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段子非常深刻,大意是说,【人在10岁以前主要诉求是吃,10岁到20岁是玩,20到30是性,30到40是家庭亲情,40以后是健康,七八十岁以后就是希望挂墙永恒了】。这些年龄段对应不同诉求非常直接,了解这些诉求怎么回事也很重要,这些诉求和体内激素有关系,激素或基因间接控制着人类。我对人性很感兴趣,资本市场只是人性的衍生而已。 -----我一直对小孩小动物刚出生就知道吃很好奇,这个本能非常强烈,小孩子以至于要靠吮吸手指来代替吃的欲望,稍微大点,就特别爱吃零食。这些都是机体内的一种饥饿激素有关,或者叫脑肠肽,激素驱动你非常饥饿,反复找吃的。原因就是年幼弱体,生存困难,必须尽一切可能寻找更多的食物。大人是感受不到那种饥饿感的,指责爱吃零食是不对的。 这个过程中激素是传递信息的介质,如果体内脑肠肽分泌失衡,判断有误差,比如不饿也说饿,或者饿信息传递不出去,就会导致肥胖或消瘦,胖子瘦子是激素决定的。就是说,我们肌体饿不饿,和表现出来的饿不饿不是一回事,所以一些减肥药物就可以抑制激素浓度,让你不饿,然后控制体重。 -----10岁以后,则需要学习很多技能,为以后生存做准备,这样体内激素就驱动去玩耍,尝试不同的事情,并不要求你持之以恒,这个时候小孩子特别爱玩游戏,好奇,喜欢见外面的世界,多出去走走更好。很多东西,大人觉得很无聊,但人家就是玩的很开心,这些都是本能,或者或是激素,再或者说,是基因驱动的。基因需要永恒传递下去。 -----20岁以后,就该繁殖了,从基因角度看,该制造新的载体了,毕竟你不可能永恒,这时候就会分泌荷尔蒙,让你欲火焚身,找人去交配,年轻小伙子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有个段子说,看到女子旁的汉子都会冲动。交配后高潮让你获得快感回路,让你下一次还想去。 从这个角度看,你的欲火其实是基因通过激素在操纵,是基因想永恒,本质上对你未必有什么好处,累一身汗,还花钱冒风险。现在人类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释放欲望,比如日本电影,器具等,直接把繁殖过程短路了,所以就不婚不育了。 -----30岁以后,交配出了新载体,这时候基因开始平衡了,一方面希望你继续交配,有更多的新载体诞生,一方面给又害怕你放弃原先的新载体,所以会分泌出催产素,让你对孩子产生亲情。催产素男女都会分泌,有了孩子后浓度突然增加,母亲更明显些,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母爱确实比父爱更强烈,更伟大,因为激素浓度高。 这个时候催产素和荷尔蒙在不同人身上产生差异,一些人荷尔蒙依然很高,不管孩子,继续花天酒地,一些人就回归了家庭,照顾孩子。照顾孩子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无私的行为,虽然说养儿防老,其实防老的收获和付出完全不匹配,一些鸟类等动物,完全就没有防老这回事,长大就彻底飞走了。 性好歹有高潮回路,照顾后代并没有直接的快感,感觉都是付出和辛苦。其实这个过程中父母付出努力,目的是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基因制造了虚拟的情感,让情感迷惑了你的需求。女性单身养宠物也是一个情感满足的过程。如果你有了孩子不去照顾,没有亲情的满足,就让你焦虑,痛苦,所以说基因是自私的,人类只是基因的一个工具。鸟类哺乳动物都有这个情感反馈,鱼类就没有,生了拉倒了,有的鱼还吃小鱼。 -----有人说人类是高等生物,有文化有思想,不会这么直接。其实高等生物还是低等生物,和大脑构造有关,人类的大脑经过进化,功能更完备,比如多了分析判断,多了情感,多的这些东西,只是更加完备地让人类更好生存罢了,还是基因操纵的逻辑。 |
|