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运河上的一颗灿烂明珠——无锡黄埠墩

 阿丁480 2018-08-03

       名列世界运河之最中国京杭大运河,起于2500年前春秋时代吴王夫差为伐齐开凿邗沟。公元605年4月17日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公元1292年,元世祖完成了京杭运河全线贯通。至今,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在江苏无锡西北五牧(今无锡玉祁西南端)直入无锡城无锡古运河北塘段北起皋桥(位于石塘湾之东大运河驿道上),穿吴桥沿三里桥北塘大街在江尖渚分流成两支一支向东穿莲蓉桥、过通汇桥、工运桥折转羊腰湾接南长古运河;另一支向西沿解放西路,重梁溪河、护城河,在南长桥折向南,在黄泥桥与东支汇合向南。古老的运河将它的无限的柔情,洒落在她的两岸,像一条翠绿的玉带,镶嵌在无锡富饶的大地上。位于无锡吴桥以南、惠山浜口的古运河中心的无锡胜地黄埠墩,则是这条玉带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的黄埠墩,王翚《康熙南巡图》)

1黄埠墩名称由来    

    古代无锡有两个大湖:惠山南面有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惠山北面有芙蓉湖,号称一万五千顷,以生长芙蓉(荷花的别名)而得名。又名无锡湖,射贵湖,简称蓉湖。北塘一带就在芙蓉湖湖区内。芙蓉湖是一个浅湖盆的湖泊,低洼沼泽连绵数十里。历史上,吴地百姓不断地治理、改造芙蓉湖。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封于江东,即成为治湖第一人。《越绝书》中载:“无锡湖者,春申君治以为陂(无锡湖,即芙蓉湖,是春申君整治成为湖塘的。)”黄埠墩,地处无锡古芙蓉湖中,惠山浜出口处,墩小而圆,面积约220平方米,北为双河口,南为江尖渚。因春申君黄歇曾在此疏治芙蓉湖而得名。

早于黄歇的吴王夫差为伐齐而开凿邗沟时,也曾浚治芙蓉湖。

明代弘治《无锡县志》已有记载:“黄埠墩,在县北五里,有水环其四周,上有水月亭、环翠楼,九龙诸峰並列于前,过客必登览焉。”

黄埠墩旧名小金山,又称皇甫墩。还称黄婆墩。

黄埠墩有一个显赫的头衔,被称作为无锡古运河的“天关”。这个头衔的来由在康熙《无锡县志》中交代的很清楚。一是说,地形学家指出,无锡的山脉是从西北而来,到无锡惠山、锡山,后,下伏向东南方向行,在芙蓉湖起,成黄埠墩。(再向城中走,再起,为金匮山,而结聚成无锡城。)二是说,“又水势直下而益广,须此以砥之,故谓黄埠墩为天关”。水流宜缓不宜急,黄埠墩砥住了急流,稳住了运河的水势,故戴上了“天关”的桂冠。

2、梁溪胜地、运河明珠

      黄埠墩位于无锡城北。它的南面,是九龙蜿蜒的惠山和锡山,东南面是无锡城垣,北面是鳞次栉比的米市粮行和千桅林立的粮船。古人在这里建造了亭台楼阁寺,为无锡的名胜景点。

  (1)对黄埠墩的景色,明代弘治《无锡县志》记载:“黄埠墩,有水环其四周,上有水月亭、环翠楼,九龙诸峰並列于前,过客必登览焉”。明人王永积《锡山景物略》记载,“旧建文昌阁、环翠楼、水月轩,垂杨掩映,不即不离。登阁九峰环列,风帆片片,时过几案间。”康熙《无锡县志》中记载了那时黄埠墩上建有“佛殿”。

  有一黄埠墩的名联十分气派:九龙绕郭而来,一颗明珠,宛然芙蓉烟雨。

万马窥江而去,半规浮玉,依然杨柳楼台。

  上联中的“九龙”即惠山,而“一颗明珠”就是黄埠墩。

  1947年无锡名画家诸健秋曾手笔《小金山寺》一轴,款识云:九峰吸翠,蓉湖周环。楼台倒映,在水之间。钟声迨递,古寺僧闲。烟波缥缈,是小金山。

 令人为黄埠墩的清闲秀丽而陶醉。

    黄埠墩曾因“二帝(清帝康熙和乾隆)、二相(楚相黄歇和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一青天(被誉为‘海青天’的明代名臣海瑞)”曾经登临而遐迩闻名。

(2)二帝     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来到无锡。时适逢夜晚,当龙船驻跸在黄埠墩时,“百姓于此结三层灯楼,千炬毕陈,风水摇荡,蜃楼蛟馆,突兀在目”,一片盛况美景。到了第二天早上,康熙帝换乘小船,经龙头河途经宝善桥去惠山,直到龙头下登岸。此盛景,在康熙《无锡县志》中有详情记载。康熙帝还题下“兰若”一匾。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来到无锡。为了接驾,无锡县官吏于黄埠墩墩外周围筑土,向水中扩大了数尺,并且用青石砌岸,营造御码头。乾隆帝的龙舟停靠在黄埠墩后,与他的祖父康熙帝走的同一路线。乾隆帝高兴至极,留下诗句

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

到来俯视原无地,攀徙遥吟恰有楼。

含雨湿云偏似重,隔湖烟屿望如浮。

惠山翠色迎眉睫,慢虑沾衣作胜游。

(《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四)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乾隆帝第三次南巡,二十日,乾隆的安福舻等船到无锡,御舟停靠到黄埠墩,乾隆帝乘兴又留下诗句。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乾隆帝第六次南巡,三月初五到无锡。乾隆帝再次在黄埠墩留下诗句。  

乾隆皇帝在六次南巡中,特别欣赏无锡的园林。北京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是乾隆皇帝所主持兴建的,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乾隆帝在建清漪园时,曾大量仿建江南名园,如他首次南巡时,曾命随行画师摹绘寄畅园,返京后在万寿山东北麓予以仿建,名“惠山园”,即今存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复建的“谐趣园”。乾隆帝又在昆明湖的南面水中仿建黄埠墩,名为“凤凰墩”。

(3) 二相    黄埠墩以楚相黄歇而命名。而令人敬仰的是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曾三临黄埠墩。

 文天祥第一次过无锡是在南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春。当年20岁的文天祥和弟弟文天璧赶赴临安参加科举,途经无锡黄埠墩。那时他英雄少年,一心报国。无锡的秀丽的山水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试结束,他被钦点为状元。

传说文天祥第二次途经黄埠墩时,正是元军大举南攻之际。元将伯颜率二十万大军南下,攻破了长江防线。1275年三月,元兵攻陷无锡。到了十月,伯颜将攻常州,时任平江知府的文天祥遣部将尹玉、麻士龙等去增援,经过无锡,兵败常州、五牧。文天祥一腔热血,挥泪写了《吊五牧》一诗,凭吊部下尹玉、麻士龙等将士在无锡五牧与元军奋战殉国的壮举。

文天祥第三次到无锡是在德佑二年(1276年)春。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围困临安(现杭州),文天祥被俘,被元军押解去大都(现北京),路过无锡,为防营救脱逃,将船停泊在四面环水的黄埠墩上。

当时正是农历二月,无锡百姓闻知文丞相经过,不顾元军阻挠鞭打,在运河两边排得密密麻麻,持香跪送,哭成一片。文天祥感动得热泪盈眶,吟诗一首:

《过无锡》

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文天祥回想起二十年前赶考时经过这里的情景,感慨万千。他立志模春秋义士程婴高风,坚强地活下去,利用一切机会东山再起,抗元,救黎民,存中华。

由于黄埠墩四面环水,难以逃脱,文天祥被继续押送往北。到了镇江,他被义士在半夜解救了出来,逃到福州。后继续领兵抗元。

(4)一青天   被誉为“海青天”的明代名臣海瑞曾登临黄埠墩。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他的恩师是明代骨鯁名臣、无锡人顾可久。明隆庆二年(1568)十一月,时任应天巡抚(应天府即今南京)、都察院右签都御使的海瑞,特上奏皇帝要表彰顾可久,要为顾可久建祠堂。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海瑞来到无锡,专门祭祀他的老师顾可久。海瑞曾来到黄埠墩,为黄埠墩上的环翠楼写下“玩山临水第一楼”的匾额,名扬江南。  

3、美丽的传说  “永不沉没”的黄埠墩

  据传,自古以来,无锡再怎样的发大水,但总淹不没黄埠墩的,因此有“永不沉没”的黄埠墩之说。

听老辈人说,黄埠墩是驮在一条黄鳝精的脊背上,水涨墩起,大水淹不了它。相传,黄埠墩运河中曾住着一条黄鳝精。有一天,它变作一个年轻的后生,来到河畔一棵大樟树下读书。这天王母娘娘的四女儿彩云正路过此地,看见他在低头读书,觉得可爱,表爱慕之情。黄鳝精见到美人,不禁喜出望外,倾吐爱情,两人相爱,一起生活了一年。可惜后来此事被天庭知晓,便由张天师将黄鳝精压在小岛底下,动弹不得。

这小岛西端住着几户穷苦人家。一天早晨,一位老婆婆提着一只吊桶,来到村中古井旁,放桶提水。当她把桶刚放到井里,就听见一阵哀求声从井底发出,问明情况后,老婆婆答应每天送几条鱼给他,保了他性命。黄鳝精感激不尽,声称要报答。

第二年夏天,无锡大雨如注,河水猛涨,泛滥成灾,把周围两岸的田地房屋都淹没了,唯有这河心的小岛安然无恙。岛上的居民都说,这是黄鳝精在报恩呀。从此,黄埠墩再不沉没。故有人称黄埠墩的取名,是跟黄鳝精有关。

老人们说,黄埠墩经常出现水淹到门槛的情况,但完全淹没的情况的确少见。


( 2016年7月1日水淹黄埠墩!)

4、历经沧桑    黄埠墩上的建筑在清康熙、乾隆时都曾先后整修。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战火烽起,黄埠墩上的建筑悉数被毁,同治年间在李鸿章指导下重建。民国十年(1921)9月21日,黄埠墩上小金山寺突然失火,庙宇尽付一炬。直到六年后,在民族资本家唐保谦等人出资下,得以重建,改名为圆通寺。

1958年大运河改道工程中,这屡建屡毁的佛寺又成了大火焚毁的废墟,被悉数拆除,仅存一墩。1981年移建南门外张元庵戏台于此,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改名正气楼,并加建有望山楼、文天祥诗碑、蓬莱门等,在二层主阁中悬有“正气长存”、“千古留芳”的匾额。四周绕墩筑以花墙、设门于东南侧。

如今的黄埠墩,则庭院楼阁齐全,美景如画。走进楼阁,一股英气扑面涌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正气永存无锡。

(黄埠墩夜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