝劲干苍,坚硬有力。要组织的有长短、粗细、疏密、仰偃、曲直,线的方向要对比好,协调好,既正、辅、破的关系。画桂叶可用大白云笔,先调少许藤黄,后蘸花青,也可单用花青或墨。桂树叶子较小,很易画碎,要一组一组地画,可三五片叶一组,三五组连成一片。注意叶的正侧、仰偃,注意叶的大小、聚散。桂树的枝、叶、花都变化较小,画面极易单调,所以,必须将桂叶组织得有丰富的变化,如大小、方圆、干湿、浓淡、疏密、虚实,其变化的节奏感要强,叶片未干时,用浓墨勾出叶脉。桂树花极小,四瓣一花,有细小的花柄,因簇生在叶腋和枝间,可概念一点,用些大小不同的小碎点表示桂花,如画丹桂可用朱砂或朱磦色,如画金桂可用藤黄调赭石,画银桂可用淡墨画圈。花柄可画,花蕊可略。画花要注意浓淡、疏密,更要注意相互连接。花色较毫与暗色叶对比强,可也雅致。为了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防止画面过碎、单调,特别是画大画,可配以较整的元素,如石头、芭蕉等,形成碎整对比。

  会画什么东西并不难,只要掌握了中国画基本的用笔用墨的方法,掌握了物象的形态特征,就可以了。但要画得好,却不容易,就不能仅局限于技法了。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要学会分析历代诗人和画家们从何审美角度入手,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人们赋予它什么文化内涵。了解甚至深知这些,会有利于绘画创作的立意和表现。树立文化观念(含哲学观),自然会做到胸有成竹,淡化技法概念,围绕你的立意,有的放矢,作品会更上一层楼。当然,判断一幅画的优劣,会涉及到欣赏者的修养与阅历。有不少人“人之初”的审美领域被污染,这其中包括一部分所谓画家,被所谓的大师忽悠了,这些人,已不自信,已不能正确判断美与丑,甚至人云亦云了。那些有意忽悠者,是缺失了道德观念。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元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相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清黄钺《二十四画品》更为详尽,可作为评断一幅画优劣的标准。(作者系鲁南画院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