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瓒 | 寂寥无色觅寻真

 wyj剑神卓不凡 2018-08-03

赵元《倪瓒写照》1352年

在中国的水墨幽静深远处,有这样一个以枯木、竹石、茅舍、溪流、山坡组成的空寂荒寒之境。在这里一切静默安然,没有姹紫嫣红的迷乱、没有丝竹管弦的喧闹、没有水流云游的意趣,仿佛一切生的意向都被扼杀或者是榨干。然而,这位艺术家却通过几近死寂的画面,寄寓他独特的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就像韦应物诗中所说:“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这位艺术家就是元代的山水画大师倪瓒(倪云林)


他的画简约、疏淡,却是简而不空,疏而不粗。相反的却是空中有灵气,疏的有秀气。真正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内心世界。


 倪瓒 《秋林野兴图 》 纸本水墨  98.1x68.9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倪瓒的这幅《秋林野兴图》,是倪瓒现存世最早的作品。此画树下有一茅亭,造型简洁、古朴。亭内有一高土临河而坐,一派肃穆沉静之态,另有一童子侍于其后侧。


作《秋林野兴图》时倪瓒大概三十九岁,那时的他,过着读书、作画与文人道士礼相往来的悠闲生活。自此以后,他的山水画中再也没有人物,只画空亭,或连亭子也不要,仅存萧瑟的山水。


 倪瓒《容膝斋图》纸本水墨 74.4x3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人问倪瓒,为何山中亭中不画人?


云林说:“世上安得有人也!”


在他寂寥无色的世界里,他几乎要把人间一切“色”的内容都拿掉。


他创造艺术的寂寞世界,不是他喜欢孤山、瘦水、枯树、空亭,也不是他觉得这样的风格更有欣赏价值,他寂寞的世界记载的是他关于生命的顿悟,以及对世间万象的审视。


倪瓒《水竹居》纸本设色 55.5×28.2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倪瓒的画犹如他的诗歌一样,幽淡荒古。他的画可以说是抒情诗,往往能够轻易的契入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画境中浮动的情绪和心态。


对于倪瓒来说,尘世就是一个“狙网”,是一个不得自由、谎话连篇,物欲横流的地方。他在寂寞的世界要超越这样的混沌俗世。“江南帆影又江南,笑看群狙芋四三”就是他这种超然心态的真实写照。


倪瓒《虞山林壑图》立轴纸本  94.6×34.9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生命的旅途上,作为一个短暂生命的“寄儿”,人生到底应该归向何处?倪瓒这样自问:“旅泊无成还自笑,吾生如寄欲何归?”


倪瓒《紫芝山房图》纸本 80.5×3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疏林坡岸,浅水遥岑,宁静悠远,构图简洁,具清逸萧疏之趣。此幅墨色淡雅,侧笔写山石轮廓,苍劲沉著,是倪瓒精品之作。虽无年款,但根据画风特色,可推测为倪氏七十岁左右之作。


倪瓒的山水画恬淡清秀、萧散超逸、一般多施淡墨,下笔很轻,似画非画,若有若无,看似在着力与不着力之间,却又笔墨含秀,枯中带润,千变万化、意境高古。故董其昌曰:“作云林画,须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


倪瓒《雨后空林图》 纸本设色 63.5×3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的《义兴异梦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梦境:


“辛卯之岁,寅月壬戌,我寝未兴,户阖于室。爰梦鬼物,黯淡惨慓。或禽或角,或兽或羽戈,夔足骏奔,豕形人立,往来离合,飞搏跳掷,纷攘千态,怪技百出。予兹泊然,抱冲守一,廓如太虚,云敛无迹……”


梦中的争斗,就是现实的缩影,而倪瓒要守淡泊之心,遁于云敛无迹的世界。他艺术中的寂寞无人之境,不就是他的藏身避难之所吗?


倪瓒《幽涧寒松图》纸本水墨 59.7×50.4cm 故宫博物院收藏



此幅是为友人周逊学送别所作,更是劝友人“罢”征路,“息”仕思,含有强烈的“招隐之意”。”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他“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述怀诗》)不仅自己抱守出世的生活态度,而且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


平远画溪涧幽谷,山石依次渐远,二株松树挺立于杳无人迹的涧底寒泉,意境荒寒,超然出尘,似乎暗寓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得。


倪瓒 《秋亭嘉树图》立轴纸本 134x3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徐渭说倪瓒的画看上去是一个人间不存在的世界,到哪里都是那么空净,那么的高逸。可在红尘俗世,去哪里寻找那么空净、高逸的世界呢?


实现中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契合点,找不到一个可以形影相伴的冰清玉洁之人,倪瓒便抛弃了世界。但他珍藏在心底的那个“人”的形象,那个他心中干净澄明的世界,以他的方式在他的画中永远留存。


倪瓒《六君子图》 纸本 水墨 61.9×33.3cm  上海博物馆藏



《六君子图》中的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形象简朴,看上去非常简单、荒寒,却又那么空灵自远、耐人寻味。


清秦祖永在其编辑的《画学心印》中也说:“气韵必无意中流露,乃为真气韵。然如此境界,唯元之倪、黄,庶几得之。此中巧妙,静观自得,非躁妄之人所能领会。” 


倪瓒以平淡、简洁的笔墨创造出了中国山水画“清”“雅”的意境之美,真正达到了古人所说的寄妙理于高简、含至味于平淡的至高“静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