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关帝庙,在今港闸区陈桥街道十八里河口村西二华里。此庙内供奉着武帝关羽,又称武庙。武庙原在通扬河西侧川灰沙。明朝中期,地处黄海之滨的河口一带常发生海难。相传是一吊睛苍龙常在此兴风作浪。明天启年间,有名儒数人集资在川灰沙建此一庙,供奉关帝,镇住了海难。此为传说,但可见当初建庙之缘由。
清嘉庆二年,乡绅顾元茂、王松岳和同治四年贡生严渭等先后修葺此庙。民国十一年二月,“平潮市”三贤费师洪、陈澍、李允谟等又集资1800银元,将庙从河西迁向河东。迁移后的新庙十分气派。殿周,绿树荫荫,鲜花遍地。殿门前竖有桅杆、焚香炉和一对石狮子;门上方有清末状元张謇的胞兄张詧的题额:“古镇海关帝庙。”进入山门,上面挂一大匾,匾上是同治四年巧月(即农历七月)严渭书赠的四个大字“浩然正气”。东厢有地藏、观世音和张仙姑等像。 朝南是大雄宝殿,有一条正脊,两端耸起;两层重檐,檐边有互当滴水;四条岔背,背上有狮、虎、海马等雕塑;朱门上方,井字穿格,回文镶边、庄严肃穆,古色古香。正中间,挂着关羽神像。上面是张謇先生题词:武庙。 正殿东侧有洪钟大鼓,橱内有经书庙志;西侧柱上也有张謇对联:“在河之■风马云车神暂住;配天以议村翁水鹤祭同来。”墙上嵌有一大理石,上刻费师洪撰写的庙文。天井中间,两棵银杏郁郁葱葱。 “文革”中,岸坍、庙侧,无人问津。幸好,一本《南通河口关壮缪庙志》和一块上刻庙文的大理石完好地保存下来,让人们可以从中知道当年关帝庙的有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