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见证芳华!1978-2018,改革开放40年,乌鲁木齐也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乌鲁木齐了! 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 从传统胶片到数码冲印 岁月匆匆溜走 乌鲁木齐 已在四季更替、月落日升中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照片都有褪色的一天 但前行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今天小疆和大家一起翻一翻老照片, 看看40年来乌鲁木齐的发展变化, 重拾独属于乌鲁木齐的历史记忆。 上世纪70年代, 人们的生活比较贫困,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大潮,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那个年代,乌鲁木齐是这样的。 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公交停车场 乌鲁木齐红旗路市场 70年代的乌鲁木齐人民广场 70年代的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70年代还要靠票证生活,肉偶尔吃, 我穿哥哥剩下的衣服,弟弟穿我剩下的衣服 那时衣服上的补丁不是时尚,而是一种生活常态 这是1984年乌鲁木齐的卫星图,1984的乌鲁木齐继续沿用了1959年就提出了新市区和旧城两处城市中心的双中心结构。 这一时期,乌鲁木齐市主要致力于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区开辟,城市以原来的老城区为中心向外围扩散,但多数新区除与老城区有主干道联系外,相对较为独立, 城市结构较松散,我们现在熟知的很多地方当时还是农田。这一时期,乌鲁木齐是这样的: 乌鲁木齐大小十字中心的紧邻区域 ![]() 乌鲁木齐火车南站,还需要到铁轨旁等车 从红山上眺望周边 碾子沟长途汽车站 刀郎歌里的2路汽车 乌鲁木齐河滩还有河 南湖广场 80年代新疆医学院,如今的新疆医科大学 84年我家买了第一台电视机 《霍元甲》《排球女将》 成为那些年挥之不去的记忆 90年代,乌鲁木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市用地扩展的规模和强度均有大幅度提高。乌鲁木齐城市扩展增强,城区主要依托交通线和居民点向周边扩展,除大小十字外出现了多个明显的扩展核(商业中心),城市由原来的单一中心向集团式多中心方向演变。 ![]() 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逐渐走上正轨 那个时候 乌鲁木齐是这样的: 91年南门 1998年的西大桥,远处是当时的乌鲁木齐第一高楼 自治区图书馆 河滩公园饮水马和夏利出租车 婚纱照开始变洋气 93年我从新疆去口里上大学,妈妈生怕我饿着 给我装了100斤全国粮票 几个月后粮票彻底退出人们的生活 97年我家从平房搬进了楼房 我才知道楼房和平房真的是两种生活方式 这一时期,乌鲁木齐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基本延续了“T”形和“双中心”的思路,也保留了1985年版确定的两个城市公共中心(即大小十字和卫星广场),并将十个集团区调整为基本符合行政区划的九个片区。 城市形态呈“T”型,北部为钢铁、石油储运、铁路运输、仓库区、机场、石油加工和交通用地,中部和南部为居住、行政、文化和商业等用地。城市发展用地除了新增的乌鲁木齐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外,以市区内空地填充为主,并适当向东西两肋地区拓展。 2000年以后, 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各项惠民政策开始实施, 那时候,乌鲁木齐是这样的: 2001年,乌鲁木齐曾经的地标之一红山商场爆破拆除。 2002年乌鲁木齐乃至全国大街小巷 都飘荡着《2002年第一场雪》 大部分人不知道八楼怎么有2路汽车 2002年乌鲁木齐第一家肯德基店开业 据说创造了单店日营业额肯德基全球历史记录 2005年起乌鲁木齐小中巴陆续退出运营市场 2008年,乌市新一代地标美美购物中心开始试营业。 2008年的南门,已经成为乌鲁木齐几个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2009年的红十月小区,前身为1956年的十月汽车修配厂,是乌鲁木齐最早、最著名的商品房小区。 2008年,昔日的河床已经成为今天城市交通大动脉。 2010年的西大桥,在它身后矗立着的是西北第一高楼,中天广场。 这一时期,乌鲁木齐城区的发展驶入快速道。伴随以城市交通干线和快速路为主的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 乌鲁木齐与周边城市如昌吉、米泉、阜康等的内部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一时期,城市的南北和东西扩展明显, 新区扩展强度虽然不如上一时期,但建成区的集中连片态势明显。 2010年以后, 新疆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乌鲁木齐也美得让人不敢相信, 不信你看: 乌鲁木齐 2011年,BRT通车了 2016年,乌鲁木齐站正式运营 万达商场开始来到乌鲁木齐了 希尔顿酒店落户乌鲁木齐 看病更加方便 乌鲁木齐市参保人员,在全国31个省份生病住院可直接刷社会保障卡出院结算,不用再跑趟报销医疗费。其他省份参保人员在乌鲁木齐市住院,也可刷社会保障卡结算医疗费。 绿化越来越好:荒山变生态园 以上仅仅是许多照片的冰山一角, 短短40年的时间, 乌鲁木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也从一个懵懂少年步入中年 这一切,我都是看在眼里的! 可这40年,也有太多的没变 四十年,也有太多没变 四十年,变化的太多。奔跑在大街小巷的孩童或许已经结婚生子,低矮破旧的平房早已被高耸的大楼代替,马路变的宽阔平坦,街头充满霓虹。 四十年,不变也太多。乡音从未变过,乡味从未忘记,乡情从未割舍。变的,是这座城市的生活,但对这座城市的情怀,从未改变。 ![]() 40年,看着乌鲁木齐越变越好 经济正在腾飞,交通更加便捷… 小疆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乌鲁木齐的变化 作为一名乌鲁木齐人 我为家乡点赞 同时,也希望乌鲁木齐越来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