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悠悠无锡小娄巷(二)

 阿丁480 2018-08-03

在上一期(75期)的“悠悠无锡小娄巷(一)”的文章末我写道:“行文至此,只是为各位老无锡们描绘了小娄巷的经纬轮廓。接着的,我将和诸位一起依着这弄堂的绵长小路,去寻访小巷内伏藏着深宅大院的遗存;探索蟠居在小巷内的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穿越拜望小巷内那些曾叱咤风云、名扬大江南北的名人。”好,让我们继续行动吧。

如果我们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从新生路走进小娄巷,就会见到巷口的古门坊“绣衣坊”。此坊是在五十年代初被拆除的,但当时阳山石的门柱尚在,“文革”后,门柱不见了。由于小娄巷多世代高门簪缨之族,朝廷勅建牌坊有七座之多,有绣衣坊、锺秀坊、毓英坊、文献坊、进士第坊、丛桂坊、进士世家坊。真是名人辈出。我们就先来走进“一巷、五弄、一园、多组大院”的小娄巷空间,穿越拜望小巷内的名人。

首先是兴旺于明代、小娄巷里的第一望族的谈氏名人。

 

一、谈氏名人

1、谈氏在无锡的始迁祖先谈信小娄巷从南宋开始,即为谈氏始居之地。谈氏祖先原在北宋京城汴梁(开封)做官,谈伦曾任北宋博士。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破东京,北宋灭亡,高宗赵构仓皇南渡。谈伦的儿子谈信,字寿斋,官于翰林院,扈从高宗南渡,到了江南,遂定居无锡,赐建宅第于鸣珂里,即小娄巷谈信乃谈氏在无锡的始迁祖世称寿斋公。这在《无锡谈氏宗谱》里有明确记载。谈氏第宅时称鸣珂里,是因为古时显贵者乘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鸣珂。古诗有云:甲第亘长虹,拥节复鸣珂。绍兴八年(1138),高宗御赐溯派汴梁额,既含故土之思,亦说出了谈氏的祖籍。这方匾额一直悬挂于谈氏厅堂,至1956年才被摘除。


2、谈泰,是谈信的第六代。宣德七年(1432)举人,任南京监察御史,后来外放担任四川佥事,《光绪·无锡金匮县志》称他:“益励清操,纲纪振肃,既卒,官槖(tuó)无余资。”为官清廉。

3、谈复,字采之,与谈泰同胞,虽未任官,精通医术,自己虽穷困,而行医所得,尽数施给贫弱之人,县志为之立传,《光绪·无锡金匮县志》称他:“以医药济人,衣食常不给。而所得悉施贫者。子经纲皆贵,复也高寿。

谈复的两个儿子谈经谈纲均考中进士,一门出了两位进士,谈氏家族自此日益兴旺。

4、谈经(1428年—1464年),字天章,号味淡,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应天府乡试第十八名。天顺四年(1460年),参加庚辰科会试,得贡士第四十二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五十四名。官至户部主事。

5、谈纲(1438年——1507年),字宪章,号勿轩,成化五年(1469)进士,官至广信、莱州府知府,敦尚教化,有政声。《明·万历无锡县志》、《清·康熙无锡县志》、《清·乾隆无锡县志》、《清·嘉庆无锡金匮县志》、《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对谈纲都有记载。称他:“善折狱(能正确的判决诉讼案件)”,“有警纲,筹其久远利害,条上十事,巡抚用之,大为民便。(有治安纲要,考虑到长远的利害关系,向上级提出十条方案,巡抚采用了,十分有效。)”

6、谈一凤,谈纲之子,字文瑞,号鹤林。弘治五年(1492)举人,授桂林府学训导,主管宣成书院,立教条,正文体,教育鼓励诸生以明体用之学。”任应山知县,多惠政(仁政,德政)。《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称他:“决疑狱,平剧贼”,后湖南平江知县。

       7、谈允贤(1461—1556),谈纲的女儿。明代中期著名女性医家,与西汉义灼、晋代鲍潜光、宋代张小娘子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女医。谈氏著有《女医杂言》,书中共31则医案,涉及内、外、妇、儿四大科。是中国现存最早女性医案专著,对后世学者研究医案和女医群体具有重要意义。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就是以谈允贤为原型所创作(当然,其中的情节大部分是虚构。)云南中医学院优秀研究生罗思航对谈允贤及《女医杂言》作了认真的、开创性的研讨,写成了“硕士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8、谈恺(1503—1568),谈一凤之子,是谈信的第九代,字守教,号十山。他是谈氏出类拔萃的人物。嘉靖乙酉(1525)举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户部员外郎。后为四川副使。四川地方多强盗,一些老百姓被引上邪路,到处流窜,谈恺对他们进行劝诫,使他们重新劳作生活。谈恺又历广东布政,擢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赣贼李文彪、海寇徐碧溪十分猖獗,各攻陷沿海城邑。恺开诚布信,降服了文彪、平定了徐碧溪,兵部右侍郎。移镇两广,两广山险密,野蛮的山民相互联络,四出焚掠,杀千户黎元。恺进讨,捕斩五千五百余人,平之。寻剿大罗山,贼将就俘,上级数谈功,加右都御史,人称谈都宪(都宪是都御史的别称)。受嘉靖帝御赐“天章云锦”和“煊赫辉煌”二匾。谈恺任官时治水、赈灾、助民、剿匪等政绩卓著。

谈恺存留在无锡的遗迹有嘉靖四十三年(1564)所撰《重修无锡县城隍庙碑记》,原碑尚在。谈恺在文化史上还做了一件事,即刻印《太平广记》五百卷。《太平广记》由北宋李昉主持,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奉沼编集,太平兴国六年(981 ),奉旨雕印。该书保存了自汉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保存了大量的古小说资料。该书虽是宋人所编,但到明中期已近失传谈恺据钞本重刻,其后明清各种刻本,大都依据谈恺刻本翻印。  

9、谈修谈恺之侄儿,字思永,号信余,晚年自署梁溪无名生。廪贡生,家有延恩楼,藏书万卷。其负才直节,不盲从流俗,不追逐名利。博览群书,善于著述,所撰多刊刻行世,著有《惠山古今考》十卷,《无锡县学笔记》十二卷《避暑漫笔》二卷等。《惠山古今考》刊刻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非常有名,详细考证明代惠山古迹的历史沿革,全书共载有关惠山古迹的十九篇考文,收录了历代惠山诗文之作,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无锡县学笔记》汇编无锡孔庙及县学的科举资料,全书包括礼仪、陈设、建筑、碑文、祀典等是一部明代无锡官方教学的全记录,保存了许多今天十分难得的资料。谈修所著俱流传于世,成为邑中著名地方文献。

  

二、谈氏的深宅大院、名建筑

1、谈氏宗祠。   早在元代,谈氏已将谈信故宅改为家庙,洪武三年(1370)改为谈氏宗祠。

谈氏宗祠,坐落小娄巷48号,共三进。祠向朝南,祠门屋宇四开间,八架,中为宗祠大门。门外有上马石一对,为宋代遗物,有四对荷瓣棋竿夹石,为明代遗物。

进大门是第一进,两边为厢房。天井内有百年古桂两株,古井一口。东墙有两座明刻石碑,一为谈信墓图,一为谈氏祠堂记。

 第二进,四开间,厅中有暖阁一座,有金龙盘柱,内供牌位。中梁悬挂宋高宗赵构御赐“溯派沛梁”金匾(此匾一直悬挂于谈氏厅堂,至1956年才被摘除),另外还有谈纲所书“纯敬堂”匾、谈恺所书“丝纶焕汗”匾。厅柱上有楹联,十分端庄气派。东墙有一方谈绰功绩碑,另有一方为谈信七世孙谈廷谐重修谈氏宗祠时所立碑刻,据碑文所记,谈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天启年问重建。厅后天井内,有百年老杏两株,为纪念谈氏历代在杏坛、杏苑功绩而代代栽杏。

 第三进为享堂,三开间朝西,供奉各代秀才、贡生、名士牌位。另有三间朝南,供奉一品夫人、浩命、淑人、烈女等碑位。

(谈氏宗祠现存两进半。)

 

2、万备堂

谈恺在小娄巷建有万备堂

谈氏家族由南宋至明代,几经盛衰。到明代中叶,谈氏中兴,至明嘉靖年间担任过兵部尚书、右都御史高官的谈恺,谈氏声势煌赫至极。

谈恺对老母非常孝顺,他重金在小娄巷底建造了号称当时无锡城内第一园林的“万备堂”,让老人欢度晚年。

万备堂宏敞高大,建筑华丽,坐落之处三面皆是乔木古树“宏敞高华,二面皆乔松修竹,茂密阴郁,北枕巨池,池上垒石为山,参云摘月,炎暑若秋,真奇境也”。万备堂幽房曲径,亭台树石,结构精雅,备极深静。园中有重达四吨的太湖巨石五老峰,峰石体量巨大,曲折如云,宋高宗赵构赐给自己的恩师谈阁老的花石纲此林园之胜,为当时无锡城中第一。

 万备堂还有嘉靖帝朱厚熜御书天章云锦显赫辉煌两匾。谈家真是显赫辉煌了无锡城。在现今的小娄巷17号还有部分遗址可见。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谈氏辉煌,今已不再。谈氏后,不少地方为秦氏所有。清嘉庆年间居住在小娄巷的秦琦,有竹枝词咏“谈都宪”一首曰:

   “四世簪缨都宪家,文章事业竞增华。

绣衣坊下呜呵里,寂寞荒祠夕照斜。”

斜阳静静映照在古老的巷内,那落日余晖停留在色泽黯淡的“绣衣坊”古坊之上。宗祠门前,庭阶寂寂,鸟雀吱喳,门头上的衰草在风中微微抖动。深深地叹息时光的消逝和世的无常。历史如涛涛江水,一往奔腾东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