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迹改变糖尿病,3亿居民改变糖尿病的榜样之路

 微微传奇 2018-08-03

老年人,糖尿病,终生治疗,如果你被打上了这些标签,会不会觉得生活从此失去了光彩?

特别是曾经吃苦受累的50后、60后,本以为能无拘无束地享受晚年时光,却不得不被迫回到以前“清水煮白菜”的年代,有些人为此抑郁了,有些人自暴自弃了。

但依然有这样一群老年糖尿病患者,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乐观、更加自信乐活,精彩的生活让他们成为“棒棒糖”——因为糖尿病而激发自己不断去追求更棒人生的一群人! 

“改变糖尿病基金”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群“棒棒糖”。今年,有八位平均年龄超过半个世纪的“棒棒糖”们组成了健康操队,他们从来自全国20个城市的200多支糖尿病患者组成的健康操队伍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成为“改变糖尿病基金”2018年资助挑战运动梦想的榜样患者。

他们将用这笔基金,去完成他们的挑战与期望——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更多患者,展现他们的榜样力量,激励失落的患者们再次树立起拥抱美好生活的信心。

从“被诊断击垮”到“积极的街道干部”

“空腹血糖11.7,2小时糖水18.8,2001年7月,一次小区居民慢性病筛查后,我被确诊为糖尿病。当时我在社区居委会工作,参与筛查的干部中只有我一人中了彩。那年我刚好50岁。”已有17年“糖龄”的柴菊梅回忆起当年被查出糖尿病的时候,心里仍不免有些酸涩,这意味着,她告别了从小最爱吃的甜食也17年了。

虽然通过后期的知识普及,柴菊梅了解到,糖尿病不仅可防,而且可控,但即便如此,她对这个病还是很害怕。“无法根治”、“终生服药”这些词经常在脑子里转来转去,刚开始几年血糖控制的也不是很理想。

“直到2005年普陀区曹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辅导站,我担任组长,协助社区医生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大讲堂,懂得了五驾马车可以有效管控血糖,预防并发症,心里才渐渐坦然起来,而且主动把科学的知识传递给更多患者。”

在谈到运动对改善糖尿病的好处时,柴菊梅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通过管住嘴、迈开腿尝到了甜头。走路、跳健身操,每天至少1万步,体重降了20斤。心情好,气色好,身体好,周围人都说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加入健康操队后,我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大家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亲近、互相帮助,在一起运动锻炼的同时,分享控糖、降糖的经验,所有人的心情更加愉悦,甚至晚上的睡眠都有改善,这就是最好的同伴教育。我希望能帮助身边更多的糖友。”

从“假装看不见”到“全家的监督员”

“别看我现在积极参加各种糖友活动,其实在刚得知自己患上糖尿病的时候,甚至都不好意思跟家里人说。”工人出身的陈建亭当时厂里体检发现血糖有点高根本没在乎,觉得四十几岁还年轻,所以不用去看病。直到有一次空腹血糖最高达到二十几,医生说这个肯定是糖尿病了,他才真正相信自己得了病。

陈建亭说:“像我们这些出生在自然灾害年代的人,小时候没得吃,等着好不容易生活好了,就开始大吃大喝,再加上平时没有运动的习惯,结果吃出了‘富贵病’。”然而,一旦形成了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纠正则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与努力,甚至要走过很多弯路才能走上正轨。

“最开始对这个病不那么重视,也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去参加患教课堂,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用疲劳+饥饿来减肥,甚至连一顿饱饭都不敢吃,痛苦的滋味可想而知。”自从陈建亭参与到社区改变糖尿病的活动,他才从其他病友那里学到其实吃饱吃好照样可以减肥控糖,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运动。“我五音不全,跳舞又不协调,当时加入健康操队想的就是可以多活动活动,出出汗。”用陈建亭的话说,他当时是被硬拉进队里的,与队友们互相监督管理血糖控制。

在家里,他对子女和家人的生活方式更是把控得相当严格。“我经常跟儿子儿媳说,一根油条要4个人吃,要想不得‘富贵病’,就不能大吃大喝,要少吃多动。我现在的生活方式就是你们的榜样,希望下一代不会再得这种病了。”

从“被拉起的手” 到“拉起别人的手”

从苦日子里摸爬滚打过来的50后、60后这一代人是最懂得感恩的一代人。“如果不是在社区医院遇到了热心又负责的医生,也许至今我还在为血糖忽高忽低而烦恼,也许早已有了并发症。”洪登榕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他总是把感激医生的话挂在嘴边,“我们几个糖友经常在一起说,社区医院真好,有这么多好医生关心我们。所以有时候自己血糖控制不好,见到医生的时候都感觉到难为情,就像一个学生没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不好意思见老师。”

每到这个时候,聪明的医生似乎总能看穿洪登榕的心,她微笑地走出诊室,拉起洪登榕的手,说:“走!跟我去测个血糖。”“被拉起手的那一瞬间,感觉像是家长拉住孩子,让我深感医生对患者的那份责任与爱心。”洪登榕说。

为了不辜负医生对自己的这份责任,洪登榕把从同伴小组里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行动。“我患病将近三四年了,坚持晚饭后快走,每天跟爱人一起到家附近的大学操场走6圈,加上从家到学校的往返距离刚好5公里。甚至下雨的时候,我们都坚持打着伞走完。”洪登榕认为,开始运动改变糖尿病的生活后,他跟老伴儿的感情更好了,“我还主动承担家务,这样一举两得,减轻老伴儿的劳动量,增加我的运动量。”

如今,在健康操队里,洪登榕是个活跃的积极分子,他表示,跳健身操比单纯走路更有意思。“跳操需要配合音乐节奏来做动作,锻炼协调性,而且心情更愉悦,跳一圈下来,感觉全身血液通畅,浑身轻松,而且我发现,这个操跳3分钟,血糖能降0.2,真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快乐控糖,快乐运动,血糖达7。”这是洪登榕在收获了健康与快乐后的真实心声。

改变糖尿病——社区的力量

宁静医生是曹杨街道健康操队一名特殊的队员。作为这支队伍的“守护天使”,宁医生的陪伴使这些六七十岁的“棒棒糖”们能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既保证训练质量,又避免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为一名医生,能帮助患者收获这些改变是最大的满足与幸福。”但宁医生也坦言,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刚到社区接触糖尿病患者时,根本不知道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除了苦口婆心地劝说,就是经常性地走访。但最开始,老年人们似乎并不‘买账’。动员组织社区的患者参加全国健康操评选比赛,给我们社区医生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了解患者的心声,也因此更加清楚患者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科学降糖控糖。如今团队获胜,并赢得了‘改变糖尿病基金’的支持,也给我更多信心,看到了在改变糖尿病这个使命下,最前沿一线的社区能贡献的力量。”

社区是管控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主战场,如果能使更多的“棒棒糖”们积极发挥榜样的力量,其能量不可限量。宁医生经常对自己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讲这样一句话:“得了糖尿病或许是好事,因为你从此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比那些没有得糖尿病的人活得更好!”

从“创新药物”到“超越药物”

而想要使3亿居民受益,仅有创新药物是不够的。

DAWN2TM研究显示,在中国,可能有12%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情况,52%的糖尿病患者因为患病而存在心理上的痛苦,还有19%的患者由于糖尿病而受到歧视。

于是,诺和诺德想要做一件“大小事儿”。

说是“小事儿”,因为它不是发生在聚光灯下的大医院里,而是离患者真实生活距离更近的社区医院和全科医生;说是“大事儿”,是因为想要通过以“蓝色社区”为代表的项目覆盖全国上千个社区与全科医生,而最终希望能有3亿居民能够像上海曹杨街道社区这支队伍中的老人们一样获益。

与此同时,携手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的“改变糖尿病基金”,以此来激励越来越多的中国糖尿病患者不再惧怕疾病,能够像宁静医生和她守护的健康操队伍一样,走出疾病阴霾,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成为阳光下的“棒棒糖”。

关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其宗旨是以人为本,扶贫济困,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希望可以利用国内外社会力量募集基金,协助政府解决城乡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关于改变糖尿病基金

改变糖尿病基金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携手诺和诺德于2017年正式成立,旨在鼓励并支持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的方式来挑战自我,对抗由糖尿病带来的心理负担,倡导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勇敢追求并实现自己的梦想。帮助患者积极的面对糖尿病,提升生活质量与实现自我价值。

关于诺和诺德

诺和诺德拥有95年历史,是一家始终致力于创新的公司,是糖尿病领域的领先者。这一传统也使我们拥有经验和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战胜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比如血友病、生长激素紊乱和肥胖症。诺和诺德总部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在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4.27万名员工,向全球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诺和诺德中国官方网站:http://www./

关于蓝色社区

“蓝色社区”项目是一个大型患者教育项目,旨在通过在社区的传播并通过运动干预(健康操)以及线上线下系统性对患者进行教育,从而提高社区患者的诊断率与治疗率。2018年该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国20个城市,2400余家社区,1200余位全科医生,线上线下共覆盖35万患者。“蓝色社区”项目旨在搭建社区医生与患者紧密沟通的平台,并且提高社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蓝色社区”全国健康操大赛,以竞赛形式,开展项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织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参与健康操竞赛,最终来自上海曹杨街道社区从全国2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