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政府叫停两起中资并购案,中方呼吁德国要客观看待中国投资

 yh18 2018-08-03

德国政府正逐渐强化对外商投资的审核。

德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8月1日,德国内阁就中国烟台台海集团收购德国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制造公司(Leifeld Metal Spinning)一案举行了内阁会议。会议通过了一项授权,允许德国经济部(在必要情况下)出于“政治安全的理由”否决该项并购申请。鉴于德国媒体事先放出的消息,该并购申请将被德国政府驳回只是流程问题。

这是继7月27日,德国政府动用国有复兴信贷银行抢先收购了本该卖给中国电网的50赫兹公司股份之后,又一次“间接”阻止了中资对德企的并购意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7月27日的例行记者会指出,近年来中德关系不断迈向深入,双向投资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耿爽强调,面对当前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加剧的复杂形势,中国和德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有责任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通过扩大双向开放助力两国高水平互利合作,为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希望德方客观看待中国投资,为中方企业赴德投资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环境和稳定的制度框架。

德媒吐槽政府干涉行为

据德国媒体报道,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制造公司是德国北威州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成立于1891年,现有200多名员工,主业是生产旋压机,2017年营业额约4000多万欧元。

第一财经记者在查阅该公司的手册时看到,这家公司的产品除了用在机械制造和化工领域之外,还能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德国内阁正是以此为由阻扰了这项并购申请。对于德国政府的做法,公司CEO莱曼(Oliver Reimann)向媒体表示,他无法理解政府给出的解释。

2018年初,台海集团还收购了德国杜伊斯堡管道生产公司(Duisburg Tubes Production AG),该企业的产品也被广泛用于核工业。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也没有受到德方的阻扰。但半年后,德国政府却出于“政治安全的理由”,干涉了此次台海集团对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制造公司的并购案,考虑到当前全球贸易争端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引起了德国各界广泛热议。

其中,德国媒体率先吐槽。德国媒体认为,根据法律,如果联邦政府认为并购的标的涉及国家安全,干涉此类并购案无可厚非,但政策制定者必须明确区别允许和禁止并购的界限。如果界限任由主观判断所决定,那便毫无说服力。

德媒强调,大多德国被收购的企业都对中国买家事后的管理工作赞不绝口。他们普遍被认为中方是友好的新东家,注入资金后让德国企业运转地更加健康,同时中国买家也十分尊重德国员工和文化——“这点与美国投资者截然不同”。德媒认为,全球化的世界经济需要相互投资,各方的经济联系越多,出现的共同利益就越多,矛盾冲突就会越少。

审计事务所毕马威年初的一项调研也显示,被中国资本收购的许多德国企业并没有受到新东家的太大影响,依然能够自主的继续发展其既有商业模式。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联合会(VDMA)主席韦尔克(Carl Martin Welcker)则严词指责了德国政府的干涉行为。他对德国媒体表示,通常用来阻止外国收购德企的理由既不充分也不合理,“不但严重伤害了企业的自主权,还违反(德国)基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他认为,担心技术外泄是多余的,在现有的欧洲范围出口管制条例内,已经对不必要的技术转让做出了足够的限制。

上周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也称德国政府的做法是“有问题的”,“这类个案损害了外国人对在德投资的积极性。”

德国中国商会干事长段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两起并购案被德国政府出手阻扰,显示了德国对中资的不信任态度,这点令人失望。段炜认为,买卖是一种双方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市场行为,政府不应过多干涉。“凡事要看两面,德国企业整体具有技术优势,中资企业倾向和其进行技术合作,但中资在并购德国企业的同时,也给德企带来了充裕的资金,解决了它们的财政困难问题,帮助它们更迅速地进入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销售市场——中国,这样的合作其实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德国也是交易行为的受益方。”段炜说道。

德国经济或最终受伤

2016年中国的美的集团成功以45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公司库卡(Kuka),当时引起了德国各界巨大震荡,触动了德国人在技术保护方面的敏感神经。此后德国接连撤回了中资对爱思强(Aixtron)与欧司朗(OSRAM)并购许可。

2017年7月德国政府修订了《对外贸易条例》,规定非欧盟企业如果收购一家德国企业超过25%的股权,同时该企业又属于“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德国经济部将对此类收购进行审查,并有权否决相关交易或对其提出限制条件。之后,德国政府已对50多个收购案进行了审查,其中超过1/3来自中国。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7月初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并购热潮的巅峰,达到了 176宗。从那以后数量开始持续减少。2018年上半年数量为111宗,同比减少了12%。投资总额也从2017年上半年的316亿大幅下降到了149亿美元。

安永德语区中国业务负责人孙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成此现象有多个原因,一个是由于被收购的企业所在国政府担心技术流失,于是提高了收购门槛;另一个则是其他竞标者提供了更高的价格。

不过,她表示,中国投资商的兴趣其实没有减少,只要欧洲出现吸引人的企业出售股份,竞标者中总会有中国投资商。

段炜认为,总体来说德国对于中国投资者的大环境还是好的,中资企业在德数量一直持续增加,但如果德国持续释放保护主义信号,恐会影响外来投资者对德国和欧盟的投资热情与信心,最终受害还的是德国自身的经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