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国版“skr事件”:他们闹到航班延误、进局子,只是为了炒作?

 yangtz008 2018-08-03
Booba和Kaaris是谁? 8月1日,这两名说唱歌手在巴黎奥利机场大打出手,而效果似乎很不错:两人及其随行人员在候机厅打群架,不仅有班机因此延误,他们在化妆品免税店、候机室发生冲突的照片与视频也广泛流传,并被各家法媒争相报道。


虽说Booba是法国著名饶舌歌手,已售出250万张唱片,Kaaris也推出4张唱片,销售量达50万张,但此次事件让不少“路人”第一次听到他们的名字。

 

             

饶舌歌手Booba。                


公开打架只为炒作?


乍看上去,这似乎只是普通的斗殴事件:媒体也有眉有眼地“扒”出了二人的陈年旧事,介绍了两人不和的缘由,并曝光了其中一位当事人的暴力前科。

 

不过,关于两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互殴的“真实原因”,有另一个解读方式——多卖唱片。该“阴谋论”认为,两位法国饶舌歌手不过是忠实践行了美国同行的“先进经营模式”:公开打斗,从而在广大看热闹民众中收割影响力。


法国版skr事件?


两位法国嘻哈歌手之间的纠纷不仅让人联想起最近的“吴亦凡skr事件”:流量担当吴亦凡在《中国新歌唱》担任评委时,特别爱用skr这个词,而这一特点给他带来了很多网络质疑和攻击(包括虎扑网友),而其粉丝还因此和虎扑网站结下了梁子。

 

这场纷争似乎没有输家:吴亦凡和虎扑之间的战争使得《中国新说唱》一时成为最有话题性的综艺节目。据报道,虎扑因怼吴亦凡曝光率激增:事件发生后,虎扑步行街的官方微博在几天之内,增加了超20万粉丝。同时,其App下载量在短时间内大涨。

 

嘻哈本就是暴力的吗?


在人们印象中,似乎饶舌和暴力如影随形。毕竟,饶舌最初就发源于美国毒品交易肆虐的郊区——布朗克斯。不过,两位歌手大打出手的行为真的符合嘻哈精神吗?


我们不如先来看下吴亦凡skr事件中多位公众人物的态度:


一位名叫刘夫阳的不知名歌手发布了歌曲diss(意为“批评、怼”)吴亦凡,歌词中全部都是针对其个人的嘲讽。而选择站队吴亦凡的饶舌歌手TT也专门发布新歌,怒怼质疑吴亦凡的声音,其中写道“你全副身家就只剩个键盘”。

 

同节目的张震岳发文声援吴亦凡。在他看来,作品之外的口水显得不专业且多余:“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最大的努力在hip hop上,而说唱只是众多音乐风格里的一小部分,是需要专业和更多不同的音乐经验去提升,观众看到的只是录制剪接后的浓缩,大家必须理解。质疑的人或自认专业的,不妨下次来参赛,包容是提升格局的唯一途径,加油吧我们。”


TT和张震岳因此上了微博热搜,而吴亦凡也没有躲避这场舆论风暴的意思:“说我不会说唱的,只是不懂说唱文化的多样……想要热度、想靠骂我红到爆,每天言语攻击、背后挑衅,怎么不拿出点成绩。”


虽说这场互怼大战当然逃不了炒作的嫌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diss”的话语基本是以歌曲的方式回应。事实上,在美国嘻哈音乐史上,主动用歌曲挑衅知名rapper的现象简直数不胜数。毕竟,对挑衅者来说,这一举动是低风险高回报,不少新人也的确从与业界大牛一来一回的口水战中一举成名。

 

不过,真的要将争端从作品延伸到肢体冲突吗? 如果法国嘻哈歌手公开打架、被逮捕真的是在效仿追求曝光率的“美国模式”,我们是否可理解为,被利益驱使时,这些急于炒作的所谓“嘻哈”歌手们甚至顾不上批上“作品”这块“遮羞布”,而是简单粗暴地抛下创作者的节操、挥起了拳头。

 

嘻哈精神还存在吗?


嘻哈乐于80年代初在非裔与拉丁裔居住的纽约布朗克斯区成型。据《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嘻哈文化发展史》介绍,在诞生的头十年里,由于主流唱片公司认为这类少数族裔音乐没什么市场,它也因此几乎未受流行音乐工业的影响。嘻哈乐与布朗克斯当地的无数小帮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词曲分离的表达方式也非常适合表达个性鲜明的看法,因此往往给人留下“暴力”的印象。

 

不过,在最开始嘻哈只是为人们跳舞时能更尽兴而创造的“无色”音乐,缺乏真正有生命力的话题。随后,它才从英国朋克乐手那借鉴了其早期非常缺乏的反叛精神。说唱歌词大致分为三类:对社会的批判(种族歧视、贫富分化);嘻哈文化奠基人之一、“非洲王”班巴塔引导的“回到非洲”潮流:通过音乐促进融合,反对歌词中的拜金主义与自吹自擂;最后是匪帮说唱:简单地说,票子、毒品、女人。这一潮流满足了生活单调青少年的叛逆黑帮梦。


直言不讳的法国饶舌者


据称,法国是美国以外饶舌乐最发达的国家。早在80年代初,人们就能在几乎所有巴黎地铁里看到嘻哈文化元素——涂鸦。


到90年代,法国文化部及城市发展相关部门更试图将“嘻哈文化”当作社会调节的工具。逐渐地,“嘻哈文化”占领了媒体,并开始职业化:有专门播放饶舌乐的“摇滚天空”等电台,文化场所也上演着街舞。90年代,不少法国饶舌者在歌词中痛快地发表政见,抨击警察、政府、种族歧视。例如,于1985年在马赛成立的IAM乐团是法国最著名的说唱乐队之一。他们的主题多涉及马赛城郊贫民区的生活以及多元文化,并试图在对埃及、中国和日本等文明的了解中寻找普世性。


             

饶舌歌手Kaaris(中坐者)。                

  


2016年,超过15万人在法国参加了第一届“嘻哈之约”活动。筹备“嘻哈之约”活动的资深饶舌团体,是诞生于巴黎第十八区的“神圣的纽带”组合(Scred Connexion)。该团体核心成员是早早成名的法布(Fabe)与阿尔及利亚裔的科玛(Koma),团体的口号是“我们不是弄潮儿,却从未迷失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科玛很早就表达了他对法国说唱的忧虑:“我担心法国说唱过于商业化,从而扭曲了说唱歌手寻根溯源的良好意愿”。

 

嘻哈商业帝国


不过,如今嘻哈乐早已成为飞速运行的商业机器,不少嘻哈元素早已成为商业活动的标配。另外,嘻哈和时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时尚界近20年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

 

各国的嘻哈音乐人面临着一个选择:保持个性、将作品的音乐价值最大化,还是迎合大众?这两者似乎并非水火不容:美国嘻哈大鳄罗素尔·西蒙斯曾经靠第一种策略成功打造了商业嘻哈团体,使得连不少门外汉也能知道“Keep it real”是不少说唱者的座右铭。


不过,如今美国不少鼎鼎有名的“主流”嘻哈歌手似乎只以“制造话题、多进账”为信仰。这也是为何两位法国嘻哈歌手在公共场合上演闹剧的行为,会被解读为是在效仿美国嘻哈歌手的商业炒作手法。


不如以音乐开始,以音乐结束。


(欧洲时报/  靖树 编译报道)


编辑:Thoma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